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胸椎病诊断与治疗

胸椎病诊断与治疗

在背部分为内侧支及外 侧支,支配椎旁肌群和 背部皮肤。
胸神经后支解剖
胸神经后支解剖
上6对胸神经后内侧支
分布并支配胸段半棘肌、多裂肌、回旋肌、 胸棘肌、横突间肌及棘间肌
其终末支为皮支,穿过菱形肌、斜方肌及 胸腰深筋膜后,转向外侧,行于背部的浅 筋膜内,外侧达肩胛线。其中,第2胸神 经后支的内侧支最长,向外侧行可远达肩 峰。
胸椎病
胸椎解剖
胸椎解剖
胸椎解剖
胸椎解剖
肋椎关节
肋椎关节:肋头与椎体的连接 肋横突关节:肋结节与横突的
连接 运动时,肋骨沿肋头至肋结节
的轴线旋转,使肋骨或上升或 下降。
胸椎解剖
胸椎解剖
胸椎解剖
内脏神经解剖图
胸椎部内脏神经
T1、2节段脊髓侧角(节前纤维)—脊 神经—白交通支—交感干上行—颈上、 中、下神经节(换元)—攀附颈内、 外动脉—沿动脉分支支配头面部的平 滑肌和腺体、血管,如:瞳孔开大肌、 泪腺、唾液腺
下5对肋间神经除支分布并支 配肋间肌、胸壁皮肤及壁胸 膜外,并斜向前下越过肋弓 和肋下神经一起行于腹内斜 肌与腹横肌之间,分布并支 配腹前外侧肌群,腹侧皮肤 及壁层腹膜。
内脏疾病的体表牵涉痛
牵涉痛概念:
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一 定区域内有痛觉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 为牵涉痛;如:心绞痛时可感觉左前胸壁 及左肩、左上臂内的疼痛,胆囊炎引起右 肩疼痛。
贴骨面切开筋膜松解2-3刀。
注意事项
1、此病发病率很高,临床多见,尤其对顽固性胸腹痛,而反复检 查未见器质性病变的胸背痛的患者要仔细检查,以便明确诊断。
2、局麻和针刀手术操作都要严防气胸并发症的发生。关键在于针 尖和刀锋都不能向外倾斜,不能在脊柱中心线25mm以外的胸背部 进行操作,刀锋只能在垂直或稍向内倾斜角度上活动。
肋角附近皮
部分第11、12胸神经后外侧支,下降 越髂嵴,至臀外侧部,参与臀上皮神 经,并分布于该处的皮肤。
胸神经前支解剖
胸神经前支又称肋间神 经及肋下神经,在肋间 内外肌之间沿着肋沟走 行。
主要支配侧、前胸、腹 壁的肌肉及皮肤。
胸神经前支解剖
在上6对肋间神经分支分布于 并支配肋间肌、胸壁皮肤及 壁胸膜;
上6对胸神经后外侧支
经胸髂肋肌与胸最长肌之间向下外行,并 支配该肌。
胸神经后支解剖
下6对胸神经后内侧支
分布并支配于多裂肌及胸最长肌,偶尔发 出皮支,穿背阔肌、斜方肌及背深筋膜, 分布于背部正中线附近的皮肤。
下6对胸神经后外侧支(较内侧支大)
经过胸髂肋肌与胸最长肌之间,支配二肌 发出皮支穿过下后锯肌与背阔肌,分布于
3、治疗过程中,针刺疼痛或异样感可放射至侧胸壁、前胸壁或者 前腹壁,或重复原来的胸、腹疼痛感觉。
胸椎内脏神经图
胸椎部内脏神经
交感神经低级中枢:T1—L3 脊髓侧角(节前纤维)—脊神经—白
交通支—交感干(换元)—(灰交通 支)节后纤维—返回31对脊神经,因 此,31对脊神经都包含了相对应的交 感神经 交感神经主要支配躯干的血管、汗腺、 竖毛肌。
胸神经后支解剖
胸神经后支细小,在肋 横突前韧带及横突间肌 之间向后下外行走
胸椎病诊断与治疗
任正强 2019.4.2
胸椎病
除外脊柱外伤、结核、感染、肿瘤 以及免疫系统病变外,临床常见的脊 柱疾病:
颈椎病(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 髓型、混合型)
腰椎病(腰椎骨质增生、腰椎侧弯、腰椎 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
胸椎病?(胸椎骨质增生?胸椎小关节紊 乱?胸椎侧弯?胸椎后凸畸形?胸椎源性 疾病?)
