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物理下册复习提纲

初二物理下册复习提纲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二)第六章力与运动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惯性: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惯性是所有物体都固有的一种属性。

(决定大小因素—质量)(3)怎样分析惯性现象:①确定对象是哪一个物体或同一物体的哪个部分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运动状态(静止或运动)③哪个物体或物体哪个部分运动状态发生了怎样变化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要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第二节力的合成(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叫分力。

(2)力的合成:如果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称为力的合成。

(3)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①两个力同方向时:其合力方向不变,大小是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

即:F合=F1+F2②两个力方向相反时:合力方向与其中较大的力方向一致,大小是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

即:F合=F1-F2。

第三节力的平衡(1)力的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物体在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是力的平衡状态。

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为平衡力。

(2)二力平衡条件: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并且在同一直线。

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同体、等值、反向、共线)判断是否为二力平衡时,以上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同时满足。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3(4)力和运动关系1)不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2)受平衡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3)受非平衡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将改变①合力与运动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②合力与运动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③合力与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做曲线运动。

第七章密度和浮力1、质量⑴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⑵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温度的改变而改变⑶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吨(t)克(g)毫克(mg)⑷质量的测量工具:杆秤、案秤、台秤、电子秤、实验室常用天平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③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④读数:右盘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重点提示:天平的使用方法口诀:先把天平放水平,后将游码左移“0”,再调螺母反指针,四点注意要记清注:“反指针”指螺母调节方向和指针偏转方向相反“四点注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要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拿;潮湿的东西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保持托盘清洁卫生,防止锈蚀;加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3、体积的测量:①对于具有规则形状的固体,只要测量出它们的长、宽、高或直径就可以计算出它们的体积②对于液体的体积,要使用专门的测量仪器,如量筒、量杯,用量筒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相切的刻度相平③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固体,要用特殊的方法间接测量它们的体积,如排液法测量4、⑴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⑵密度公式:用ρ表示物质密度,ρ=m/V,⑶密度单位:kg/m3 g/cm3 单位换算:1kg/m3=1g/cm35、⑴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⑵公式:f浮=G排=m排g=ρ液gV排⑶单位:牛顿用字母N表示⑷计算浮力的几种方法:①称重法:F浮=G-G0 式中G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0表示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全部浸入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适用于求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的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F向上- F向下这种方法是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只适用规则的柱形物体在液体所受浮力的计算。

③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G排=ρ液gV排,适应于求所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的浮力,是最常用的计算方法。

④力的平衡法:F浮=G物,只适用于悬浮或漂浮的物体。

6、判断物体是否空心的几种方法:⑴比较密度法(略)⑵比较体积法(略)⑶比较质量法(略)7、天平的读数偏大偏小的判断:⑴用磨损的砝码进行测量时,最后所得到的质量要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偏大⑵把物体放在右盘测量时,测量的数据要比实际质量偏大,因为多出了游码读数的2倍。

⑶游码未归零时测量,测得的数据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偏大第八章压强1、压强:⑴压力: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⑵压强:①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②公式P = F/S 液体的压强:P=ρgh③单位:帕用Pa表示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⑷公式P=ρgh的物理意义:公式中的压强是液体由于自身重力产生的压强,它不包括液体受到的外加压强。

液体内部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深度有关,而跟液体的体积、液体的总重量无关。

⑸公式P=ρgh中的“h”表示深度,不能理解为高度⑹公式P = F/S是压强的定义公式,而P=ρgh是由定义公式推出的2、液体压强的传递(帕斯卡原理):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3、大气压强:⑴验证大气压强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⑵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托里拆利实验⑶一标准大气压:能支持76cm高水银柱,约为P0=1.013 105pa⑷不同液体由于密度不同,同样的大气压能支持的液体的高度就不一样,如1标准大气压能支持760mm高的水银柱,换成水则为10m4、有关气压的四个关系:⑴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大气压强随高度减小的变化是不均匀的。

同一地区的大气压大小还与天气有关,晴天比阴天时气压要大一些⑵大气压与流速的关系:气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例飞机的升力)⑶大气压与气体体积的关系: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⑷大气压与液体沸点的关系:液体表面的气压越大,沸点就越高5、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液体流动的速度大的地方压强小,反之压强大第九章机械与人1、杠杆:⑴概念: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⑵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⑶理解力臂:①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力的作用线指通过作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②某一力作用在杠杆上,若其作用点不变,但作用方向改变,力臂一般也改变;③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2、杠杆的平衡条件:⑴杠杆的平衡: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⑵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⑶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为省力杠杆;两臂相等时为等臂杠杆;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为费力杠杆。

⑷过支点的力的改变,不影响杠杆的平衡,因为此时的力臂为零⑸对不平衡杠杆,判断杠杆向那端倾斜,要依据力和力臂的乘积的大小来判断,杠杆向乘积大的一端倾斜。

3、轮轴:一种变形的杠杆,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

例汽车方向盘、门把手、辘轳、卷扬机的摇臂、拧螺丝钉的螺丝刀等。

原理:轮轴相当于一个杠杆,轮和轴的中心O是支点,作用在轮上的力F1是动力,作用在轴上的力F2是阻力,轮半径R是动力臂,轴半径r是阻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R=F2r 因为轮半径R大于轴半径r,所以F1总是小于F24、滑轮和滑轮组:⑴滑轮:一种变形的杠杆。

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⑵定滑轮:轴心是固定不动的。

作用: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作用方向⑶动滑轮:轴心与物体一块运动。

作用:省一半的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⑷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绳子拉力F的计算:①设吊起重物为G,绕在动滑轮上绳子的根数为n,不计滑轮重和绳子与滑轮间摩擦,则F=G/n②当考虑滑轮的重力时(不计绳子与滑轮间摩擦),只有动滑轮对F有影响,设所有动滑轮重力为G1 ,则F=(G+G1)/n ,其它不变。

5、滑轮组的组装:要求:在地面上吊起物体,所用滑轮数量最少。

组装:设绳子的最大承受拉力F,吊起重物G,不考虑滑轮重和绳子的摩擦,需用绳子的股数为n ,则:⑴n=G/F 即需要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个数为n个,当n为偶数时,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个数相等,均为n/2 ,当n为奇数时,定滑轮的个数为(n+1)/2 ,动滑轮的个数为(n-1)/2⑵绳子的系法:当n为偶数时,绳子系在定滑轮上,当n为奇数时,绳子系在动滑轮上⑶当考虑滑轮的重力时,只有动滑轮对组装有影响,设所有动滑轮的重力为G1 ,只要将公式n=G/F改为n=(G+G1)/F即可,其它不变6、做功⑴做功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⑵功的计算:W=Fs 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1焦=1牛顿米7、功率:⑴定义:机械在1s内所做的功⑵物理意义: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是反映单位时间内做功快慢的物理量⑶公式:P=W/t 单位瓦特,简称瓦,(W=Fs也是计算功率的一个公式)8、机械效率⑴有用功:利用机械做功,对人们有用的功⑵额外功:对人们没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⑶总功:有用功+额外功⑷机械效率:η=W有/W总⑸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尽量减少额外功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设吊起重物G,高度h,绳的拉力F,绳子前进的距离S,绕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为n,不考虑绳子摩擦,η=Gh/Fs=Gh/Fnh=G/Fn其中,s=nh (F的计算参考51题)9、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的一般步骤:⑴确定杠杆的支点的位置⑵明确动力和阻力⑶确定力臂: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⑷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求解10、机械能⑴能: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⑵动能: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

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⑶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势能越大⑷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物体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⑸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和⑹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