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咏雪》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咏雪》


初步感知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 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 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 /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 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 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 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失礼:客人既已认错,就应原谅他, 对长辈应以礼相待。 不失礼:这样的态度,维护了自己和 父亲的尊严,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

下列人物叫什么名字? 他们是什么关系?

“君”“尊君”“家君”这三个 称谓各表示什么意思?
君:对别人的敬称,犹今之“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这一则重在表现元方什么特点?
1.
2.
懂得为人道理(诚实守信); 聪敏过人。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编著, 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 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 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 也。
5.谢太傅对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
只是“大笑乐”而已;作者也没有表态。那 么作者赞赏哪个呢?
作者虽没表态,却在后面补充交代了
谢道韫的身份,这就暗示他赞赏道韫 的才气。

后来作诗的才气被称为“咏絮才” ,《红楼梦》 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就是这样。其中 “咏絮才”指林黛玉。
陈太丘与友期行
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 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 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 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 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 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 了。”元方说:“您跟家父约好正午一同出发,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儿子骂他的父 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 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进了家门。
— 《咏雪》—
寒冷的,下雪的


家中的子侄辈
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谈论文 章的义理, 急
不久,一会儿
高兴的样子
什么
俄而雪 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 呢?”
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
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 用意? 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谢太傅 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4.“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 两个比喻,你更喜欢哪一个?
“撒盐空中”:写出了雪的形态,“盐” 与雪的颜色洁白、“撒”与雪下落相似。 “柳絮因风起”:写出了雪的轻盈、 漫天飞舞,雪的飘飞和柳絮的飘飞的 情态接近。
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古今异义:

{ 今义:因为

古义:趁、乘
儿女
{
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 包括侄儿侄女。 今义:儿子、女儿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
人物 时间 地点
儿女讲论文义”交代了哪些内 人物 事件 容?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 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谢安哥哥的长子, 即谢朗
大体,差不多
比作
兄子
胡儿曰:“撒盐空中 差 可拟。”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不如 凭借 飘起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 舞。”
高兴
就是
谢道韫,东晋有名的 才女,聪明有才
公大笑乐。
谢安高兴地笑了起来。(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弈的女儿, 字叔平,大书法家 王羲之是第二个儿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