牵涉痛机制:
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传导患病脏器的 传入神经和牵涉部位皮肤感觉神经进入同 一脊髓节段,经传导束至大脑皮质,使大脑“误认”。源自常见内脏疾病 的体表牵涉痛
胸椎病病因病理过程
病因
姿势性慢性劳损和急性外伤 如驼背、脊柱外伤后的成角畸形等
病理过程
急性损伤及长期反复的慢性损胸多裂肌、回旋肌等横突棘肌损 伤导致其功能的失衡、张力改变;不能起到稳定椎体及关节的 位置, (现代人缺少锻炼,骶棘肌功能弱化,深层肌负载胸椎 脊柱稳定性降低),导致胸椎关节突关节、肋椎关节、肋横突 关节的移位,浅层肌肉痉挛代偿,使胸脊神经前、后支卡压, 导致神经功能失衡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俯卧位,腹下垫以薄枕。
体表标志
胸椎棘突 胸椎横突
胸椎棘突间与下一椎体的横突相平
定点
胸椎棘间旁开15-20mm的胸椎横突背 侧骨面上寻找压痛点,一般定2-5点
胸椎病的治疗
针刀操作
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刀体与 皮面垂直
斜向棘突刺入达横突骨面 调整刀锋至横突、棘突根部,紧
放射痛
叩、压胸椎椎旁时,疼痛可放射至肩胛区菱形肌、髂肋肌、前胸壁、腹部等处或 重复加重原来的疼痛。
肌痉挛
一侧竖脊肌较对侧明显条索状紧张、痉挛、硬韧,压之有敏感的疼痛。
活动受限
急性者活动极度受限,尤其是胸腰段不敢屈曲、侧弯。
脊柱后凸畸形
脊柱可有后凸、侧弯畸形
胸椎病的诊断与鉴别
胸椎病的临床表现与体征
病史
多有急性扭伤历史,少数为长期慢性劳损,缺少锻炼。 急性发病者多为端提、扛举重物时姿势不符合杠杆省力原理,胸段脊柱屈曲或扭转时突
然发生,且立即出现严重症状。
症状
疼痛
位置多在脊柱的两侧或一侧,沿肋骨(肋间神经)走行,放射至肩胛、前胸壁、腹部; 疼痛活动或劳损后加重,休息后减轻,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经年治疗不愈; 急性损伤夜间可影响睡眠,慢性者疼痛可忍耐。
胸椎病诊断:
排除胸腹腔、盆腔内脏疾病的牵涉性胸、腹痛; 排除脊柱、肋骨骨折、结核、感染、肿瘤以及免疫系统病变外; 排除颈源性胸、背、肩的疼痛; 结合病史、症状、体征 尽可能详尽的理化及影像学检查(多无明显异常表现)
试验性诊断
局部封闭治疗(有效)
胸椎病的针刀治疗
体位
强迫体位
急性者胸椎活动极度受限,甚至呼吸、咳嗽时疼痛加重,呈脊柱前区、侧弯强迫体位
皮肤无感觉障碍
胸椎病的临床表现与体征
体征
压痛
可有或无胸廓压痛,腹部可有压痛,多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在应在被卡压神经的根部寻找痛源点,此处为上一胸椎横突的骨面 在疼痛部位棘间旁开15-20mm的横突处,可寻得多个压痛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