交通的变迁
参考答案: 利: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信息传播,人们联系密 切,视野开阔,生活方便快捷、多姿多彩,思想观念发 生深刻变化。 弊:交通拥堵、事故频发、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私人 空间缩小、侵害隐私权、电子辐射等。
辩论赛: 正方:近现代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是利大于弊 反方:近现代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是弊大于利 辩论要求: 1、围绕各自的观点进行辩论,不能偏离主题; 2、辩论双方由一名同学陈述本队的观点后,就进入自由 辩论;最后由双方的代表来总结归纳本队的观点。 左边4小组是正方,右边5小组是反方,双方代表先亮 出本方观点,自由辩论时间4分钟。双方代表总结发 言。 3、正反两方要引经据典,摆事实、讲道理。
① 宝成、兰新铁路 ② 到“九五”期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 新中国后 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③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
火车机 车演变: 蒸汽机车
内燃机车
电力机车
高速列车
磁悬浮列车
(2)、公路和汽车
①20世纪初,开始出现汽车, ②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但发展缓慢
欢迎各位老师指导!
请同学们大声的背诵李白的《早发白 帝城》、陶渊明的 《饮酒》、杜甫的 《春望》
从诗中可知古代人们是用什么交通工具来出 行的呢?诗圣又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传递对故土亲 人的思念呢?今天的我们常见的交通和通讯工具 又有哪些呢?
火车、汽车、飞机、轮船、手机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课标要求:
(4)、航运
①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 ②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 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 ③1949年有52条民航线。 ④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
思考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特征?
动力: 人力、自然力 引进 机械力
技术:
自制自研
地区发展差别: 城市显著,乡村缓慢
谢谢大家!
③新中国,建起汽车制造厂,建立起密集的公路网。
(3)、水路
② 19世纪70年代初,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最早的近 代航运企业,首次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
①16世纪以后,航海和造船的技术已渐渐落后于西方。
③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 ④20世纪90年代,随着公路、铁路和航空业的发 展,逐渐萎缩。有的转向高档旅游服务业。
据此历史剧: 1)、请第一、三大组的同学们阅读课文68——70页的铁路和公路 篇,列举近代以来我国铁路和公路的进步历程,不得遗漏。 2)、请第二大组的同学们阅读课文70页的水运和航空篇,列举近 代以来我国水运和航运的发展历程,不得遗漏。 时限:7分钟。 (1)铁路
近代
① ② ③ ④
第一条铁路,外商兴建,上海淞沪铁路。 80年代,马拉火车——唐胥铁路 辛亥革命前,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民国以后,进展缓慢;
对象:
进程:
平民化、普及化 先慢后快 海陆空
种,我们一起学习通 讯工具的变迁
电报
电话、 手机
E-mail,QQ聊天
建国以来中国人的通讯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
合作探究: (1)影响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艰难的原因有哪 些? (2)我国现代交通、通讯工具发展迅速的原因?
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2、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交通工具的进步
表演历史剧,体验近代以来我国交通工具的变迁。
铁路(甲)、轮船(乙)、飞机(丙) 甲:看前面,黑洞洞,我就爱玩穿越。 丙:看前面,白茫茫,“神马都是浮云”。 乙:“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甲:飞兄,我们也有一铁路,宛如云中穿行,被称为“神奇的天路” ,是世界 上海拨最高,线路最长,气候最恶劣的高原铁路。还有一机车是靠磁性的吸力和 排斥力来推动列车运行的,我只知道空气的存在。 乙:哦,确实有点飞得太低噢。。。。。。 丙:我看铁兄也是舶来品,神州大地上最早的铁路是外商兴建,还有一“马拉火 车”的天下奇闻。 乙:是哦,近代我们都落伍了。。。。。。不过,飞兄和铁兄在1909年都成功的 完成了自制。 甲:对,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铁路里程增加,在火车的机车和运行速度上 我们也开启了“追风时代”。 丙:现在我们已是民航大国了。 乙:那我只好去游赤壁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参考答案: (1) 内因:经济、制度、思想、 科技; 外因:列强 (2)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的 大力提倡;中国人民聪明才智。
三:交通、通讯工具对人们社会 生活的影响
前面两个篇章,我们感受到了近 现代中国在交通通讯方面的进步,那 么,这种进步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 产生了哪些影响呢?现在有两种观点, 有的说是利大于弊,有的说是弊大于 利,今天,我们搞个小型辩论赛,我 做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