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中国际理解教育音乐学科渗透教案

华中国际理解教育音乐学科渗透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习印度民间乐曲《欢迎》,学生能够辨别印度民间乐器萨朗吉和西塔尔等的音色特点,并掌握印度古典音乐的特征;
2、通过游戏、欣赏、学唱等一系列活动,学生能够掌握印度尼西亚“克隆宗”歌曲的特点;
3、在对印度民间乐曲《欢迎》和印度尼西亚“克隆宗”歌曲《星星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多方面了解亚洲传统音乐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兴趣,产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探索意愿。
a请同学们说出乐曲哪些地方具有“前紧后松”的特点?
b克隆宗歌曲曲调______、______,带有_____色彩;节奏前紧后松;唱法_____ _ _。
c乐曲中有一个固定伴唱音型贯穿全曲,请同学们指出。
3、学唱《星星索》前部分,进一步感受“克隆宗”歌曲的特点;
五、总结和拓展
1、听音乐,说出该乐曲属于亚洲哪个国家或地区?并简单阐述理由。
a乐曲中依次出现了哪些乐器?
b此段旋律有什么特点?
4、总结印度传统音乐的特点:
1.有很多滑音和装饰音2.多变的即兴演奏3.器乐曲中多持续音4.歌声中略带鼻音色彩5.波浪形和曲线式的进行
四、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克隆宗”歌曲《星星索》
1、节奏游戏:找出这4段节奏共同的特点。
答:前紧后松的特点。
2、欣赏歌曲《星星索》,轻声哼唱,思考下列问题:
教学过程
1、导课
播放有亚洲音乐特点的背景音乐,观看有地域特点的风景人物图片。
2、新课
一、由于各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文化、民族和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将亚洲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
亚洲音乐文化区
南亚(重点)——印度民间乐曲《欢迎》
东南亚(重点)——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
东亚(了解)——蒙古呼麦
西亚
中亚
二、南——印度
南亚印度印度音乐的特点
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克隆宗歌曲前紧后松的节奏
东亚日本都节调式(3 4 6 7 1)
东亚蒙古“呼麦”唱法、马头琴
2、介绍蒙古——“呼麦”。西方绘画与中国画相比较有何不同?
教学评价及反思
1、欣赏音乐,说出本段音乐具有亚洲那个地区(国家)的音乐风格?为什么?
答:印度;是因为印度音乐具有独特的乐器和旋律特点。
2、介绍印度特有的乐器“萨朗吉”和“西塔尔”。
问题:a听音乐,说出“萨朗吉”这件乐器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b说出西塔尔的音色与我们身边的哪种乐器比较相似?
3、听印度民间乐曲《欢迎》请同学们说出:
“省华中”国际理解教育音乐学科渗透教案
课程名称
亚洲音乐之旅
适用年级
高一
课时
1
任课教师
严洁
课程背景分析
亚洲传统音乐丰富多彩、绚丽多姿,他是亚洲人民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和艺术创造才能的集中反映。这些宝贵的音乐财富不仅在本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他对其他大陆的发展也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最后,祝愿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像亚洲传统音乐那样,多姿多彩、辉煌灿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