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著名人物及其成就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那些耗费体力、进行重复劳动的工匠们,与舞文弄墨的读书人相比较,他们的地位是卑微的,甚至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化大生产代替了之前的手工劳作,工匠将会被时代淘汰的观点一度被世界人民所认同,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他们的辛勤与智慧所铸就的结晶将会是人类历史上永远闪光的存在,甚至至今为止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其中来自宋朝更是令人惊叹。
正如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的导论提到:“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也曾评论:“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
毕昇与活字印刷术
火药、罗盘、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宗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
——卡尔.马克思
其中之一的印刷术便是由北宋发明家毕昇于11世纪发明。
与毕昇同时代的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记载了毕昇的这一创造性发明: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可见活字印刷术之精巧,然而在对发明者毕昇的介绍却只有寥寥数语,我们只能从中得知沈括只说他是个布衣,籍贯及生平我们一无所知。
所谓布衣,从字面理解就是没有作过官的普通老百姓。
关于毕昇的职业,据后人推测,毕昇应当是一个从事雕版印刷的工匠。
因为只有熟悉或精通雕版技术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活字版的发明者。
由于毕昇在长期的雕版工作中,发现了雕版时最大缺点就是每印一本书都要重新雕一次版,不但要用较长时间,而且加大了印刷的成本。
如果改用活字版,只需要雕制一副活字,则可排印任何书籍,活字可以反复使用。
虽然制做活字的工程大一些,但以后排印书籍则十分方便。
正是在这种启示下,毕昇才发明了活字版。
他的发明大大减小了书籍大规模印刷传播的成本,在当时必然给寒门学子的求学带来极大便利,虽然他只是一介布衣,但是必然有很多的国之栋梁是受益于他。
这正跟当今所提倡的工匠精神如出一辙,长久的坚持自己的事业,不计回报的为之努力,所得成就是世人受益广泛。
沈括与《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更是作为佐证活字印刷术的可靠史料为世人所共知。
它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
《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
《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
《续笔谈》一卷,不分门。
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
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
可见其所涉及范围之广泛。
作为其作者的沈括更是博学,他精研天文,首先研究并改革了浑仪、浮漏和影表等旧式的天文观测仪器,他所提倡的新历法,与今天的阳历相似;物理学方面,他记
录了指南针原理及多种制作法;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阐述凹面镜成像的原理;还对共振等规律加以研究。
在数学方面,他创立“隙积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法)、“会圆术”(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地质学方面,他对冲积平原形成、水的侵蚀作用等,都有研究,并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医学方面,对于有效的方药,多有记录,著有《沈存中良方》(得称《良方》),在《梦溪笔谈》、《补笔谈》中,均有涉猎,如提及秋石之制备,论及四十四种药物之形态、配伍、药理、制剂、采集、生长环境等。
其《良方》由后人与苏轼之《医药杂说》合并,成《苏沈良方》,现有多种版本行世。
此外,他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金属冶炼的方法等,皆详为记录。
沈括文武双全,不仅在科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而且为保卫北宋的疆土也做出过重要贡献。
他攻读兵书,精心研究城防、阵法、兵车、兵器、战略战术等军事问题,编成《修城法式条约》和《边州阵法》等军事著作,把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功地应用在军事科学上。
同时,沈括对弓弩甲胄和刀枪等武器的制造也都作过深入研究,为提高兵器和装备的质量做出了一定贡献。
他所研究之行业,精通一项便足以令人称赞,令人惊叹的是他竟能个个精通,实在是不可多得之人才。
秦九韶与《数书九章》
从小学至高中,从中国至国外秦九韶的名字一次次在数学课堂上被提起,由此可见他对人类数学事业贡献的卓越。
由他所著的《数书九章》全书共九章九类,十八卷,每类9题共计81个算题。
另外,每类下还有颂词,词简意赅,用来记述本类算题主要内容、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及其解题思路等。
他创造性的采用问题集的形式,并不按数学方法来分类。
题文也不只谈数学,还涉及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大大的增加了其书在当时的实用性,有利于人们对数学更加贴切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成为当今研究者了解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重要参考文献。
《数书九章》在数学内容上颇多创新。
中国算筹式记数法及其演算式在此得以完整保存;自然数、分数、小数、负数都有专条论述,还第一次用小数表示无理根的近似值;卷1大衍类中灵活运用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并首创连环求等,借以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在《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基础上总结成大衍求一术,使一次同余式组的解法规格化、程序化,比西方高斯创用的同类方法早500多年,被公认为“中国剩余定理”;卷17市物类给出完整的方程术演算实录,书中还继贾宪增乘开方法进而作正负开方术,使之可以对任意次方程的有理根或无理根来求解,比19世纪英国霍纳的同类方法早500多年。
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秦九韶算法。
直到今天,这种算法仍是多项式求值比较实用的算法。
该算法看似简单,其最大的意义在于将求n次多项式的值转化为求n个一次多项式的值。
在人工计算时,利用秦九韶算法和其中的系数表可以大幅简化运算。
《数书九章》是对《九章算术》的继承和发展,概括了宋元时期中国传统数学的主要成就,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的高峰。
朱熹及其理学
在宋朝,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最大的是朱熹。
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而其本身则与孔子圣人并提,称为“朱子“。
他朱熹在总结前人教育经验和自己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初步认识,把一个人的教育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并提出了两者不同的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
他还呕心
沥血的编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楚辞集注》等书,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更是被后世君王列为科举取士治国修身之标准,可见其理学研究之大成。
宋朝作为中国古代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巅峰,其中所涌现的人物不能一一概述,但他们一个个对中国古代科技甚至是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不会被遗忘的。
他们将与他们的伟大思想与发明一起长存于人类的史册中。
参考文献
【1】《梦溪笔谈》——沈括
【2】《中国的科学与文明》——李约瑟(英)
【3】《资本论》——卡尔-马克思
【4】《数书九章》——秦九韶
【5】《宋史》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个人项目实践报告
项目类别:经典阅读
题目:宋朝的著名人物及其成就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学生姓名:邓银涛
班级/学号:机电1401班/ 2014010339
指导老师:韩剑英
学期:2015年大二下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