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调研

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调研

马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年级 2009 级姓名廉志刚、刘涛、朱中岩学号**********、**********、********** 时间2010-11-26前言随着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依托也正发生着许多转变;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文化的交流传播也日益频繁,这便导致了西方文化的大规模入侵,民族文化遗产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洗礼与考验。

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

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民众精神信仰、审美情趣、伦理关系与消费习惯的集中展示日。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传统节日的价值与意义,并主动积极地进行传承与建设。

首先,节日是民俗文化的主干内容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节日庆典纳入保护范围,节日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次,传统节日有三大传统:反映节日物质生活层面的传统;反映节日社会生活层面的传统;体现节日精神生活方面的传统。

最后,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式,是提高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是发展民族新文化的基础与凭借,是造就和谐社会的文化动力。

因此对民族传统节日进行调查研究并予以保护是当前急迫的工作任务。

正文节日是我们生活的一大亮点,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过节”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同时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使许多西方节日纷纷涌入国门,中国传统节日不再是人们的唯一“信仰”,如此境况,一些传统节日日益被冷淡,有些传统节日甚至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消失。

我国本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大国,其丰富的传统节日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的信仰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真实写照,而传承节日的人的信仰度的减少,使传统节日泯失了它应有的色彩。

一个民族的传统,不管是民德、民风还是民俗,在节日中体现的最为完美。

传统是世代相传的,它是人们心中的一种力量,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的继承和发扬体现出这个民族的自信和强大。

因此传承文明,弘扬传统节日是民族振兴的必要条件。

大学生是祖国培养人才的主体,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对怎样弘扬传统节日有指导意义,因此我们特地对当代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发现,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比较肤浅,对过传统节日的态度有失积极,受时间地点等条件限制一些传统节日习俗不能得到坚持,但绝大多数同学对大力倡导重视传统节日持积极态度,由此可见大学生们还是比较认同传统节日的,只是缺少对节日的认识,缺少过传统节日的条件,传统节日不能很好地展开。

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意识,传统节日不能丢,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现实情况确实令人担忧,对传统节日的认识情况反映出大学生们缺少对传统文化的信仰,当问及对大学生过西方节日的态度时,大多数人表示可以理解,这也为西方节日在大学校园传播提供了条件,过多节日的出现影响了传统节日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

综合对调查问卷分析和切身体会,我们发现大学生对节日意义了解不够盲目地追求时尚,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人们意识的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不能满足开展节日活动的需求,以及民族文化教育及整体教育对传统文化的冷漠是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

一、调查步骤和方法经过不断地研究和思考,我们参照网上已有的调查方案及问卷,对我们的整个社会调查工作进行了不断地修正和改进,最终确定了下面的调查问卷。

我们在学生流动量相对较大的北洋广场实施调查,共投放150份问卷,实际回收141份,因作答题目不全等作废7份。

最后我们得到了134份合格问卷。

下面是我们的调查问卷:1、你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有何看法吗?(单选)A、都很好B、有其精华,也有陈旧的思想糟粕应弃之,但前者更多C、都不是很好D、有其精华,也有陈旧的思想糟粕应弃之,但后者更多2、你庆祝的中国传统节日(除24节气)的有多少:(单选)A、少于3个B、3-5个C、6-7个D、7个以上3、一些传统节日不能坚持的原因:(单选)A、没有时间B、常年在外C、形式繁琐内容古板D、没有必要4、相比外来节日,你更喜欢哪个:(单选)A、传统节日(答第5题,跳过第6题) B外来节日(答第6题,跳过第5题)5、你为什么喜欢传统节日:(单选)A、自有古老的魅力B、习俗有趣C、有独特的内涵D、习惯成自然6、你为什么不喜欢传统节日:(单选)A、形式传统没新意、习俗过时B、周围没人过C、洋节更有意思D、不了解传统节日的内容7、你认为应该怎样庆祝传统节日:(单选)A、放假B、还原节日的传统内涵和内容C、增加并发扬具有时代性的传统项目D、向外来节日靠拢,增加娱乐性8、你对于你过的传统节日的态度如何:(单选)A、人们仍然记得并期待传统节日的到来B、除了还记得要吃粽子、月饼、元宵之类的,其他也没留下什么了C、若重要的节日,如春节、中秋等,还是会和家人一起过节,但大多已没什么意思了D、其他________9、你对外来节日的态度如何:(单选)A、既然从外传进来了,自有它们吸引人的地方,也确实如此B、在过了几次洋节之后,发现还是喜欢中国传统节日,这些洋节还是不适合自己C、从最初就不喜欢这些从外传进来的节日,像文化入侵一般10、你对传统节日的良好发展还有什么建议:(单选)A、恢复更多的节日并放假B、大力倡导和恢复节日传统C、从现在创造一些有趣的活动并发展让它流传下去D、对于外来的节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西合璧E、其他________11、你对传统节日的态度是:(单选)A、可适当改变传统,但要保留精华B、严格遵照传统习俗C、无所谓,不关心12、你经常过传统节日吗?(单选)A、经常过B、有时过C、看情况而定D、从来不过13、你觉得西方节日受青年人喜欢吗?()原因:(单选)A、青年人追求时尚,赶潮流B、欣赏其节日内涵C、媒体及商家的宣扬D、其它14、你认为中国和西方节日最大区别在于?(单选)A、中国节日过于注重吃B、中国节日娱乐性不强C、中国节日无节日氛围D、其它15、你对于法定节假日的修订增加了中国传统节日有什么看法?(单选)A、很有必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B、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走形式C、旧的繁文缛节又流行起来,不利于社会进步D、无所谓,不关心根据我们对第2、3、12题的研究,我们的结论是:大学生的节日意识相对偏弱,对节日兴趣及信仰也相对偏低。

