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复习课件:秦汉时期的经济共20ppt
复习课件:秦汉时期的经济共20ppt
(二)秦汉时期的经济政策
2.抑商政策
(1)措施:贬低社会地位,侮辱人身; 加重商人赋税负担;
出告缗令,没收财产;
不断改变币值,使其商人储存货币价值降低。
严控奢侈。
(2)影响:
滋长了小农意识和闭关自守的思想;
延缓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导致了商业文化的滞后。
『即时体验』 1.(2019·海南海口调研)汉高祖刘邦时期,规定女子到15岁还没有结婚,每年必须
限田;限制商贾占田;改变币制;
(二))原因:
经济稳定有利于保障安定和国家太平;
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决定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
消弭社会动乱产生的土壤;
(2)方式:
颁发重农诏书,宣传农业;
嘉奖农家,举孝悌力田者,免其徭役;
减轻田租,以示鼓励;
强调粮食储备的重要性;
贵粟法。
②计算物品长短的器具叫度,测量物品容积的器具叫量,测量物体轻重的器具叫衡。 (2)作用:奠定了度量衡、货币的基本制度;有利于国家收税,对人民进行经济控制; 有利于经济交流,促进商业发展。 3、秦律:国家法令具体指导农业生产。
二、汉朝经济:
1、农业: (1)工具:铁制农具种类增加。曲柄锄、大镰等。 (2)技术:牛耕推广,西汉的耦犁,东汉一牛挽犁。 (3)水利:汉武帝、王景治理黄河。坎儿井。 (4)作物: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物种石榴、苜蓿、胡麻(芝麻)、胡桃(核桃) 等 传入内地。 (5)田庄:汉代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即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 (6)赋税制度:汉朝实行“编户齐民”制度,作为征收田租、人口税、更赋和服徭役、 兵役的依据。
三、秦汉经济
一、秦朝经济
1、继续推行商鞅的“奖励耕战”重农抑商政策,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 。 (1)内容:“令黔首自实田;征收统一的土地税,见税十五。” (2)评价: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但赋税过重。 2、统一度量衡货币。 (1)内容:①圆形方孔钱为通用货币,半两一枚;黄金为上币,镒(24两)为单位。
(2)政府管理
①管理机构: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王莽执政时曾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和“五都”设“五均”官,控制市场物价。长安和“五 都”管理市场的官员,都改称“五均司市师”。“五都”是:洛阳(今河南洛阳东)、邯郸(今河 北邯郸)、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宛(今河南南阳)、成都(今四川成都)。
抑商政策,故选C项。
答案 C
【热点反思】
§结合“一带一路”反思 西汉丝绸之路的价值意义
(1)政治意义:张骞奉命出使西域,体现了西汉王朝“大一统”政治理想,加强了对匈奴等 西域少数民族区域的管理与交流;“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中国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增 强中外政治互信,提高国家战略安全,扩大中国国际影响。
(3)文化交流意义: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原汉族与西域少数民族以及东西方文化间交 流与融合;新时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有利于沿线地区文化的传承、交流、发展、重塑, 并促进旅游事业的大发展。
2. 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纳税,有时也进入市场流通。 3. 原料:大都由农户自己种植和采集所得。
2、田庄手工业
1. 内容:以农耕为主,包括农产品的加工、纺织、农具和兵器修造等 2. 特点:依附于农业,是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是本业,手
工业是副业,处于辅助地位。
[教材补遗] 汉代田庄经济 田庄是汉代社会地主阶级经营地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以大土地所有制为基础, 以超经济人身强制的劳役地租或实物地租为剥削形态,有着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 是能够自给自足地进行生产、生活的经济实体。 [史论观点] 田庄经济的性质和地位 (1)一种观点认为,汉代田庄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很少与外界有商品 往来,即使有商业活动,也是在田庄内部进行,即“闭门成市”。 (2)一种观点认为,汉代田庄不是一个封闭式的经济状态,而是“一个基本自给自 足的半封闭式经济单位”,“剩余产品也进入商品流通之中”,汉代田庄“在汉代 商品经济的运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田庄既是商品市场的重要供应者,又 是商品经济的重要经营者”,促进了汉代商业的发展。
(2)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3)土地可以买卖。
锥之地,又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淫越 (4)封建地主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制,逾侈以相高;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 (5)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资本流向土地
富,小民安得不困?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 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 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 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 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 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 数,汉兴,循而未改。……”
