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信仰马克思主义

如何信仰马克思主义

大学生如何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认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即马克思主义(Marxism)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二了解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征。

三怎么坚持马克思主义
(一)应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解和宣传力度
要信仰马克思主义必须要先了解马克思主义。

应该通过阅读原著,真正弄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叫社会主义。

不仅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更要学习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著作,因为他们在不同时代正确解读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功。

在学习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过时的教条,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它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与伦比的魅力。

只有对马克思主义真正了解以后,才能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力度。

宣传方式应紧扣时代脉搏,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新闻媒体、电影资讯等多媒体数字化手段加大宣传力度,比如将观念渗透到电影大片。

宣传内容要正反结合,应加大对正面典型人物形象的大力宣传,以鞭策后进,同时对于负面典型也要斥责其行径剖析其根源、警示其结局。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取得巨大成功的宣传,对比苏联解体前后中苏变化,从中美国情出发对比中美发展情况,特别是对比中国前后的对比,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苏东剧变”并不是马克思主义本身所造成的,恰恰相反是相关国家的领导人未能坚持马克思主义才导致了错误的发生。

尽管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曾受到“左”的或右的干扰,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选择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华民族繁荣富强、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原因。

“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拯救中国和发
展中国,是个不争的事实。

”尽管当今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乃至军事方面的水平超过了社会主义中国,但资本主义在实质上物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造成了世界范围的种种暴力、战争和冲突。

较之不同,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整体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社会主义中国对建构和谐世界的贡献同样有目共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远是守护世界和平、发展、繁荣的中坚力量。

重大宣传队伍建设,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理解其真谛,应选出优秀教师来解读马克思主义,制作成视频等。

(二)倡导科学和谐,树立科学精神,反对专断主义、愚昧主义,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条件。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想经常地、大量地存在,并且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和侵袭着人们的思想,干扰着人们的科学信仰。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方法的灵活性的有机结合,高度重视方法的科学性、创新性和艺术性;严格区分政治问题、信仰问题、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注意发挥理性与非理性在认识和解决信仰问题中的不同作用。

不空谈思想觉悟,以避免陷入道德万能论或信仰万能论或政治万能论的误区。

脱离理性的单纯的信仰绝不是万能钥匙,因为信仰系统的存在及其复杂性,需要我们进行科学理性的探索与追问。

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

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各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着重认清它们的思想实质。

在分析和鉴别的基础上,摒弃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应坚持以科学系统的和谐发展与和谐运用为基础,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工程建设。

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

马克思主义真理体系蕴含了自然科学真理、社会科学真理及哲学和思维科学真理。

我们必须用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包括科学成果武装自己,加强多方面的现代科学文化修养,做具有综合素质的现代人,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信仰马克思主义真理,才是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浩大工程也才会牢不可破、坚如磐石。

(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科学信仰的形成不仅建立思想观念的基础上,而且还要建立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

只有在实践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反复用实践的
结果来检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才能坚定地信服马克思主义。

同时,科学信仰形成的过程又是一个意志的过程,只有在反复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经历困难、曲折和失败的磨难,才能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不移的信仰。

因此,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之中,反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指导人们的行动,用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成就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增加实践教育以消解学生心中难辨是非的茫然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