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种疗法概念

各种疗法概念

生物反馈疗法适应症主要有:一 是各种睡眠障碍。二是各类伴紧张、 焦虑、恐惧的神经症,心因性精神障 碍。三是某些心身冷疾病。四是儿童 多动症、慢性精神分裂症。
生物反馈疗法禁忌症主要有:一 是各类急性精神病求助者。二是有自 伤、自杀观念、冲动、毁物、兴奋不 合作的求助者。三是训练过程中出现 头痛、头晕、恶心、血压升高、失眠、 幻觉、妄想等症状的求助者。 2、 并不是每一个接受反馈治疗的 求助者都能从治疗中得到好处。有别 于普通的医学治疗是一个主动参与 的过程。 临床常用的生物反仪的分类: 1、 肌电生物反馈仪 2、 皮肤电反馈仪
(五)唐纳德.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 矫正技术 唐纳德.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 术关注的是求助者的自我言语表达 的改变。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 术(简称 CBM)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求 助者必须注意自己是如何想的、如何 感受的和行动的以及自己对别人的 影响,这是行为改变的一个先决条 件。要发生改变,求助者需要打破行 为的刻板定势,这样才能在不同的情 境中评价自己的行为。提出区分变化 过程的三个阶段:自我观察、开始一 种新的内部对话、学习新的技能。 认知行为疗法注意事项: 认知心理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一般 心理问题,并可以治疗抑郁性神经 症、焦虑症恐怖症、考试前紧张焦虑、 情绪激怒和慢性疼痛的求助者,对神 经性厌食、性功能障碍及酒精中毒等 也可作为选用的一种方法,但是心理 障碍和心理疾病很多种类,认知行为 治疗并非对所有这些障碍和疾病都 有效。 七、求助者中心疗法 求助者中心疗法是建立在人本主义 的哲学基础上。罗杰斯的基本假设 是:人性本善,人们是完全可以信赖 的,且人都具有自我实现和成长的能 力,有很大的潜能理解自己并解决自 己的问题,而无需咨询师进行直接干 预;如果处在一种特别的咨询关系 中,人能够通过自我引导而成长。 求助者中心疗法工作程序: 1、确定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咨询目标。 在这一过程中,求助者所发生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求助者的 自我变得较为开放。(2)求助者的自 我变得较为协调。(3)求助者更加信 任自己。(4)求助者变得更适应了。 (5)求助者愿意使其生命过程成为 一个变化的过程。 2、掌握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主要咨询 技术。主要技术有三种:(1)促进设 身处地的理解的技术。主要有关注、 用语言交流设身处地的理解、非语言 交流设身处地的理解、沉默作为设身 处地理解的方式。(2)坦诚交流技术。 包括:不固定角色、自发性、五防御 反应、一致性、自我的交流(3)表 达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艾根将无 条件积极关注称为尊重,并指出它是 一个高水平的咨询师的最高价值观。 3、把握咨询过程七阶段的特点和规 律。 求助者中心疗法其咨询过程的 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 和疏远态度阶段。 第二阶段:求助者开始“有所动”阶 段。 第三阶段:求助者能够较为流畅地、 自由地表达客观的自我。
3、 皮肤温度(皮温)生物反馈仪 4、 脑电生物反馈 5、 其它反馈仪 六、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定义: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 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 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 治疗方法。 认知行为治疗方法的特点: 1、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 2、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 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 3、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和 行为方面的改变。 4、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 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 所有认知行为治疗都建立在一种结 构性的心理教育模型上,强调家庭作 业的作用,赋予求助者更多的责任, 让他们在治疗之中和治疗之外,都承 担一种主动的角色,同时都注意吸收 各种认知和行为策略来达到改变的 目的。 认知行为疗法的工作程序: (一)(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工 作程序: 1、建立咨询关系。 2、确定咨询目标。 3、确定问题: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 术。 4、检查表层错误观念:建议、演示 和模仿。 5、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语义分析技 术。 6、进一步改变认知,行为矫正技术。 7、巩固新概念:认知复习。 (二)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 术: 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基本 原理:是通过学习如何矫正认知定势 来获得更有效的应对压力情境的策 略。 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具体 程序是: 1、通过角色扮演和想象使求助者面 临一种可以引发焦虑的情境。 2、要求求助者评价他们的焦虑水平。 3、教给求助者觉察那些他们在压力 情境下产生的引发焦虑的认知。 4、帮助求助者通过重新自我陈述来 检查这些想法。 5、让求助者注意重新评价后的焦虑 水平。 梅肯鲍姆为压力接种训练设计的三 个阶段: 1、概念阶段。首要的关注点是与求 助者建立一种工作关系。 2、技能获得和复述阶段。关注点是 教给求助者各种行为和认知应对技 术以应用于不同的压力情境。 3、应用和完成阶段。关注的是将治 疗情境中发生的改变迁移到现实生 活中,并将之维持下去。
