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核审计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搞好稽核审计工作]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搞好稽核审计工作内部稽核审计是农村信用社监督保障体系的重要方面,对强化内部管理,增强制度执行力,确保合规合法经营,防化金融风险,促进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规范化,推动各项业务稳健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业务经营品种的多元化,金融服务手段的日新月异,传统的内部稽核审计格局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加强稽核审计,为业务经营保驾护航,促进各项业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已是当务之急。
一、当前形势下内部稽核审计存在的不足伴随着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信用社已由县乡两级法人单位成功组建县级统一法人社,实行了县联社一级核算,电子信息技术得到全面运用,信贷管理、会计核算、临柜业务的操作微机化、程序化,数据信息虚拟化,各项业务发展迅速,新的业务品种不断推出,业务量剧增。
但是,内部稽核审计仍然停滞在过去县乡两级法人时期的监督模式,内部审计的主要功能是查错除弊,主要依靠手工操作的模式,通过现场查阅传票、登记簿、报表等方式来完成,现有的稽核模式、稽核手段、稽核理念以及稽核队伍建设已很难适应当前的业务发展需要。
1、内部稽核审计的独立性相对欠缺。
独立性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稽核审计效果,影响到稽核结果的客观公正性,是开展稽核审计工作的基石,但内部稽核审计的先天性不足,导致稽核审计的效果大打折扣。
一是组建县级统一法人社后,“三会”体制的运行尚处在初级阶段,监督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内部稽核审计的对口管理没有完全理顺,影响其职能作用的发挥。
二是在实践中内部稽核审计部门不论是联社理事会领导的,还是由联社经营班子管理,都未能跳出利益共同体的圈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自己审计自己的问题,陷入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尴尬境地。
三是稽核审计人员的人事、劳资、福利待遇等由联社管理,经营业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个人工资奖金,同时,稽核问责制的实施,常常使稽核工作人员左右为难,如果稽核审计如实暴露问题将影响联社的综合考评,如果查而不处或不报又怕稽核责任追究,最终的结果就是稽核审计各自为营,对稽核审计发现的问题由查处变为“包”或“保”,无形中会滋生查而不处还不如不查的稽核无用论思维,不利于稽核工作的开展,严重挫伤稽核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
四是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的地缘因素导致稽核工作人员往往与稽核对象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加之稽核工作岗位的不断更迭,常常使稽核人员不能放开手脚工作,在一些问题的查处中难免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稽核审计人员的工作主动性。
2、稽核队伍的建设不能适应稽核工作的需要。
开展稽核审计工作要求稽核人员综合业务知识比较全面,熟悉各个业务的操作流程,具有一定的审计工作经验。
目前,农村信用社稽核队伍缺乏这方面的工作人员,加之稽核方面的培训学习较少,稽核人员更是知识技能透支严重。
一是懂会计、精通计算机以及具有审计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短缺,对开展综合业务网络系统、信贷风险系统的稽核造成一定的困难,有时候只能一边学习一边稽核,对一些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是必然的,至于防范高科技做案有待于进一步总结。
二是稽核审计队伍的培训跟不上,不论是业务知识还是审计专业知识都比较欠缺,稽核审计更多的是凭经验工作,缺少理论知识的指导势必导致稽核审计创造性不足,相对落后的稽核审计与快速发展的业务衔接不够,影响稽核审计的有效性。
三是现有稽核审计队伍大多就地取材,有些直接从业务岗位充实到稽核队伍当中,因缺少多个业务岗位的工作经验,稽核人员对一些业务环节的稽核审计不深不透,不能全面均衡地的开展稽核审计工作。
3、内部稽核审计体系建设滞后。
一是稽核审计理念以查错除弊、纠改完善为主流,没有真正引进风险导向审计思维,着眼风险防范确定稽核方向和稽核重点做得不够,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和高效运作没有制订操作性较强的规程,有效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机制没有很好发挥作用。
二是相对于业务的快速发展,稽核审计仍然延用传统的手工操作,逐张翻阅会计凭证、逐笔复核利息计算、核对有关登记簿准确性与完整性,仅局限于对计算机输出的资料数据进行复核,对数据的处理过程、处理环境无法实现全方位稽核,柜员制运行后业务量剧增,业务操作的风险控制点较前有增无减,依靠稽核人员的手工审阅要防化风险显然力不从心。
三是没有充分挖掘、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实现非现场稽核,频繁的现场稽核审计占用大量的人力、财力,且缺乏针对性,不能迅速确定稽核要点,稽核审计的有效时间难以保证稽核效果。
四是因内部稽核审计的职能定位以及日常稽核工作过于注重业务的合规性、准确性、完整性,稽核人员往往会参与会计、信贷业务的具体执行、评价,没有突出稽核审计应有的职责范围和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与职能部门的业务辅导存在重复。
4、对内部稽核审计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的考核评价体系主要以经营业绩的好坏、任务指标完成情况来衡量判断一个单位的总体工作,无形中造就部分管理人员重业务轻管理的思想,在具体业务操作中只注重任务指标的完成,很少考虑业务经营的合规合法性,一些必要的规避风险措施手段因被视为增加了经营成本而省略,从总体工作安排到具体执行都没有充分考虑内部稽核审计的职能作用,稽核审计扮演着对日常业务工作的检查督促角色,过多的参与业务工作使稽核审计的保驾护航作用相对弱化。
同时,稽核审计的边缘化认识促使稽核工作人员为稽核而稽核,缺少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对稽核中发现的问题就事论事简单处理,没有做到举一反三,扩展稽核范围和领域,建章立制,查漏补缺,从源头上杜绝风险隐患。
