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底捞-餐饮连锁-供应链

海底捞-餐饮连锁-供应链

行业IT应用城市餐饮连锁财务、供应链、HR、OA 西安
好火锅自己会说话
——海底捞的信息化管理智慧
很多人吃过“海底捞”的美味,但有多少人知道那些为了将“海底捞”美味更好更快实实在在送到您的身边,而默默在后台支撑的IT系统。

今天,让我们到“海底捞”信息系统后台“厨房”来看看,海底捞公司是如何借助高效率的ERP系统制作出那么多“海底捞”美味。

统一配送,降低门店运营成本
对于餐饮企业异地开设连锁店,物流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如果物流配送跟不上,就不能保证食品的原汁原味。

海底捞在北京、上海、西安和郑州设有4个配送中心,分别为各地的门店服务,负责片区门店的“区域要货、区域配送、区域库存”的管理。

为了尽可能降低库存,配送中心每天的原料进货量及生产量,经过各个门店报送需求后,由计划部经过严格的数据分析后确定并下达采购及生产任务。

计划部门通过供应链管理系统查询到实时库存,一方面,可以参考实际库存安排合理的采购量,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各门店的业务经营需要。

各门店只需将订单通知配送中心,配送中心便能以最快速度将所需物品送到门店,有效降低了门店的运营成本。

与各个门店分别采购食品相比,集中配送的管理模式,无疑使餐饮成本降得更低。

统一配送的运营模式将采购的“入口”大大减少,最大限度保证了食品安全。

海底捞的四大配送中心以规模化的生产能力和成本管理提供了获取最大程度营业额和利润的可能。

动态盘点,有效规范库存管理
餐饮企业由于菜品品种繁多,规格多样,保存条件特殊,库存管理工作是一件较繁琐的事情。

以往每月底海底捞仓储部和生产部的库存都要进行大盘点,了解保鲜库、粗加工库等各仓库的实际库存量和分布情况,盘点数据往往需要好几天才能反馈到总部决策人员手中,而盘点工作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库存商品的准确性。

通过应用金蝶ERP系统后,海底捞逐步规范库存管理并采用更为灵活的盘点方式,月底针对仓储部和生产部进行大盘点,月中由仓储部对任意仓库进行动态盘点。

盘点前,盘点计划表作为盘点通知的附件一并报知相关领导批准,批准后发布给物流站、片区办公室、财务以及各门店等相关部门。

盘点过程中,通过系统提供的备份盘点数据、打印盘点表、输入盘点数据、编制盘点报告表等业务处理功能,实现对盘点数据的备份、打印、输出、录入,自动生成盘盈、盘亏单据,并快速生成盘点汇总数据,以便管理人员实时核对,保证企业账实相符。

海底捞目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盘点工作,使得盘点对营业的影响减到最少。

同时,月末盘点误差由系统上线前的上万元降低到几十元,库存盘点误差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自然损耗范围之内,确保了库存管理工作的高效规范。

人员轮换,推进能力快速复制
海底捞火锅分店遍及全国多个城市,由于知识传递,技术传授等方面的需求,需要经常性进行人员调配,支持新店开业等业务活动。

而人员轮换涉及复杂的人
事事务处理,海底捞拥有员工6000多人,如何高效的完成业务处理,及时掌握人员轮换的状况,是海底捞推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

为此,海底捞人事事务处理通过采用集中管理,分散操作的方式,很好的解决了各地区之间人员调动的问题,也便于总部对人力资源状况进行统一调配,统一规划,便于薪酬的统一审核,方便总部财务环节的使用。

通过金蝶HR系统的实施,设计出符合“海底捞”管理模式的人事异动工作流,总部管理人员通过HR系统人力规划和报表查询,在全国范围内找到合适的人选,由各个分店人事主管发起异动申请,通过总部人事经理,业务主管经理的审批,完成人员轮换工作。

目前,海底捞总部不再需要具体操作各个分店的人事业务,由熟悉分店人员的分店主管进行操作,既减轻了总部人事事务的工作量,还便于分店对所属人员的日常管理。

通过高效的人事事务处理,海底捞实现了对全公司人力资源状况统一控制的目标,并推进了各门店人员能力的快速复制。

信息化挑战
●海底捞属于全国连锁餐饮行业,分店扩张迅速,不同地区人员调动频繁,造
成HR手工方式集中管理上存在较大困难;
●各个片区配送中心资料不统一,业务流程不一致,管理层需要的报表和数据
经常无法完整和及时的获取;
●海底捞原先的手工管理方式和简单的独立的信息化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
管理的要求。

解决方案
海底捞结合企业实际管理重点,从2006年期开始分步实施金蝶ERP系统,通过三年时间,海底捞成功建立并完善了涵盖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

应用价值
●实现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管理,既满足了各门店的合理采购需要,又降
低了公司整体运营成本。

●通过规范和统一物料等基础资料,并引入动态盘点等灵活的管理手段,
有效规范了进、销、存等业务流程,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
管理。

●实现全公司人力资源统一管理和控制,有效推进公司人员能力快速复制
策略的落实,全面提高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效率。

客户感言
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结合现代信息化技术,将海底捞的业务管理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海底捞董事财务总监苟轶群
资料链接
海底捞的管理智慧
来源:《哈佛商业评论》
海底捞董事长张勇认为,人是海底捞的生意基石。

客人的需求五花八门,单是用流程和制度培训出来的服务员最多能达到及格的水平。

制度与流程对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同时也压抑了人性,因为它们忽视了员工最有价值的部位——大脑。

让雇员严格遵守制度和流程,等于只雇了他的双手。

大脑在什么情况下才有创造力?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当人用心的时候,大脑的创造力最强。

于是,服务员都能像自己一样用心就变成张勇的基本经营理念。

怎么才能让员工把海底捞当成家?答案很简单:把员工当成家里人。

海底捞的员工住的都是正规住宅,有空调和暖气,可以免费上网,步行20分钟到工作地点。

不仅如此,海底捞还雇人给员工宿舍打扫卫生,换洗被单。

海底捞在四川简阳建了海底捞寄宿学校,为员工解决子女的教育问题。

海底捞还想到了员工的父母,优秀员工的一部分奖金,每月由公司直接寄给在家乡的父母。

要让员工的大脑起作用,除了让他们把心放在工作上,还必须给他们权力。

200万元以下的财务权都交给了各级经理,而海底捞的服务员都有免单权。

不论什么原因,只要员工认为有必要,都可以给客人免费送一些菜,甚至免掉一餐的费用。

聪明的管理者能让员工的大脑为他工作,当员工不仅仅是机械地执行上级的命令,他就是一个管理者了。

按照这个定义,海底捞是一个由6,000名管理者组成的公司。

人是群居动物,天生追求公平。

海底捞知道,要让员工感到幸福,不仅要提供好的物质待遇,还要让人感觉公平。

海底捞不仅让这些处在社会底层的员工得到了尊严,还给了他们希望。

海底捞的几乎所有高管都是服务员出身,这些大孩子般的年轻人,独立管理着几百名员工,每年创造几千万营业额。

没有管理才能
的员工,通过任劳任怨的苦干也可以得到认可,普通员工如果做到功勋员工,工资收入只比店长差一点。

海底捞把培养合格员工的工作称为“造人”。

张勇将造人视为海底捞发展战略的基石。

海底捞对每个店长的考核,只有两个指标,一是客人的满意度,二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要求每个店按照实际需要的110%配备员工,为扩张提供人员保障。

海底捞这种以人为本、稳扎稳打的发展战略值得不少中国企业借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