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河北旅游业发展分析摘要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旅游不但对人的活动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而且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拉动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旅游产业列为支柱产业来发展。
我国也不例外。
然而,在我国各个地区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基础、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资源等方面各不相同,所以相对的形成不同的竞争力。
一个地区旅游整体竞争力的大小对该地区旅游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河北省是旅游资源大省,有着丰富的旅游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也不乏世界级的旅游产品,但河北省的旅游实力却不如人们想象的好。
本文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来分析河北旅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到切实有效的提升河北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方法和途径。
根据2010年底的全国旅游收入排名数据统计,得出河北省的综合旅游收入排在全国中下等的位置。
其中我省旅游核心竞争力排在全国第13名,虽然基础竞争力排名较落后,但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落后引起的,经济基础还算是较好的,所以河北要想更好更快发展旅游业就必须先抓基础竞争力,尤其是自然环境方面,并且要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综合服务水平,也就是基础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要一起抓。
从河北省旅游局获悉,2010年该省旅游业发展异常迅猛,预计全年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将达1.5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9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和27%以上。
河北省旅游业资源:一、独具特色,资源富集河北是中国唯一兼有海滨、平原、湖泊、丘陵、山地、高原的省份,地貌多样、气候宜人,名山大川、急流飞瀑、江河湖海、温泉冰雪、森林草原、珍稀生物等各类旅游资源应有尽有、美不胜收。
二、两环区位,交通便利河北省内环京津,外环渤海,地处畿辅,比邻五省,北靠燕山,西倚太行,南临黄河。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河北省是北京通往各省的必经之地,公路纵横交错,分布密集,通车里程达4万多公里。
铁路四通八达,方便快捷。
河北境内有京广、京山、津浦、石太、石德、京包、京秦、京原等15条铁路干线,京石、石武、石太、石青、京张、京秦、京承等高速铁路相继开工建设,有的已经通车。
秦皇岛港、京唐港、黄骅港、秦山港以及在建的曹妃甸港连接着国内外主要港口,海运十分便利。
区域内北京、天津、石家庄机场联结世界各地,秦皇岛、邯郸机场通往国内主要城市,承德、唐山支线机场正在建设,空中走廊发达完善。
三、三张名片,文化丰厚河北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源远流长,拥有三张文化旅游名片:东方人类从这里走来、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早在200万年前,古人类就在我省阳原县泥河湾一带繁衍生息,东方人类从这里走来;5000年前,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炎帝、蚩尤在这里从征战到融合,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春秋战国时期,河北省地属燕国和赵国,固有"燕赵"之称;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河北成为拱卫京城的畿辅重地;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平山县西柏坡成功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四、五色旅游,交相辉映河北省旅游资源丰富,主要包括"金"(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清东陵清西陵等皇家胜迹)、"红"(西柏坡等革命圣地、保定白洋淀)、"蓝"(北戴河、乐亭等地的海滨海岛)、"绿"(坝上森林草原、太行燕山等自然生态)、"白"(张家口、承德等地的冰雪旅游)五大特色产品。
全省现有历史文化名城10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68处,世界文化遗产3处(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群、长城、清东陵和清西陵);国家风景名胜区7处,国家森林公园24处,世界地质公园2处,国家自然保护区11处,各类景区500余处。
璀璨的历史文化、旖旎的水光山色与绚丽的民俗风情交相辉映,构成了河北五彩缤纷的旅游大观园。
我省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一)优势分析资源优势。
我省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众多,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8处,居全国第三位;世界文化遗产3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座。
我省地形地貌齐全,自然风光秀美,是全国唯一一个兼有海滨、平原、湖泊、丘陵、山地、高原的省份;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处,国家级森林公园9处,国家地质公园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处。
我省民俗风情独特,特殊资源荟萃,永年太极拳、沧州武术、吴桥杂技等名扬世界;拥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1处。
河北民间工艺璀璨。
衡水内画壶、武强年画、蔚县剪纸、丰宁布糊画等享誉海内外。
河北土特产品丰富,唐山板栗、赵州雪梨、沧州金丝小枣、藁城宫面、深州蜜桃等举不胜数。
产业基础。
经过长期开发建设,我省旅游业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基础和旅游生产力。
目前,全省共有旅游景区(点)450余处,星级饭店313家,旅行社727家,旅游车船公司30多家,中国优秀旅游城市7家,4A级景区30处,初步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较为配套的产业体系。
区位地缘优势。
我省环抱京津,濒临渤海,消费群体集中,京津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多达3000多万人,加上本身及周边省份人口,我省拥有4亿人左右的潜在客源市场,举世罕见。
