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创新审计管理方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摘 要:
长期以来,基层审计机关都面临着人手少、任务重的问题,怎样
适应新的形势,全面做好审计工作,是各基层审计机关近几年来探索
的重要课题。审计机关作为国家的监督机关,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加速审计转型为统领,积极开展审计创新,全力推进绩效审计,不
断加强审计免疫系统的各项功能。
关 键 词:
审计 信息化 方式 途径
引 言: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面对审计工作新的环境变化,在公
众对审计工作的期望和要求都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审计机关应充分发
挥审计机关免疫系统的功能,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息。审计
机关应在审计工作中转型,不断推进审计创新的发展,强化审计免疫
系统的建设,推动审计工作科学的发展。
正 文:
一、 在思想上转变,创新审计理念。
每一个审计人员参与审计工作的创新,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
导,坚持科学的审计理念,牢固树立“民本审计”理念,人民群众最
关心的问题就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
应将审计关注点转移到如何改善民生上来。还应树立服务审计观,要
处理监督和服务的关系,在加强预算执行审计、投资审计、经济责任
- 2 -
审计的同时,更加关注推进绩效审计,从促进宏观调控政策落实、推
进和谐社会建设、规范政府职能等开展工作,充分发挥绩效审计服务
经济建设、推进宏观调控政策落实、促进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的作用。
进一步加强开放意识,充分整合审计资源,加强与主管部门、监督部
门的沟通,坚定不移地推进审计工作的公开。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开
放度和透明度。增强宏观意识,要坚定不移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切实加强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强化审计廉政意识,
提升审计公信度,严格执行审计署“八不准”的审计纪律和其他各项
廉政规定,提升审计对外的公信力。
二、 在内容上转新,创新审计内容。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财政改革的重点已逐步从收入分
配制度的改革转向财政支出管理制度的改革,公共财政体制正在逐步
建立,同时公众对政府行为也提出了公开、公正、公平的要求。增强
审计“免疫力”,审计工作必须适应环境的需要,只有适应环境的需
要,才能创新和拓展审计内容,在继续搞好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
法性的审计,注意发现大案要案线索,在揭露重大经济犯罪的基础上,
立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绩
效审计的路子。尤其是对于政府投资的各种基本建设、环境保护等具
有非常明确绩效目标的项目,审计的重点目标主要是对项目的经济
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绩效审计是国家审计发展的主流,也应
该成为“免疫系统”发挥功效的主渠道之一。要加大绩效审计的推进
力度,将绩效审计的理念贯穿到各项审计工作之中,注重从政策执行、
- 3 -
资金使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行政效能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其经
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关
注投资项目管理体制以及项目建成后续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加大审计
力度,深化政府投资项目支出及绩效审计,着力揭露重大损失浪费现
象。切实深化经济责任审计。要以促进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树立正确政绩观、有效履行经济责任,推动建立健全问责机制、促进
依法行政和提高管理水平为目标,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努力实现经济
责任审计从“财务型”向“绩效型”转变。
三、在方式上转轨,创新审计方式
审计方式问题本质上是效率的问题,要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就必
须不断探索、改进和创新。要大力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围绕国家政策
法规执行和重大宏观决策的落实,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关心和人民群众
关注的重点实施专项审计调查,利用审计成果,落实审计意见,及时
反馈和纠正存在的问题。要将注重关口前移,突出事前、事中审计,
积极开展跟踪审计,更好地增强审计的时效性。推进计算机审计的全
面发展,提高审计效率、审计深度和质量。
四、 在管理上转严,创新审计管理
强化审计质量管理,要将严谨细致贯穿于审计工作始终,加强审
计项目全过程质量的控制,改进审计项目质量检查方式和优秀审计项
目评选机制。要建立一套严密的质量控制系统,从多方位、多角度防
