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半刚性基层PPT课件

半刚性基层PPT课件


21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2.强度标准
▪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欧洲形成如下分类: ▪ 贫混凝土,强度大于10MPa,如比利时、德国及法国; ▪ 低强度的水泥稳定土,强度小于2MPa,如瑞士; ▪ 中等强度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在2.5~4.5MPa,如意大利。
22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2.强度标准
▪ 2002年“Zementstabilisierte Tragschichten,
用,最小的水泥剂量为3%。
▪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美国养护较为频繁的路面结构往往
是那些水泥稳定类材料强度较低的道路。
▪ 所使用的路面中基层的强度高的其使用寿命要明显的高于
基层强度较低的路面结构形式。
18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2.强度标准
▪ 丹麦公路研究所“Mechanistic Design
of Semi-Rigid Pavements”
▪ 在欧洲,半刚性路面应用相当广泛。如
德国法国西班牙在主要公路网有30~ 50%的路面为半刚性路面。
▪ 典型的重交通路面结构为15~25cm的水
泥处置基层+10~20cm的沥青面层。
▪ 水泥处置基层的7天抗压强度要求为6~
12MPa。
19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2.强度标准
▪ 在丹麦,5%的干线公路采用的半刚性基层。 ▪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丹麦在100km的高速公路上使用半刚性
Bundesmini-sterium für Verkehr, Innovation und Technologie”
▪ 按基层的强度水平分为两组:
▪ 高强的贫混凝土,强度在6~10MPa,主要应用于比利时、
德国、西班牙、英国及瑞典。
▪ 低强度水泥稳定,强度在2~4MPa,主要应用于澳大利亚
沥青面层下作为承重层的,在路面承载力方面起到了至关 重要的作用。
5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概述
国内发展历程
▪ “六·五”以前的起步阶段;
石灰土在全国不同地区得到了推广应用。渣油表面处治 和石灰土基层路面是本阶段的路面的代表。
▪ “六·五”、“七·五”、“八·五”的发展阶段;
“七·五”期间,“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 设计和抗滑表层的研究”;
2.强度标准
12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2.强度标准
13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2.强度标准
▪ 各国对于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强度的试验方法和强度的大
小的规定各不相同;
▪ 美国加州和华盛顿州强度的试验方法与我国相同,但是其

2.强度标准
15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基层。
▪ 典型的路面结构为20cm水泥处置碎石基层+12~16cm的沥
青面层。
▪ 水泥处置层的7天抗压强度要求为5MPa。
20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2.强度标准
▪ 设计强度的标准与半刚性层在路面结构中的作用有关: ▪ 1.对路面弯曲抵抗没有贡献; ▪ 2.与沥青层共同承担弯曲抵抗; ▪ 3.半刚性层单独承担弯曲抵抗。 ▪ 多数国家是按第二种思想进行设计的。
▪ 使用3年内需要普遍养护的道路,是由以下一些因素造成
的:
▪ 一半以上的原因是这些道路的设计水泥用量只有3%;
▪ 剂量3~8%的水泥稳定基层在控制很好的工厂内生产时,水
泥剂量较设计值低0.4%以上;
▪ 在需要普遍养护的道路中,有一半以上遭受冬季负温的作
用。
17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2.强度标准
▪ 根据室内研究,亚伯拉姆斯曾得出结论,为了经受冻融作
2.强度标准
▪ 等于或超过10年设计使用期的道路占24%,这些道路不需
要任何重大的养护工作;
▪ 40%的道路在使用达10年时需要少量的养护; ▪ 10%的道路在7~10年间需普遍养护; ▪ 8%的道路在使用4~7年间; ▪ 11%的道路在使用3年内需要普遍养护。
16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2.强度标准
▪ 半刚性路面在早期得到这些国家的广泛运用主要是因为各
国都看到了半刚性路面的整体性好,承载能力较高等优点。
▪ 对于国外的半刚性材料主要是用水泥稳定碎石类,对于石
灰稳定类使用的较少。
4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概述
▪ 在我国目前已建的高速公路上,几乎85%以上的基层结构
形式是半刚性基层材料,
▪ 这些基层材料最主要的也是在设计上讲是将其直接运用于
▪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材料易得,能够充分的利用当地砂石
材料;
▪ 在多年的使用中设计、施工单位积累了不少利用无机结合
料稳定土修建基层施工经验。
10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概述
半刚性材料基本特点
▪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 抗裂性不足、 ▪ 抗冲刷能力不足, ▪ 还存在抗冻性不好 ▪ 与面层粘结差
11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 “八·五”以后的应用与完善阶段。 ▪ 提出了考虑强度、干缩、温缩、冲刷等多指标控制体系的
设计思想
▪ 总体的思想是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其他的影响因
素,确保无机结合料的半刚性基层的长久性。
9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概述
半刚性材料基本特点
▪ 与柔性基层材料相比:
▪ 强度高,承载力大,水稳性好,板体性强;
“八·五”期间,“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 结构的研究”。
6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概述
国内发展历程
▪ 形成了以半刚性基层为主的格局;
▪ 在此阶段的主要的科研成果有:
▪ (1)确立了重型压实标准;
▪ (2)优选了半刚性基层材料类型,形成主要以水泥稳定
碎石和二灰稳定类为主的半刚性材料形式;
▪ (3)半刚性材料的技术指标的确立,以抗压强度作为唯
一的指标进行材料控制,以弯沉为路面结构的设计指标, 以路表弯沉作为现场检验的重要指标;
7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概述
国内发展历程
▪ (4)确立了半刚性材料的组成设计方法; ▪ (5)规范了基层的施工工艺,路基路面工程质量管理; ▪ (6)规范了一些基层材料的试验方法等等。
8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概述
国内发展历程
半刚性基层的几个问题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2010.3
半刚性基层的几个问题
1 概述

2 强度问题

3 级配问题

4 施工变异性与质量控制

5 沿海高速长寿命路面技术
6
7
2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1.概述
3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概述
▪ 国外半刚性沥青路面发展比较早,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
代,半刚性沥青路面已作为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主要 的路面结构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