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讲 唯物史观一.ppt

第九讲 唯物史观一.ppt


科技
(技术革命)生产力发展
革命
生产关系的变革
4、主体动力
人民 群众
社会中人的问题
党的群众观点 和群众路线 (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观:是指人们在认识社会历史现象、 解决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 。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 区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
(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根本缺陷
▲ 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 在, 把精神力量视作社会历史变迁的决定力量 和终极原因。
▲ 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两种表现形式: 唯意志论(超人和英雄)和宿命论
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具体表现形式:
神学历史观的社会本质观(宿命论): “神定的一种秩序。”(否定了社会的客观性和人
▲ 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根本缺陷(两个片面):
① 片面夸大了精神因素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只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揭示产生 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动因,即社会的经济根源及客观规律
②片面夸大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只考察了杰出人物、领袖人物在历史变迁中的作用, 而没有揭示(否定)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第九讲 唯物史观 (一)
唯物史观理论体系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
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 (四要素)
1、根本动力
社会 基本 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 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直接动力
阶级 斗争
社会革命 社会改革
3、重要动力
▲唯心史观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阶级根源, 社会历史根源, 认识论根源。
(三)、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科学解答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 社会存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是人类物质生活要素与条件的总和。
主要包括
自然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最基本)
▲ 地理环境在人类பைடு நூலகம்会发展中的作用
反对“人口决定论”的错误观点
马尔萨斯的“人口自然规律”
人口以几何级数增加,2,4,8,16,32······ 生活资料则以算术级数增加,2,4,6,8, 10······ 导致人口的绝对过剩,造成失业、贫困饥饿和其 他灾难。
马克思:“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制 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观念结构)
宗教、哲学等
(思想结构)
(文化结构) (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 性 ◇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性质,量)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
在社会中的主体性)
主观唯心历史观的社会本质观(唯意志论):社会本
质上是人的意志、思想、观念、心理的产物。(无限 夸大了社会的主体性,特别是英雄) 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把人类历史看成是“绝对观念” 在实践中的展开,把客观理性看成是支配和决定历史 的最终力量 抽象人本主义历史观:用人的抽象不变的人性解释历 史,以人性作为观察历史和解决人类社会问题的最高 裁判。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常地、必要的
物质前提。
①地理环境为社会提供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和生 活资料) ②地理环境的好坏和自然资源的优劣,对一个国家经 济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第一、地理环境的优劣影响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发展 速度。
第二、地理环境影响生产部门的布局和发展趋势。
③地理环境开发与保护的好坏,影响着人们的 经济活动和生活质量
④地理环境在一定的条件下(军事、旅游)特 殊重要的作用
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观点
孟德斯鸠认为:热带气候使人体变得软弱 无力,其懦弱又往往使自己处于奴隶的地位; 寒带民族则有着强悍不羁的性格,因而使自己 保持着独立和自由的地位。
引起全球环境问题的原因: 既有自然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科技、政治、 经济方面的原因; 既有历史影响的积累,也有现实加剧的因素。
生产方式
生产力
生产关系
2、 社会意识: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
社会存在的反映。
在内容上包括社会心理、道德、宗教、政
治思想、法律、艺术、科学和哲学等基本要素。
社 社会心理(风俗、习惯) 会


社 会
非意识形态的形式——自然科学、语言学、

形式逻辑等

形 式 意识形态——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
▲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① 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 发展的前提。(必要条件)
② 人口数量及其增长状况是否与经济发展 水平相适应,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发生积极 的或负面的作用。
③ 人口的构成状况和人口质量,对经济与 社会发展其加速和延缓的作用。
●人口老龄化标准: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 人达到总人口的 10% 或7%以上。我国 现有老人1.32亿,超过总人口的10%,已 进入老龄化社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