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判断题

西方经济学——判断题

判断题第二章供求理论F1.需求量变化与需求变化的含义是相同的。

F 2.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3. 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F 4.生产者预期某商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就会减少该商品当前的供给。

5.在几何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运动。

F 6.任何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都是反方向变化的。

F 7.均衡价格就是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

8.衡价格一定是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时的价格。

F 9.限制价格应高于市场价格,支持价格应低于市场价格。

10.如果一般性商品的价格高于均衡价格,那该价格一定会下跌并向均衡价格靠拢。

1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将导致它的供给量变化,但不会引起供给的变化。

12.供给曲线右移表示生产者在每一种价格上提供更多的产品。

13.如果价格和总收益呈同方向变化,则需求是缺乏弹性的。

F 14.富有弹性的商品涨价总收益增加。

15.如果商品缺乏弹性,如果要扩大销售收入,则要提高价格。

F 16.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大于0小于1,则这种商品是低档商品。

F 17.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小于1,则这种商品是奢侈品。

F 18.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小于零,则这种商品是一般的正常商品。

F 19.已知某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小于零,则这两种商品是独立品。

20.已知某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大于0,则这两种商品是替代品。

F 21.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其互补商品的需求将上升。

F 22.一般来说,农产品的蛛网形状为封闭型。

F 23.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大于供给曲线斜率绝对值,则蛛网的形状是收敛型的。

24.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大于供给曲线斜率绝对值,则蛛网的形状是发散型的。

第三章效用理论1. 因为边际效用递减,所以一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F 2.当消费某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为负时,则总效用达极大值。

F 3. 当边际效用减少时,总效用也是减少的。

F 4. 基数效用论的分析方法包括边际效用分析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

F 5.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6.需求量和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是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的。

F 7.消费者均衡就是消费者获得了最大边际效用。

F 8.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最大。

F 9.按序数效用理论,消费者均衡点应该是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交点。

F 10.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两点对应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组合所能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F11.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是指商品的价格和收入是确定的。

F 12.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

13.价格下降时,任何商品的替代效应都是正数。

F 14.价格下降时,低档商品的收入效应都是正数。

F 15.已知某吉芬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收入效应减少,替代效应也一定减少。

16.吉芬物品是一种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化的特殊商品。

17.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理论1.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AP>MP>0的阶段。

F2.AP曲线与MP曲线交于MP曲线的最高点。

3.在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中,只要平均产量是上升的,就应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量。

F 4.边际产量递减,平均产量也递减。

5.边际技术替代率是负的,并且呈递减趋势。

6.生产扩展路线是在不同生产规模下,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F 7.随着成本的增加,等成本线向左下方倾斜。

F 8.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的连线形成生产扩展路线。

9.短期内,随着产量的增加,AFC会变得越来越小,于是,AC曲线和A VC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越来越小,但决不会相交。

F 10.MC曲线AC曲线相交于MC曲线的最低点。

11.AP曲线的最高点和AC曲线的最低点相对应。

12.在长期中无所谓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分。

F 13.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变动成本就是平均成本。

F 14.短期总成本曲线与长期总成本曲线都是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一条曲线。

F 15.在AC曲线最低点的左侧,MC>AC,在其右侧,MC<AC。

F 16.平均变动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越来越少。

F 17.经济学中长期和短期的划分是依据时间的长短划分的。

F 18.LAC可划分成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F 19.当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处于递减阶段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右端。

F 20.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一定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连接。

21.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根据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描绘出来的。

第五章厂商均衡理论1.完全竞争厂商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

2.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3.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是相同的。

4.企业获得经济利润则一定获得正常利润。

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当企业实现长期均衡时,也就实现了正常利润,且经济利润都为零。