二、加强稽核审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在新形势下,农村金融竞争将更加激烈,要确保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农村信用社社会影响力,全面提升农村信用社核心竞争力,向现代金融企业迈进,必须积极寻求业务拓展取得突破,提高经营效益和资产质量,增强综合实力。
同时,也要切实加强内部稽核审计,健全内控保障机制,规范内部管理,为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1、重视并加强内部稽核审计工作。
针对内部稽核审计独立性欠缺,稽核审计有效性不足的现状,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层应从根本上重视内部稽核审计,业务发展与内部管理要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逐步改革稽核管理体制,理顺内部稽核审计关系。
一是调整县级联社内部稽核审计配置,成立省联社稽核大队,县级联社稽核人员由上级稽核部门统管统用,稽核人员的人事调动、福利待遇等均与所在联社脱离隶属关系,确保稽核队伍能保持客观公正的执业立场,从根本上解决内部稽核审计独立性不足的问题;二是在保留县级联社内部稽核审计的同时,要切实加强县级联社的交叉稽核审计,在稽核审计组成人员配备方面要有上级稽核部门人员参与,检查费用由上级联社统筹解决,被审计对象与稽核审计组要保持相对独立,从而提高交叉稽核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同时,对稽核过程和稽核结果要定期评价监督,健全稽核问责制,增强稽核人员的责任意识,调动稽核人员工作积极性;三是发挥“三会”的职能作用,加强扩充联社监事会的监督职责,内部稽核审计部门直接向监事会报告工作,监事会向社员 ___负责,联社的内部稽核审计部门监督联社各级的经营管理活动,同时联社的内部稽核审计部门要接受上级联社稽核部门的指导和监督,联社稽核审计工作直接由上级联社稽核部门考核、评价,其工作调动和负责人的任命要经上级联社同意,从而确保稽核审计职能的正常发挥;四是联社领导要重视并支持稽核审计部门开展工作,对稽核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做出处理,为稽核部门创造宽松良好的外围环境,同时上级稽核审计部门也要对纠改处理结果定期进行检查,对处理不到位的要追究联社领导的责任。
2、加强稽核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
稽核工作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稽核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在稽核队伍建设方面要重视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首先要有德,稽核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稽核人员要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制度原则性强,在日常枯燥的稽核工作中能保持应有的职业操守和工作热情,克服稽核业务内外的工作压力和困难,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二是要掌握一定的会计、审计、金融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科技应用水平,稽核审计是对业务人员工作过程、结果的再评价再监督,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很难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特别是电算化程度逾高稽核难度逾大,目前农村信用社网络化建设进程飞速发展,精通高科技并能胜任稽核审计的人才比较欠缺,加强稽核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要。
在稽核队伍的建设方面可以从三个方面抓起,一是要敞开用人渠道,每年可以从高等院校招聘对口专业的大学生充实到信用社业务岗位,为稽核队伍储备人才,也可以选调优秀的员工进行专门培训后进入稽核队伍;二是加强稽核人员的后续教育培训,培训内容不能局限于审计专业知识及审计经验交流,对新开办的业务品种及颁布的管理办法也要加强学习,职能部门的专业培训学习也要有计划的安排稽核人员参加,逐步增强稽核人员素质;三是健全内部稽核审计队伍的准入退出机制,在加强稽核人员培训学习提高素质的同时要定期组织考试,对达不到专业要求,不适合从事稽核审计工作的人员要及时调整。
3、优化内部稽核审计理念,更新稽核模式手段,提高稽核审计效果。
内部稽核审计的对象是会计信贷业务,同时又要通过稽核工作的开展推动业务发展,服务于业务工作,业务的发展与稽核审计是相辅相承的,稽核审计体系只有不断更新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
一是稽核审计要树立风险导向审计理念。
稽核审计要着眼于各类风险的防范化解,从了解被审计单位内外环境入手,评价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得到贯彻执行,评价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进而确定审计重点和方向,有针对性的开展稽核审计,将稽核审计的触角向前延伸,逐步加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
通过对被审计对象所处的宏观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审计对象的组织架构、管理人员组成、管理模式、经营目标完成情况等进行评定打分,量化经营风险、操作风险等,给被审计单位确定综合风险等级,再根据风险状况确定稽核的频次、范围,确定稽核目标以及运用的稽核程序,合理分配稽核资源,有效防控各类风险。
二是专项稽核与序时稽核有效结合,确保稽核质量。
日常序时稽核工作要求稽核面要广,将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遵守执行,会计信贷业务的规范化操作,经营目标任务完成的真实性,财务收支的准确性以及重要空白凭证、库存现金、质押抵押物品的管理等都应纳入稽核内容,柜员制运行后,稽核审计更应注重柜员的交易授权管理、柜员密码及柜员卡的管理是否规范,内部牵制监督机制是否正常运行,事后监督岗位职责的履行等重要环节,信贷风险系统对一些不合规操作实现了自动拦截,一定程度使信贷管理更趋规范,但应加强对信贷资料录入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部分需要信贷人员主观判断、手动操作环节的稽核审计,通过调阅会计传票、核对帐簿、监盘查验、现场观察、询问、重新执行、函证、上门核对等有效的稽核手段方式认真细致开展稽核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