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陀螺仪理论及应用实验报告院(系)名称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名称自动化学生学号xxxxxxx学生姓名xxx指导教师2015年6月实验一陀螺仪基本特性试验一、实验目的1.用实验的方法观察并验证陀螺仪的基本特性——定轴性,进动性和陀螺力矩效应。
2.学习使用陀螺实验用主要设备——转台。
3.利用线性回归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二、实验设备1.TZS-74陀螺仪表综合试验转台。
2.双自由度陀螺仪。
3.砝码。
4.实验用电源:交流220V,50~(转台用)36V,400~三相电源。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一)定轴性实验1.陀螺马达不转时,开动转台,观察陀螺仪是否有定轴性。
2.接通电源,几下陀螺转子的转速方向,开动转台观察转子转动时陀螺仪的定轴性。
(二)进动性实验1.外加力矩,观察进动现象。
根据进动规律判断角动量H的方向,并和上面记下的转速方向做一比较。
2.测量进动角速度和外加力矩的关系:(1)在加力杆的前后标尺上分别加不同重量的砝码,记录进动的角度与实践,列表并计算出对应于每一外加力矩的进动角速度值,画出实验曲线。
(2)根据进动规律xMHω=(H J=Ω)计算出对应于每一外加力矩的进动角速度,画出理论曲线。
(3)将实验曲线与理论曲线进行比较并说明产生误差的原因。
(4)用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并通过求回归系数的方法求出角动量H的值。
3.测量进动角速度和角动量的关系在同一外力矩作用下,测量陀螺马达在额定转速下和断电一分钟后的进动角速度(断电一分钟后马达转速低于额定转速)。
根据实验结果说明进动角速度和角动量的关系。
(三)陀螺力矩实验1.开动转台,使双自由度陀螺仪基座转动,观察有无陀螺力矩效应,并说明原因。
2.观察双自由度陀螺仪在进动时的陀螺力矩效应。
用手对内框架加力矩,用手的感觉来测量陀螺力矩的大小和方向。
说明陀螺力矩产生的原因。
3.拧紧固定外框架的螺钉。
用手对内框架加力矩。
观察此时转子轴的运动方向。
用手感觉此时对手是否有陀螺力矩作用,加以分析。
4.测量陀螺力矩和进动角速度的关系:为了达到测量陀螺力矩的目的,我们拧紧固定外框架的螺钉,是陀螺仪成为单自由度陀螺仪。
然后打开转台,是陀螺已跟随着基座以相同的角速度进动,这是在内框轴上就受到一个陀螺力矩,我们在加力杆上加砝码,便可在内框架轴上施加重力力矩来平衡陀螺力矩。
(1)转动转台,测量转台的角度和时间,并同时在加力杆上加砝码平衡陀螺力矩。
列表计算出陀螺力矩与进动角度的关系,并画出试验曲线。
(2)根据陀螺力矩公式计算陀螺力矩与进动角速度的关系,并列表画出理论曲线。
(3)将试验曲线与理论曲线进行比较,并说明产生误差的原因。
(四)观察章动现象1. 用手在双自由度陀螺仪上施加冲击力矩,观察并记录章动现象。
2. 关闭陀螺马达电源,等陀螺马达转速降低及停转后再用手在陀螺仪上施加陀螺力矩,观察并记录陀螺仪的运动情况。
四、实验现象与数据记录陀螺力矩和进动角速度的关系五、 数据处理1. 进动角速度和外加力矩的关系角速度与力矩的关系为:5.1390.0001M ω=⨯-又已知:M H ω=⋅则有:125.1390.1946/H kg m s -==⋅2. 陀螺力矩和进动角速度的关系 力矩与角速度关系为:0.17850.0018M ω=⨯+又已知:M H ω=⋅则有:20.1785/H kg m s =⋅六、 误差分析误差主要出现在测量上。
例如在陀螺力矩和进动角速度的关系实验中,很难保持尺子水平,只能近似。
在进动角速度与外加力矩关系实验中,读数会有较大误差。
其次,误差出现在实验仪器上,比如由于陀螺电机已经老旧了,在额定电压下的陀螺转速与额定转速有一定差距等。
实验二角速度传感器静态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测量角速度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并求取仪表的主要静态参数。
二、实验设备1.TZS-74陀螺仪表综合试验转台。
2.角速度传感器实验器。
3.数字繁用表。
4.实验用电源:交流220V,50~(转台用)36V,400~三相电源。
三、实验线路四、实验步骤1. 将仪表安装在实验转台上,注意使仪表的测量轴与转台轴一致。
2. 检查线路后,接通电源。
调整0位输出,调到最小时,记下0位输出信号。
3. 将转台调制所需要的转速,测量输出电压,并记录。
4. 改变转台的旋转方向,调整转速,测量输出电压,并记录。
5. 将所测得的数据填入表中,并根据表格数据作曲线。
6. 用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求出角速度传感器的输出电压V对输入角速度w的回归方程和绘制曲线,并通过求出回归系数的方法求出该仪表的静态方法系数和零位电压。
7. 将仪表的测量轴倾斜30°,再前述方法做一遍,并将这组数据与前组数据一同作曲线并加以比较。
五、数据处理顺时针由图可知,仪表的正方向静态放大系数为0.3129,零位电压为-0.05v反方向的静态放大系数为-0.3203,零位电压为-0.56倾斜30°时,静态放大系数变小,零位电压绝对值也减小六、误差分析误差主要出现在测量上。
