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元明清花鸟画研究

宋元明清花鸟画研究

课程:宋元明清花鸟画研究任课教师:高卉民教授作业题目:宋元明清四朝水墨花鸟画之流变专业:美术学姓名:郭丽娟宋元明清四朝水墨花鸟画之流变宋元明清四朝是水墨花鸟画的发展流变期,水墨花鸟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条发展脉络,这三条发展脉络分别为院体绘画一脉、禅宗绘画一脉、文人绘画一脉。

在文人画一脉中包含士夫文人画家和坊间文人画家两个层面,这三条发展脉络如同三条轨迹,始终交织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渐而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水墨花鸟画传承体系"如果从水墨花鸟画发展的空间范畴上来划定,与上述三条发展脉络相对应,有三大空间范畴,分别为:宫廷魏阀、释道绪门和市井坊间这三个空间范畴合起来基本构成了水墨花鸟画发展的外在环境,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水墨画的传承与流变,就水墨花鸟画而言,其画风确立是在唐、五代时期,到了两宋,在画风上逐渐趋于多样,可以说,两宋是水墨花鸟画风格的最初分流期,也就是说,到宋代末期,基本形成了三种水墨花鸟画风格,并且,这三种风格同时存在"从作品文化内涵上看,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和渗透的关系"譬如,一些水墨花鸟画作品中,既有皇家院体风范,也兼有文人书卷气息和宗教气息;特别在一些文人画中,融入了大量的禅宗意味,这与禅宗在中国宋代的逐渐拓延不无关系。

一、两宋水墨花鸟画之新格宋代进一步确立了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其中花鸟画所涉及的题材最为广泛,包括花卉、禽鸟、畜兽、鱼虫、蔬果、器皿等六大类;从绘画内容上看,花鸟画也涉及宗教神话的题材内容,譬如:龙、凤、玄武、麒麟、貌琳等瑞兽在绘画表现形式上,宋代主要有两种,一种依然是着色画,另一种就是水墨画,从绘画技艺风格上看,北宋主要以院体设色工笔一路为主,意笔水墨绘画虽也有一定的比重,但较之院体工笔画风,显得稍逊一筹,究其原委,主要是因为北宋以来依旧延续了五代黄荃设色工笔画风,徐熙的画风尚未得到当时统治阶级的心仪,黄荃和徐熙的画风,被时人称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但到了南宋时期,态势发生逆转,徐熙一路画风逐渐升温,得到更多包括皇家贵族及士大夫阶层人士的青睐,虽然宋代末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式微之势难以避免,但在绘画艺术上,依旧保持着相当的活力,特别是文人画的逐渐兴起,给予了中国绘画艺术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两宋时期的绘画,无论是人物山水花鸟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倾向于院体一格,此时山水画一科,承前代法度,多见水墨点虱之作,技艺娴熟,境界幽夏,堪喻酒之醇,人物、花鸟在绘画表现技艺上也日臻完善,观察细致,描绘精微,堪称绝妙,水墨画风在这一时期也承前贤墨韵,有所发展,如梁楷、扬无咎之水墨画作,两宋时期在工笔花鸟画方面的成就最为显著,渐成为花鸟画发展史上的高峰时期,水墨花鸟画也可谓异军突起,特别是以岁寒三友、松石为题材的水墨花鸟画,开文人花鸟墨戏绘画之先河,两宋时期也出现了不少经典的水墨绘画名家及作品,譬如:山水画方面的荆浩、关全、