范化解审计风险。由于审计信息通常被认为是最真实、最可靠的向国
家反馈带有规律性、倾向性、普遍性的经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 4 -
强化了审计项目质量管理,提高了审计信息对国家宏观调控的促进作
用。
各级审计机关必须积极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审计成本有效控制方
式,整合审计资源,明确各级审计工作责任,提高审计效能。
近年来,我局为了进一步加强审计质量管理,大胆创新审计工作
方法,探索运作模式,把强化审计质量管理贯穿于审计全过程。我局
只要将审计工作科学化、程序化、法制化,具体表现如下:
审计方式送达制
近年来,我局经过深入调研,认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实践“三
个代表”转变行业风气,带头勤政廉政,提高社会形象。为此我局统
一采用送达审计。这样一方面切断了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联
系,又有效地消除了过去到被审计单位就地审计的一些弊端,节省了
实践,集中了精神,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项目实施程序制
每一个项目从开始就严格执行上审计署八号令。认真搞好审计调
查,确定审计目标、内容和方法,确保每一项审计都能严格遵守财经
法纪,加强经营管理和服务宏观调控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明确审计过
程中几个重点环节,严格按照审计方案确定的目标和内容实施,对审
计发现的一些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经济案件线索,要求审深审透,同
事按照规定做好审计底稿。项目结束后,要求审计人员认真进行分析
研究和加工提炼,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建议,为党政领导宏观决策提
供依据,切实提高报告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 5 -
三、检查处理分离制。
最大限度避免审计人员以审谋取私利,出现审人情帐,处人情关
系事类发生,我们把审计检查与审计处理分离开来,即审计组审计后
向局提交审计报告的同时,并附上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回执,还必须
对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根据法规和具体情况列出审计组的重新意见,
再由局长办公会集体讨论处理意见。由过去的审、处合一向审、处分
离转变,减少了发生不廉政的温床的同时,做到了整个共性问题处理
一个尺度,避免了处轻处重不合理现象产生。
工作考核积分制。
为了建立审计人员业务考核机制,我局采用量化打分的办法考核
每位审计人员的工作,根据每个审计人员每年的审计工作量,和业务
完成的程度给予打分,做到有奖有惩。
五、过错责任追究制。
强化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为了提高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我们以
纪检组回访为主线,以审计质量追究为核心,探索建立和完善以回访、
审计复核、审计考核和审计质量追究为主体的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纪
检组回访就是一个审计项目终结后由局纪检组到被审计单位回访,检
查监督审计人员廉洁自律情况,如果项目出现问题不论是一线人员还
是分管领导必须负连带责任。
六、审计项目奖惩制。
积极鼓励审计人员争创审计优秀项目,通过参评项目达到提高审
计质量的目的。年度内对影响审计项目质量的相关项目定期进行点
- 6 -
评,及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激励每个审计人员创新思路。具体做
法是:每季度末召开审计业务点评会,各业务股(局)拿出季度内完
成审计项目的审计方案、取证笔记、工作底稿、日记、审计报告等材
料和文书,先在每个审计人员中传阅后进行讨论,找出值得借鉴和不
足之处,然后由分管业务局长或法制复核股长点评,排出名次,连同
其他业务考核内容一并通报。年终根据工作量考核分数,结合业务股
(局)所承担的审计项目质量进行项目评优,分自定项目和行审项目。
七、业务培训经常制。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是提高审计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近年来我
们重点抓了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并且经常性的开
展岗位练兵活动,使干部在学中干,干中学。在抓审计质量控制方面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年初,我们利用空闲时间及时为审计干部
“充电”。在组织全体审计干部继续认真学习审计署8号令基础上开
展审计工作。我局每年还将派出1-2名审计人员参加审计署计算机中
级培训班,提高我局计算机审计的业务水平,促进审计业务质量的快
速整体提高。
创新是推动审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审计工作中审
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必须强化创新意识和理念,只有创新,不断提高审
计质量和水平,才能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审计事业才能不断前进、
更好地为宏观经济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