仪器本身的条件和我们的人为操作过程都存在误差.实验三角速度传感器动态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测量角速度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并求取仪表的主要动态参数。
二、实验设备1. TZS-65陀螺仪试验转台。
2. 角速度传感器。
3. 双线笔录仪。
4. 数字万用表。
5. 频率响应台6. 直流稳压电源。
7. 马达用电源36v400~三、实验线路四、实验步骤(一)将被测陀螺角速度传感器3,安装在旋转板2上、旋转板2与转台的旋转平台1是同轴的,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
当转台以一定的角速度旋转时,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
当转台以一定的角速度旋转时,由于平台的中心轴与旋转板2之间的摩擦力矩作用,带动旋转板2及与其固定的被测仪表仪器旋转,当旋转板与被测仪表突然停止转动时,这相当于给被测仪表输入一个阶跃的变化。
1. 将转台的转速调至6°/秒。
打开记录仪记录开关。
2. 将旋转板2调至离挡块大约120°左右,开动转台。
3. 当旋转板距离挡块4约30°~50°时,按动记录仪上的走纸速度按键(50mm/秒)。
4. 旋转板和被测仪表突然停止时,记录仪的笔,将把仪表的过渡过程曲线记录下来。
5. 当过渡过程结束后,按下记录仪上停止按键,同时将转台停止。
(二)根据记录的曲线。
按照附录所介绍的计算方法,计算出被测仪表的主要动态参数。
五、实验结果中计算机采集到的数据图如下实验四地平仪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陀螺地平仪的结构和作用原理,重点是修正系统的组成,元部件的安装位置及其修正特性。
2. 利用实验室的条件,测量地平仪的准备时间及修正速度。
3. 利用x-y记录仪,记录并描绘垂直陀螺修正轨迹,并作必要的分析。
二、实验设备1. TC-34垂直陀螺一台。
2. BDP-4陀螺地平仪一台。
3. 垂直陀螺实验控制盒一个。
4. X-y记录仪一台。
5. 数字式电压表一台。
6. 秒表一块。
7. 直流稳压电源一台。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记录并描绘TC-3垂直陀螺修正轨迹曲线。
1. 用电缆将TC-3垂直陀螺和实验控制盒连接起来与实验桌上的电源连接起来。
将控制盒上标有27V-的接线柱与直流稳压电源连接。
2. 打开直流稳压电源开关,并将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调整为27V。
3. 将控制盒上“倾斜”和“俯仰”接线柱与X-Y记录仪用导线连接。
4. 检查以上线路接好后,接通36V~400Hz马达电源同时按下秒表,待陀螺仪指针指向“0”位。
记录仪表的启动时间。
5. 用手分别在内环或外环上对陀螺仪施加力矩,是转子轴偏离地重线15°~20°,按下秒表并打开X-Y记录仪,记录地平仪修正回“0”点的曲线,记下修正时间。
6. 用以上方法,使陀螺在倾斜的“左”,“右”,和俯仰的“上”,“下”四个方向,偏离垂线位置。
记录仪表修正到“0”位的曲线,并记录修正时间。
7. 根据修正曲线,分析仪表的修正特性。
(二)了解BDP-4地平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 接通控制面板上的电源开关,使地平仪进入工作状态,观察地平仪是如何工作的,来指示地垂线的。
2. 了解BDP-4地平表和其他的地平表的区别,从而熟悉分离式地平表(垂直陀螺和指示器)的优点和缺点。
3. 打开未通电的地平仪的壳子,仔细观察其结构特点,并认识垂直陀螺各主要部件的名称和所在位置。
4. 仔细观察锁紧机构是怎样工作的。
5. 观察实验室所提供的其他地平仪。
四、实验数据五、误差分析实验仪器较为精密,但实验室环境不达标,导致仪器有偏差。
实验五陀螺半罗盘实验一、实验目的对陀螺半罗盘的运动特性及主要误差进行研究,以获得感性知识。
二、实验设备1. 两自由度转动支架。
2. 陀螺半罗盘。
3. 秒表。
4. 电源:236V,400~三相电源。
三、实验内容(一)陀螺半罗盘方位漂移的测定1. 将陀螺半罗盘安装在仪表试验架上,并正确地按仪表连线图连线。
2. 将仪表试验架调至水平,并使陀螺半罗盘外框架轴处于垂直位置。
同时用协调手柄使仪表的刻度在真实航向上。
3. 接通电源,使陀螺仪表工作在正常状态(三分钟)。
4. 拉协调手柄,使仪表松锁,同时按下秒表。
5. 至方位漂移1度时,记下所需时间t,并记在表格内。
6. 上锁仪表,调至原来起始方位重复记录仪表在方位漂移1度的时间,这样重复作三次,并将结果记在表中。
7. 依据实验结果,求出陀螺半罗盘对空间的漂移速度。
(给定条件是:北京地区纬度ψ=39°59′)(二)倾斜误差的测量用协调手柄将仪表刻度调至下表所到各个航向,每调一个航向后,即松开锁,并使仪器右倾30°判读仪表,示数记在表内。
四、数据处理漂移误差漂移速度倾斜30°误差五、误差分析测量过程中肉眼观测,手动操纵秒表存在很大的误差。
仪器的调节旋钮等存在较大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