在我们对其他题目的分析中,我们得出了以下原因:1.传统节日信仰的缺失在对第1、2、5、7题调查结果的研究中发现,大学生的传统节日知识淡薄,也就是说大学生对节日的由来、作用、功效以及意义了解甚少,甚至不知道某些节日本身,由此也淡薄了节日的神圣意义,自然缺失了对传统节日的信仰。

而在几千年的传承中,有些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内容部分流失,更导致了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无知。

对第6题到第8题研究,普遍表现了传统节日在传承中的流失,是造成大学生节日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传统节日内容的流失使节日本身陷入困境,难以吸引人们的兴趣和注意力。

这也体现了现代化过程中,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人们生活态度和情感寄托都发生较大变化,有一些传统习俗似乎失去了对现代人的吸引力。

这必然导致了大学生、甚至广大社会群众对传统节日的信仰。

节日,起初是一个民族相对固定的、最神圣和重要的日子,它关系到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原始崇拜和精神信仰。

节日风俗是展现一个民族的重要窗口,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民族历史风貌和社会生活,同时也讴歌了社会的稳定与人民的安康,它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在加强民族凝聚力、增强国威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反映了这个民族人与自然、人与信仰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民族文化在生活中的真实体现,它能够完美地体现一个民族的民德、民风和民俗,因此传统节日应该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是一个民族整体对民族文化信仰的体现。

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冷漠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缺少对民族文化的信仰,这与他们不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是有直接关系的。

第10题和第15题的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认同传统节日需要大力倡导和重视,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传统节日还是比较渴望的,但由于认识层次的不同也产生了对传统节日态度的迥异。

2.生活态度及价值取向的影响大学生的生活状态以及价值取向影响了他们对传统节日的态度。

在对13题调研时,有68.02%的同学选择“青年人追求时尚,赶潮流”,另有27.61%的人选择了“媒体及商家的宣扬”由此可见,大学生盲目地对时尚的追求导致他们对“时尚”产生了错误的认识。

西方的节日并非是时尚的代表,它仅是一种文化舶来品,并非西方的节日就代表了时尚,代表了浪漫,并非我们的传统节日就是陈旧的、过时的。

自有节日以来,各民族节日就是独立存在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节日是并存的,许多西方节日要远远晚于我们的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内容是丰富的,外华而内实,有美丽传说,有英雄故事,有美食美酒,有情有义,充满了浪漫元素,只待我们智慧的大学生们去发现去挖掘。

媒体和商家的宣扬很容易吸引大学生的眼球,跟着潮流走也不深究节日的意义就稀里糊涂地过了个“洋节”,出卖了自己的信仰,这种现象是多么可笑的啊!当然我们并非要抵制西方节日,而是要我们的大学生们全面了解节日的意义后,理性地对待节日问题。

大学生需要加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更需要明确的价值取向、向上的人生追求和对民族文化的信仰,不能为追时尚赶潮流而迷失了年轻的路。

3.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一些传统节日习俗难以继续发展下去,许多美好的习俗也因为失去了天然状态下的温床而受到限制。

对第3题的调研结果显示26.50%的人表示没有时间,35.04%的人常年在外,还有15.38%的人表示形式繁琐内容古板,15.81%的人认为没有必要。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转变以及我国城市化进展日益加快,许多传统节日失去了原有的发展空间而得不到正常发展,对于大学生们常年求学在外,时间地点等条件限制不能坚持传统节日习俗是一个普遍现象。

我国的传统节日多与自然有关,多数节日是在古代农耕生活中演变而来的,这些节日都是在乡村发展的,而城市化进展加快自然成了延续节日习俗的一大障碍,这不得不要求人们对节日习俗的传承产生新的方法。

调研问卷第11题显示82.76%的人选择了“可适当改变传统,但要保留精华”,仅有7.33%的人坚持“严格遵照传统习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