而且,京津冀作为一个文脉相通、山川相连的自然旅游区域,作为中国北方旅游资源最为丰富、客源市场最为庞大地理区域,具有一体化发展的雄厚基础。
此外,我省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与蒙古、俄罗斯相去不远。
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有利于形成京津冀大旅游格局,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市场潜力巨大。
红色旅游前景广阔。
河北省红色旅游资源数量众多,档次较高。
全省138个县中有131个是革命老区县,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1.7%;全省有各类单体红色旅游资源120多处,其中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1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8处。
另外,反映我省抗日风云的一些文学影视作品,如《地道战》、《平原游击队》、《白洋淀雁翎队》、《敌后武工队》、《红旗谱》、《小兵张嘎》等等,在国内家喻户晓,是全国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为我省红色旅游开发提供了优势条件。
(二)劣势分析1)对我省旅游产生较大消极影响的是对各级管理部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旅游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在管理上存在着法律不健全、相关管理政策不配套,协同性不强以及手段单一和方法落后等弊端;2)竞争实力不济,能力较弱。
我省旅游企业的现状特征是:①“小、散、弱、差”,实力最强的旅游企业资产不过百亿,无论与国内北京的新纪元、天津的天新,均存在着较大差距。
除此之外,我省旅游业在企业制度、营销网络、技术手段、管理方式等方面也比较落后,影响整体竞争力。
②国企改革与创新节奏缓慢,如有些部门仍然保持事业单位性质,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极不适应。
这种结果,一是影响了旅游企业做大做强的步伐;二是会使不占制度优势与竞争优势的企业处于不利的市场地位。
3)旅游收入总量偏小,没有形成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
旅游产业是关联度极强的经济部门。
从国外旅游业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看,其旅游产值已占GDP的比重的10—13%左右,我国为6--7%之间,而我省自2000年以来,一直徘徊在4%左右,表明我省旅游业停滞不前或增幅较小的趋势。
旅游业对我省国民经济并没有形成较强的拉动效应。
4)旅游研究成果深度不够,市场细分不到位。
我省有关旅游研究的时间较早,种类也多种多样,但大都停留在表面或肤浅的低水平上,缺乏深度,如关于我省旅游产品市场细分问题的研究至今无人涉及,哪些行业构成旅游业的主体?哪个部门对旅游业的贡献度最大?旅游的市场目标选择?旅游产业究竟包括哪些内容,指标体系如何确定?没有明确的研究结论。
这种状况,客观上使决策部门或宏观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定或政策导向,缺乏理论依据或实践说服力,从而影响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方向、目标选择、区域整合和产品开发等战略思路。
为加快河北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性环节,需要加大投入,做好先行工作。
应建立旅游基础设施规划协调机制,将旅游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
加大路网建设和改造力度,早日建成重点旅游区的高等级公路,加快京、张、承、唐、秦旅游城市间高速公路建设,形成京承秦旅游“金三角”。
石家庄至承德、石家庄至张家口应开行高等级旅游列车。
加快承德、张家口等旅游城市民用机场建设,开通1—2条国际至河北省的入境旅游包机航线。
参照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建设旅游景区,完善景区水电、通讯、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索道、游道、停车坪、观景台等服务设施要注重细节和人性化,特别要配置洁净、卫生的旅游厕所,营造优美、舒适、安全、文明的旅游环境。
二、加强旅游对外宣传。
旅游是“眼球经济”,应根据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渠道,加强宣传,扩大河北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借助文艺作品造势。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一部《指环王》使新西兰游客增加10倍,一部《少林寺》带动了河南旅游业的发展。
要深入挖掘河北的历史人文资源,集中力量精心制作一些质量精良、特色明显的文艺作品,扩大河北在国内外的影响和魅力。
应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通过扩大版面、增设时段、开辟专栏等方式大力宣传河北的旅游资源。
电视台还可增设旅游频道,对河北旅游资源进行系统、集中、生动、活泼地宣传推介。
应大力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及时更新旅游电子地图网站,为国內外游客提供全面、详细、最新的旅游资讯服务。
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是我国与世界各国联系交往的桥梁和纽带,要大力吸引他们来冀旅游,以提高河北旅游业的海外知名度,扩大海外客源市场。
三、提高旅游业服务质量。
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和旅游行业协会的自律功能,加强旅行社、酒店、景区、购物商店等旅游企事业单位的自身建设,督促其以诚信为本,公平、正当经营。
建立旅游服务质量评定制度和旅游投诉机制,对符合标准要求、信誉好、服务佳的单位给予公信证明,对欺骗、误导旅游者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打击,公平、公正地处理好每一件旅游投诉。
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通过与国际国内有关旅游培训机构的合作、交流,培养一批讲诚信、业务精、方法活、深受旅游消费者喜爱的旅游从业队伍,提高旅游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服务水平。
四、大力开发旅游新产品。
加强旅游合作机制,不断加强唐秦承三市之间以及与京津之间的区域旅游合作,提高区域旅游的消费拉动力、市场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逐步将河北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观光加休闲度假目的地。
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
结合河北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加强民俗旅游开发、本土文化资源利用及商旅文联动,发展丰富多彩的“农家乐”、“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和“工业旅游”等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