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古代印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古代印度
反映了不同种姓之间壁垒分明,等级森严的社会现状
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保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是贵族统治的工具。 种姓制度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民的不满,激化
了社会矛盾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时间 公元前6世纪 2、人物 乔达摩·悉达多,后被称为 “释迦摩尼”。 3、经典 三藏经(经藏、律藏和论藏) 4、主张 众生平等 教义:四谛(苦、集、灭、道) 5、背景 列国纷争、社会关系急剧变化 6、发展 公元前3世纪臻于鼎盛并开始外传,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
的特权和地位不致因通婚而发生混乱,制定了种
案例分析
那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理发师的儿子 爱上了一个少女。他父亲告诫说:“儿子,你不 耍把愿望寄托在办不到的事情上。你是理发师的 儿子,属于低级种姓(首陀罗).而那个女孩属 于高级种姓(刹帝利)。刹帝利的女儿是不能与 你结婚的。”结果,理发师的儿子在绝望中忧郁 印度而贱民死还。是比较安于现状的。如果父辈是蹬三轮的年(671)经由广州,取道海路,经室利 弗逝(苏门答腊巴邻旁,Palembang)至印 度,往那烂陀寺勤学十年,后又至苏门答腊游 学七年。历游三十余国,返国时携梵本经论约 四百部,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共称四大 译经家。著有《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大 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并首传印度拼音之 法。著作中备载印度南海诸国僧人之生活、风 俗、习惯等,系了解当时印度之重要资料。南 沙群岛有义净礁以示纪念。
莫
佛教的传播
高
窟
朝鲜
云 岗 石
中国
日本
窟
龙 门 石 窟
光 寺
缅 甸 仰
东南亚
传播 (BC3)
中亚 中国
朝日鲜本(北传佛教)
(公元前后即西汉末年传入中国)
东南亚 (南传佛教 小乘佛教)
作用:
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 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历史上的中印文化交流
玄 奘 西 行
玄奘(本名陈祎,602年-664年),洛州缑氏(今河
至今仍有较大影响
婆罗门(第一等级)
祭司贵族 职责:掌握神 权 刹帝利(第二等级)
国王、武士、官吏 职责: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吠 舍(第三等级)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职责: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一、二等 级 首陀罗(第四等级)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剥削和奴役, 干最低贱的职业
等级名称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印度的种姓制度
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祭司贵族
掌握神权
国王、官吏、武士 把持国家军政大权
农牧民、手工业 者、商人
被征服者、贫困破 产失去土地的人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 上供;供养第一、二 等级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 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 从事最低贱的职业
种姓制度的特点
1.严格的社会等级区分,并且种姓世袭:婆罗门法经和法典的规定,婆罗门 社会地位最高,是第一等级;刹帝利是第二等级。这两个等级享有各种特 权。吠舍是雅利安人中的平民大众,是第三等级。他们必须施舍和纳税供 养婆罗门和刹帝利。首陀罗瓦尔是第四等级。他们处在社会最底层,几乎 被剥夺了一切权利。
些小国
戒日帝国(606年-647年)玄奘于戒日帝国时期
629-645年西去印度取经
雅利安人入侵说:雅利安人入侵使城市遭到破坏,居民大 批被杀,余者逃散,城市荒废。 天灾说:由于地震或特大洪水而致使印度河流域文明毁灭。 环境说:由于生态环境遭破坏,不利于居民生存,迫使居 民向周边及恒河流域迁徙,造成哈拉巴文化衰亡。
前6世纪起半岛逐 渐统一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猜一猜
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 。
它是禁锢印度人民的枷锁。 各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
面有严格的规定 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 它划分种各姓个制等度级,使各个等级之间贵贱分
明,并世代相袭
梵天
嘴 手
腿 脚
2.职业世代相传:《摩奴法典》规定:婆罗门的义务是“教育吠陀,为自己和 他人祭祀,以及布施与接受(施舍物)。刹帝利的义务是“保护人民,给予 施舍物,祭祀,学习吠陀以及节制现世享乐”。吠舍的义务是牲畜,施舍, 祭祀,学习吠陀,商业以及高利贷,农业。首陀罗的义务是无怨恨地为那 些(上述的)种姓服务。
3.实行种姓内婚制:婆罗门和刹帝利为了保证自己
法显(334年—420年),东晋高僧,平阳郡(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佛教革新人物,第一位到海外取 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在399年,法显65岁的高龄 从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出发,经西域至天竺寻求戒律,游历30余 国,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后历时14年,于义熙九年归国。 法显、玄奘将佛教文化引入中国,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南沙群岛有法显暗沙以示纪念。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环境 地处南亚次大陆,濒临阿拉伯海和孟加拉 湾,北回归线横穿印度北部。
2.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
3.河流水文
印度河 恒河 河水丰沛,河流定期泛滥,土壤肥沃,为 当地农业发展提供充足水源。
新知讲解
4.农业发展 棉花的栽培是古印度居民最突出的农业成就
如果父辈是捡破烂的,下一辈也会一直捡下去。除了极个别例子,像出身于 卖茶水家庭的莫迪,凭借自己天赋和后天努力,逆袭成为总理,绝大多数贱 民都深深地被种姓制度所框住,生而为贱民,世世代代为贱民。
问题解答 1、说说婆罗门贵族宣扬造物主创造等级说的目的是什么?
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
2、理发师儿子的故事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南洛阳偃师市)人 ,其先颍川人 。他是唐代著名高僧, 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 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因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 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后玄奘一共带 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译典著作有 《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 《成唯识论》等。
5.主要城市 摩亨佐·达罗 哈拉帕
古埃及文明发展历程
公元前2500年
吠陀时代(公元前1500年-前600年)
出现城市国家
列国时代(公元前6世纪-前4世纪)
孔雀帝国(公元前324年-前187年)
笈多王朝(320年-540年)东晋著名僧法显于399年 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一
-412年赴印度取经,历时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