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以及马远、夏圭等,他们的水墨绘画作品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直至今日,在花鸟画方面,随着花鸟画题材中松、石、梅、竹、兰等题材在文人画中的普及,出现了诸如文同、苏轼、扬无咎、郑思肖等以墨竹、墨兰、墨梅为题材的文人画家,他们崇尚笔墨的主观意趣和形式趣味,使士人画逐渐兴起,又如南宋僧人牧溪的意笔水墨花鸟画风,为后代水墨意笔花鸟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而也在一定意义上促成了水墨画的进一步发展"宋代是儒道释三教合流的共融时期,三教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直至北宋,从相互的矛盾排斥到相互融合共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相互磨合过程,宋代三教的融合及其各自的本土化发展态势,给予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思想意识形态不可低估的影响,传统绘画艺术在隋唐以来文人士大夫群体意识的合力推动下,在功能上从教化更趋向于抒情,从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转向主体精神品格的传达,从悦目颐性到借物托志,反映了传统文人主观思想上对于绘画艺术内在价值的新型期盼,这种期盼更多的使士大夫阶层的文人们不再满足绘画固有的艺术样式,转而将绘画的文人化定格为一种新型的绘画样式,以满足他们在视觉审美上的心性表达与个性抒发需求,这种需求为文人画的生成埋下了伏笔,宋代主要有三大学术流派,一个是以王安石为核心的新学;以及以苏询苏轼苏辙三苏为核心的蜀学,和以程颖、程颖为核心的理学,南宋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思想渐成主流,北宋时期,以三苏为代表的蜀学思想兴起,蜀学不拘成说,特立独行的治学方法,促进了文人画思想基础的进一步生成,特别是苏轼,极力倡导绘画的文人化,崇尚诗文和书法的苏轼认为诗书画是一体的,一个画家,应通晓诗书,一个文人,应通晓画理,苏轼这种观点,在后来的文人画中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苏轼虽不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画家,而是一个文人,但其也有绘画作品传世,特别是在理论上,奠定了写意画和水墨画发展的理论基础,可谓意义非同寻常"南宋时期在文人画的绘画理论上不及北宋,但在文人画表现风格上有了明显的推进,南宋的文人画作品中题跋开始普及,这一绘画特点源于北宋,但到了南宋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影响到后代,使诗书画印最终呈现在绘画作品中,成为中国画最为独具特色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南宋时期,受北宋文人画及其理论的影响,文人画中出现大量以水墨的形式来进行绘画创作的表现手法,水墨画在南宋得到进一步发展,并逐渐渗透到院体绘画中,在花鸟画方面,多以水墨的形式出现,且格调清雅,技艺精湛,意韵无穷,以四君子花卉为题材的绘画至南宋末期渐成气候,一直延续至后朝,宋代士夫文人的这种将绘画语言的文学化和将绘画题材的人格化倾向,促进了中国画风格的流变与分庭,真正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开文人画一脉之先河,并就此促进了水墨花鸟画的发展与完善,使中国传统绘画从院体的画工画向文人的写意画转型,开辟了中国画历史的新格局。