以亩为率,令一亩之地,长十八丈, 广四丈八尺,当横分十八丈作十五町,町 间分十四道,以通人行,道广一尺五寸, 町皆广一丈五寸,长四丈八尺。尺直横凿 町作沟,沟(广)一尺,深亦一尺。积壤于 沟间,相去亦一尺。尝悉以一尺地积壤, 不相受,令弘作二尺地以积壤 。
——汜胜之《汜胜之书》
1. 背景:
抗旱丰产,改进代田法。
2、手工业
(1)经营形态:
①田庄手工业: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田庄手工业,生产生活自给自足 ②官营手工业:从汉武帝时代起,政府垄断煮盐、冶铁等行业,推行“盐铁官营”制 度。
(2)主要成就
①纺织业:汉代花色品种多样,丝织品远销地中海地区,中 国 被称为“丝国”(素纱禅衣)。长安东西织室,数 千工人,提花技术成熟。
2. 内容:
技术:施肥灌溉保证养料水分; 集中人力物力在小面积土地上; 园艺培养实行嫁接法。
3. 影响:
克服土壤自然条件限制,达到高产丰 收的目的;推动农副产业的发展。
三、土地兼并
1. 原因:
(1)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 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
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xie,疏通)。”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目的是为提高商人地位
B.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C.意在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
解析 据题干材料中“欲民务农,在于贵粟;……得以拜爵,得以除罪”主要讲
述的是要重视农业的作用,以粟为赏罚,奖励农耕生产,因此材料意在推行重农
答案 B
3.(2018·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据历史记载,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被认为是一种
典型的形态。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该现象出现的主要
原因是( )
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
C.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
D.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解析 据题干可知,在小农经济下,生产力水平低下,不能养活更多的人口,故选C
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强化中央集权
D.小农经济发展
解析 据题干材料可概括盐铁政策的变化,说明汉代民间逐渐获得了盐铁的经营
权,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地主兼并土地的问题,A
项错误;据汉武帝时期的国家垄断经营到东汉的允许民间煮盐铸铁,中央的经济
权力在减小,C项错误;盐铁政策的变化与小农经济的发展无关,D项错误。
3、官营手工业
——秦汉时期逐步定型,是贯彻落实抑商政策的重要体现。
主要经营采矿、炼铜、铜器制造、冶铁、铁器制造、煮盐业和酿酒业等.
材料一: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 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传》
(1)据材料一 ,指出“三服官”“三工官”和“东西织室”的手工业类型,并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生产经营的特点。
②冶铁业:推行铁业官营制度,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开始用 煤做燃料;东汉杜诗发明水排鼓风冶铁。
③制瓷业:东汉出现青瓷。 ④造纸术:公元105年,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改造了造纸术。
3、商业
(1)主要表现:
① 群体:商人成为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② 商业中心: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③ 对外贸易:形成中外贸易的通道——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2)经济意义:西汉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原汉族与西域少数民族以及中国与中亚、西亚、 欧洲等地区的经济交往,推动了西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开发,并带动了沿线国家城镇的繁荣。 “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进一步加快中国西部的开发;有利于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往 来,实现互惠互利和共同繁荣;有利于中国产品拓宽国际市场和中国企业“走出去”。
②商业政策:汉武帝时,开始盐铁官营制度(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 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打击富商大贾,发展 官营商业的政策。
【核心突破】 能力提升
一、代田法
过能为代田,一亩三甽。岁代处, 故曰代田,古法也。后稷始甽田,以二 耜为耦,广尺深尺曰甽,长终亩。
——汉书《食货志》
1. 背景:
汉武帝后期,常年征伐,需要发展经济, 安定民生;
汉武帝授意和支持及其对前代的改进。
2. 内容:
土地使用:整地成甽,沟垄逐年互换
技术支持:培训三老,教民耕殖
3. 影响:
生产工具:改进耦犁,推广牛耕
推动精耕细作农业发展,保证国家赋税收入稳定,促进各区域经济开发,彰显古代劳动人民智慧
二、区田法
项。重农抑商政策与当时的“五口之家”没有必然联系,A项错误;传统生育观念是
多子多福,并无人口限制,B项错误;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人口多少无关,D项错误。
答案 C
4.(2018·山东滨州期末)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
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
显然不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材料中收税的目的和三纲五常思想不
符,故B项错误;材料措施是鼓励女子出嫁,不是增加劳动力,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