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重点强调的评价改革发展成效的新论断、新标准、新要求。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对改革发展成效最直接、最生动、最温暖的诠释,承载着厚重的民意分量,检验着我们党推进改革发展的民生含金量,直接反映着人民群众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度、满意度。
岁末年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更要通过实干实绩,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抓住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核心是民生。
古人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关键是获得、幸福、安全,是真真切切感受到的实惠。
它既包括广大群众实实在在的利益获取、幸福感觉、安全系数,也包括人民群众对这种获得、幸福、安全有发自内心的感知和认同;既包括看得见、摸得着的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包括可以感触的精神愉悦和文化享受。
这种获得、幸福、安全必须是实际的、可靠的。
注重民生的可感可触,群众最看重“实打实的”东西,最恨喜欢开“空头支票”的。
所以,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实打实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见实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发挥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效益,抓好落实落地见实效。
对于全面深化改革,人民群众期盼的是听得见、看得见、摸得着、深切感受到的改革“红利”。
因此,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决不能“纸上谈兵、夸夸其谈”,必须抓好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落地见实效,要把群众有没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检验改革是否真的到位、真正实惠,真正有效的第一标准,力求改革的民生效益最大化、实效化。
抓落实,目的就是要不断改善民生,让广大群众先获利受益,倍感幸福与安全,深深地感受到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实绩实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安全感。
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古人云,“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习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所以说,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务必要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在为党尽责的同时多为民造福,不断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的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办大事,拔掉穷根,消除贫困,实现全面小康,全力以赴实现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