6.生产者的行为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原则。

7.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产品价格等于平均收益但不等于边际收益。

F8.如果企业没有超额利润,就不应该生产。

9.在任何时候,只要商品价格高于平均变动成本,企业就应该生产。

F 10.短期中的供给曲线就是整条MC线。

11.长期供应曲线是长期边际成本线的一部分,并且比短期供应曲线平坦。

F 12.超额利润就是价格与平均变动成本之差。

F 13.完全垄断企业是价格的制定者,所以它能随心所欲地决定价格。

F 14.三级价格歧视所获得的生产者剩余比一级价格歧视的大。

15.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一家厂商就是一个行业。

F 16.在市场经济中,完全垄断是普遍存在的。

F 17.垄断竞争市场就是指产品没有差别的市场。

F 18.垄断行业由于有规模经济存在,可以比竞争行业产量更高,价格更低。

F 19.经济学中的产品差别是指不同种产品之间的差别。

F 20.垄断竞争厂商的AR曲线MR曲线相互重合。

F 21.对任何企业来说,如果边际成本降低,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该企业应当降价销售。

F 22.突点的需求曲线是表示一个寡头垄断企业当它要提价时,对手企业也同时提价。

23.在突点需求曲线模式中,在突点左边的需求曲线价格弹性比右边的需求曲线弹性大。

第六章分配理论F 1.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个人,供给来自厂商。

F 2.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是一种直接需求。

3.边际产品价值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和产品价格的乘积。

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无论是产品市场还是要素市场,其价格都是一个常数。

5.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的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生产要素的价格。

6.劳动的市场需求曲线就是劳动的市场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F 7.劳动的供给和其他商品的供给一样,价格越高,供给越多,因此,提高工资可以无限增加劳动的供给。

8.甲、乙两国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和0.2,那么甲国的收入分配要比乙国平等。

9.实际的基尼系数总是大于零而小于一。

10.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大,不平等的面积也就越大,基尼系数越大。

第八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F 1.市场经济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充分有效地发挥资源的配置作用。

2.在垄断存在的情况下政府必须进行控制,其目标是实现帕累托最优,同时兼顾公平。

3.在完全信息条件下,降低商品和要素价格一定会刺激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

F 4.外部经济说明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

F 5.外部经济有利于资源配置。

6.外部不经济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F 7.公共物品的生产决策与私人物品的生产决策一样由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决定。

8.公共物品必须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9.在一定条件下,增加公共物品消费者人数并不需要减少其他消费品的生产。

10.完全竞争市场一定比垄断更以保证生产资源的有效利用。

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1.在一般的情况下,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国民消费倾向变的越来越小。

F 2.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储蓄越多国民收入越多。

3.西方经济学家在消费理论中,是从不同角度研究收入和消费的关系。

4.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

5.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一定等于1。

F 6.根据简单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利率的上升。

7.凯恩斯认为,短期中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

F 8.均衡的国民收入一定等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9.在两部门的国民收入中只有投资和储蓄相等时,才是均衡的国民收入。

F 10.只要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就一定成倍的增加,这就是乘数理论所揭示的一般原理。

11.乘数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

12.乘数理论是一把“双刃的剑”,增加需求导致国民收入成倍的增加,减少需求导致国民收入成倍的减少。

13.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的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14.在三部门经济中,增加政府支出可以缓解紧缩性缺口。

F 15.一般的情况下,有税收的乘数和没有税收的乘数相等,税收的增加不会减少国民收入。

16.投资增加、消费增加和政府支出增加都会使国民收入增加。

17.国民收入调节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社会总需求等于社会总供给。

18.增加投资、增加消费和增加政府支出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不同的。

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F 1.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2.总需求曲线AD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3.总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动越小。

4.当其它因素不变时,投资增加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5.由物价水平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与由政府支出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在总需求曲线上是不同的。

6.总需求曲线的两个决定因素是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

7.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8.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

9.在同一条短期总供给曲线上,物价水平与总供给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F 10.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11.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12.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F 1.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

()2.自然失业率是指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造成的失业率。

()3.周期性失业就是由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F 4.摩擦性失业与劳动力供求状态相关,与市场制度本身无关。

5.结构性失业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供求总量大体相当,但却存在着结构性的供求矛盾。

6.奥肯定理说明了失业率和总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F 7.奥肯定理适用于所有国家。

F 8.物价上升就是通货膨胀。

9.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物价指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