二、元代水墨花鸟画之兴起南宋以降,入元后,绘画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元代是文人画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就此也带动了写意画和水墨画的发展,没骨写意画在元代开始盛行,元代文人画在思想意识上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个是以赵孟顺倡导的书画同源说为主导的文人画思想,以书法入画;另一个是钱选提出的士气说,还有黄公望所主张的墨戏论,黄公望继承发展了北宋苏轼的绘画理论,,另外,倪云林提倡的逸笔说,也反映了文人画的创作思想。

元代绘画与宋代绘画相比较,宋画重意,而元画重趣"对于元代的文人画,叶馄在其《乐志堂题跋》中讲:至元季始有庆家者,盖以绪绅大夫,高人硕士,无论形拘理胜,间或游情翰墨,约略点染,写出胸中丘壑,自是不凡,这基本上概况了元代文人画的创作特点,元代理论家汤厦基于文人画的理论,在元代文人画已基本形成气候的前提下,根据宋代文人画理论精神,第一个明确提出中国绘画的写意说,这对中国后世绘画产生着重要影响,出现了明清以降中国画坛的多元局面,并且,具有水墨写意特征的文人绘画逐渐占据了画坛主流,水墨画在元代渐成强势,在花鸟画方面出现了大量墨花墨禽的画风,元代文人画风的盛行,与元代的政治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元代的异族统治及其推行的等级制度和科举政策,使相当一部分前朝文人雅士意冷心灰,更倾向于过着闲散遁迹的隐居生活;即便是一些读书人有出仕的念想,也缺少相应的以科举迁攫的机会,这使元代的众多儒生在心态上发生逆转,深感前途暗淡,苟且坊间,皓首余生,其中不乏借丹青绘事聊发自己志向情怀的儒者,这无形中成为了文人画的一支庞大的创作集群,另外,再加之南宋时期为躲避兵焚之乱,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在南移的过程中,一些手工艺者和儒者背井离乡,羁旅江南,并生根繁衍,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的文化产业发展,就此,也将文化的中心逐渐由北方迁入南方"这一切,营造了一个适宜文人画发展的外部环境与条件,水墨画得以在元代得到迅速发展的又一重要条件是宣纸的广泛使用,在元代以前,文房四宝的制作工艺已经非常完备,到了元代,虽未见多少改良,但在宣纸的使用上,元代远胜前朝,可以说,元代是宣纸被广泛使用的开始"元代建立以后,南北统一,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得以复苏,在绘画方面,提倡水墨意笔的表现技法,而宣纸为此种画法提供了更大的施展空间,由于宣纸自身的特性,使水墨的渗化效果得到很好的发挥,因此,宣纸作为画家们的绘画基本工具被重视起来,这大大刺激了宣纸业的发展,加上宣纸制造工艺的日趋成熟,使宣纸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

再者,元代画家在作画时大量使用宣纸,较之前代以绢素为主绘画,大大降低了成本,也拓宽了受众面,致使更多非贵族官宦出身的坊间文人也能够加入到绘画创作的实践活动中来,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水墨画的发展。

在元代的花鸟画中,四君子绘画成为花鸟画中的一种主流绘画,并且多以水墨的形式出现,这并非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基于前代的格致延续,是一种志向的殊途同归和品味追求上的契合。

在水墨的凝练与流变中,赋予了水墨形象更多的文化内涵"。

三、明代水墨花鸟画风之完善明代是中国绘画的分野流变时期,风格多样,异彩纷呈,至明代末期,中国画的所有风格样式都已基本上出现。

水墨画和写意画呈现出更加多样的性征,写意水墨设色画逐渐萌生,渐成一格,也较为普遍。

明代画风迭变,画派繁兴,主要有四个绘画流派,即:浙派、吴派、院派和松江派。

人物画、山水画、花岛画在明代都非常盛行,墨戏画在一些文人画家中己非常普及,以梅兰菊竹四君子为题材的花鸟画作品极为多见。

明代的画家中擅长以水墨来作画的不在少数,戴进、吴伟、蓝瑛、等等在师承关系上,明代宫廷绘画和浙派师承了南宋院体的绘画风格,吴门派和松江派发展了文人画的艺术特色。

在绘画技法上,水墨山水和水墨写意花鸟成就显著,人物画也出现了变形人物,墨骨敷彩肖像等独特的新面貌。

明代朝廷征召的许多画家,皆隶属于内府管理,多授以锦衣卫武职。

画史称他们为画院画家,实际上是宫廷画家,林良与吕纪就是在明代的宫廷画家中擅长以水墨作花鸟画的代表画家"明代初期,江南有一批文人画家继承了元代水墨画传统。

明代中期,苏州一带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渐成为江南富庶之邦,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繁荣,一时间文人聚蔽,墨客层出,雅集笔会,诗文唱和,文人士大夫多以书画遣性自娱,在绘画上崇尚笔墨意趣,画面气息上追求元代以来的士气和逸格,画法注重笔墨情趣,讲究诗书画的有机结合,沈周作品多见水墨和浅绛画法,花卉木石亦以水墨写意画法见长"文微明善用青绿重色,笔法细腻,风格秀雅,水墨兰竹潇洒清润,直抒胸臆,唐寅和仇英与沈周、文微明不同,是以卖画为生的职业文人画家,受文人画的影响,修养全面,技艺精湛,作品多有世俗化倾向,他们两人同师法周臣,画技上逐宋元诸家,近受沈周、文微明的影响,或以水墨,或兼设色,作品堪称雅俗共赏吴门四家的艺术成就,在当时影响很大,学者甚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