3、 对正确模仿行为的强化,应当 适时和恰当。 五、 生物反馈法 生物反馈法定义:是通过现代电子仪 器,将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不能意识到 的体内生理功能予以描记,并转换为 数据、图形或声、光等反馈信号,让 求助者根据反馈信号的变化了解并 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机 能及其他躯体机能,达到防治疾病的 目的。 生物反馈法的工作程序: 1、 治疗前准备。(1)设立专门治 疗室.(2)咨询师应熟练掌握反馈仪 的使用方法。(3)向求助者讲解生物 反馈疗法的原理、方法、特点和功效。 求助者主动参与,是治疗成功的必要 条件。 2、 诊室训练。(1)求助者在进餐 后 30 分钟方可训练。(2)求助者取 仰卧位……。(3)安放电极。(4)测 肌电水平的基线值。(5)反馈训练。 (6)再次进行诊室治疗前,咨询师 要和求助者交谈,了解治疗体 验……。(7)待求助者掌握放松技巧 后,让求助者变换体位,双向训练。 3、 家庭训练。 生物反馈疗法的基本原理: 生物反馈治疗是在古老的养生术(如 气功、瑜伽)基础上的重大突破,是 心理治疗技术与现代科技的结晶。其 原理是: 1、使用现代电子仪器,将个体在通 常情况下不能意识到的体内生理功 能予以记录。 2、将这种记录转换为数据、图形或 声、光等反馈信号,使求助者了解其 生理状态。 3、让求助者根据反馈信号的变化, 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机能及 其他躯体机能。 4、通过调节生理状态,达到消除紧 张、焦虑、恐惧等情绪,防治其他疾 病的目的。 生物反馈疗法的注意事项: 1、 辨别生物反馈疗法的适应症和 禁忌症。
各种疗法简答题 一、 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定义:系统脱敏法可用于 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 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 系统脱敏法工作程序: (1)学习放松技巧。(2)建构焦虑 等级。(3)系统脱敏。 系统脱敏法的基本方法: 是让求助者用放松取代焦虑。第一 步,教求助者掌握放松技巧 ;第二 步,把引起焦虑的情境划分等级;第 三步,让求助者想象引起焦虑的情 境,同时做放松练习。最后经过在实 景中重复练习,使求助者逐渐从过去 引起焦虑的情境中脱敏。 系统脱敏法的基本原理: 让一个原可以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 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救助者 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 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 系统脱敏法注意事项: 1、 如果引发求助者焦虑或恐惧的 情境不止一种,可针对不同情境建立 几个不同等级的焦虑等级表。 2、 系统脱敏时求助者想像次数的 多少,依个体不同和情境不同而变 化。 3、 在脱敏过程中,当一开始焦虑 分数超过 50,表明焦虑等级设计的不 合理,应当将焦虑等级划分得细一 些,使每个等级之间的跨度不要太 大。 4、 有的求助者不能用想像和放松 的方法降低焦虑水平,可考虑改用其 它方法。 二、 冲击疗法 冲击疗法定义:冲击疗法又称满灌疗 法,是暴露疗法之一。暴露疗法是用 来治疗恐惧和其他负性情绪反应的 一类行为治疗疗法,它是通过细心地 控制环境,引导求助者进入有助于问 题解决的那些情境中。冲击方法是让 求助者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现实的 或想象的唤起焦虑的刺激情境中。 冲击疗法基本原理:是消退性抑制。 冲击疗法中,尽可能迅猛地引起求助 者极强烈的焦虑或者恐惧反应,并且 对这种强烈而痛苦的情绪不给以任 何强化,任其自然,最后迫使导致强 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乃 至消失,情绪反应自行减轻乃至消 除。 冲击疗法的工作程序: 1、筛选确定治疗对象。冲击疗法是 一种较为强烈的治疗方法,应做详细 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心 电图、脑电图等。 2、签订治疗协议。仔细向求助者介 绍治疗的原理、过程和可能出现的各 种情况,对求助者在治疗中可能承受 的痛苦不能隐瞒和淡化,同时也可告 知疗效之迅速其他任何心理治疗所 不及的。
(三)阿伦.贝克的认知疗法: 贝克是认知疗法的重要代表人之一, 在他的理论中有几个重要概念:共同 感受、自动化思维及规则。贝克认为 如果个体不能正确使用“共同感受” 这一工具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或是对自己的“自动化思维“中某些 错误观念不能加以内省,或是过分按 规则行事,无论哪种情况,都会赞成 认知歪曲,产生不良的情绪和不适应 的行为问题。 贝克认知歪曲的导致错误假设与误 解的系统推理错误: 1、主观推断 :没有支持性的或相关 的根据就做出结论,包括“灾难化” 或在大部分情境中都想到最糟糕的 情况和结果。 2、选择性概括:仅根据对一个事件 某一方面细节的了解就形成结论。在 这一过程中其他信息被忽略,并且整 体背景的重要性也被忽视。这其中所 包含的假设是那些与失败和剥夺有 关的事件才是重要的。 3、过度概括:由一个偶然事件而得 出一种极端信念并将之不适当地应 用于不相似的事件或情境中。 4、夸大和缩小:用一种比实际上大 或小的意义来感知一个事件或情境。 5、个性化:个体在没有根据的情况 下将一些外部事件与自己联系起来 的倾向。 6、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根据缺点和 以前犯的错误来描述一个人和定义 一个人的本质。 7、极端思维:用全或无、非白即黑 的方式来思考和解释,或者按不是/ 就是两个极端来对经验进行分类。 贝克的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 1、识别自动性思维——由于这些思 维已构成求助者思维习惯的一部分, 多数求助者不能意识到在不良情绪 反应以前会存在着这些思想。 2、识别认知性错误——所谓认知性 错误即求助者在概念和抽象上常犯 的错误。 3、真实性验证——将求助者的自动 性思维和错误观念视为一种假设然 后鼓励求助者在严格设计的行为模 式或情境中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 4、去中心化——很对求助者总感觉 到自己是别人关注的中心,自己的一 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受到他人的品 评。 5、忧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多数 求助者们往往认为他们的抑郁和焦 虑情绪会一直不变地持续下去,而实 际上这些情绪常常有一个开始、高峰 和消退的过程。 (四)雷米的认知治疗理论: 雷米的“中心---边缘”模型:雷米 提出,认知治疗的目的是要提示并改 变那些中心的、深层的错误观念,而 治疗的手段应从边缘、表层的错误观 念入手,逐步靠近中心,挖掘深层并 最终予以纠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