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洲现代建筑

欧洲现代建筑

被现代主义奉为经典的名言“功能决定形式”, “少就是多”的原 则,忽视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需求,达·卢齐说:“材料和装饰是 组成产品的细胞”。功能主义反对装饰是因其以理性的逻辑的态度对 待设计,而今,时代已不同于以前,人与世界的关系变得更复杂,人 们的审美情趣,生活品位变得更高。因而,现代主义设计所遵循的功 能主义、减少主义原则日渐受到挑战和质疑。
有人形容这个屋顶从 远处看去象是老式木 座钟。约翰逊解释他 是有意继承十九世纪 末和二十世纪初,纽 约老式摩天楼的样式。
加 利 佛 尼 亚 州 加 登 格 罗 夫 水 晶 大 教 堂
1982年落成的美国 波特兰市政大楼, 是美国第一座后现 代主义的大型官方 建筑。由迈克尔·格 雷夫斯设计.楼高15 层,呈方块体形。 外部有大面积的抹 灰墙面,开着许多 小方窗。每个立面 都有一些古怪的装 饰物,排列整齐的 小方窗之间又夹着 异形的大玻璃墙面。 屋顶上还有一些比 例很不协调的小房 子,有人赞美它是 “以古典建筑的隐 喻去替代那种没头 没脑的玻璃盒子”。
萨伏伊别墅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和空间布局自 由,空间相互穿插,内外彼此贯通。别墅轮廓简单,象一个白色 的方盒子被细柱支起。水平长窗平阔舒展,外墙光洁,无任何装 饰,但光影变化丰富。别墅外形简单,但内部空间复杂,如同一 个内部精巧镂空的几何体,又好像一架复杂的机器,萨伏伊别墅 是勒.柯布西耶提出的新建筑五个特点的具体体现,对建立和宣传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影响很大。
欧洲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作品
萨伏伊别墅(The Villa Savoye) 德国斯图加特的马塞公寓 朗香教堂 巴黎圣母院 凡尔赛宫
萨伏伊别墅(The Villa Savoye)
位于巴黎近郊的普瓦西。由勒.柯布西耶于1928年设计,1930年建 成。
萨伏伊别墅地段为12英亩,宅基为矩形,长约22.5米,宽为 20米,共三层。底层三面透空,由支柱架起,内有门厅,车库和 仆人用房。二层有起居室、卧室、厨房、餐室、屋顶花园和一个 半开敞的休息空间。三层为主人卧室和屋顶花园,各层之间以楼 梯和坡道相联,建筑室内外都没有装饰线脚,用了一些曲线形墙 体以增加变化。
后现代主义是起源于现代主义内部的一种逆动,是对现代主义纯理性 的反叛,终日面对冷漠呆板的设计人们已感到厌倦,它表达了人们对 于具有人性化,人情味产品需求的心声。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在风 格上更是两个极端,但在诸多方面互有异同。例如哈桑在《后现代主 义转向》中对二者的部分进行了如下比较:
哲学上:现代主义是以理性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哲学基础,而后现代 主义则是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
佛 罗 里 达 天 鹅 饭 店
迈 克 尔 , 格 雷 夫 斯 的 汉 索 曼 住 宅
悉 尼 赌 场
金茂大厦,中国上 海(阿德里安·史密斯)
这是一座位于群山之中的小小天主教堂,它突破了几千年来天主教堂的所有 形制,超常变形,怪诞神秘,如岩石般稳重地几立在群山环绕的一处被视为圣地 的山丘之上,朗香教堂建成之时,即获得世界建筑界的广泛赞誉它表现了勒氏 后期对建筑艺术的独特理解、娴熟的驾驭体形的技艺和对光的处理能力。无论 人们赞赏与否,都得承认勒·柯布西耶的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德国的斯图加特,设计师勒·柯布西耶设计的马塞公寓,不但 成为自己野性主义设计风格的代表作,更是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中 的经典,这所原来可容纳1600名马塞工人居住的公寓楼,如今已 是许多德国中产阶级向往的居所,这幢公寓,就是外形方正,似 乎略显沉重,但是外观钢筋水泥土的裸露的毛糙,展现了一种男 人的力量。这是设计史上一个著名的化腐朽为神奇的范例。
朗香教堂
朗香教堂是现代主义建筑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也是著名建筑师勒·柯布 西耶的里程碑式作品。自从1945年它首次对公众开放以来,朗香教堂已经成 为建筑师、学生和旅游者前来朝圣的圣地。这座著名的建筑坐落在法国东部 毗领瑞士边界附近的一座小山顶上,取代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毁的以前 的教堂。


欧洲现代建筑




的 风 现代主义建筑 后现代主义建筑


20世纪前期的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曾对建筑的实用功能技

术经济艺术以及社会作用作了全面的探讨,提出了一整套改革

和创新的见解。相比之下,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倡导者主要 关心的只是形式和艺术的方面。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是人类建
主 义
思想上:现代主义强调对技术的崇拜,功能的合理性与逻辑性,后现 代主义则推崇高技术,高情感,强调以人为本。
方法上:现代主义遵循物性的绝对作用,标准化,一体化,产业化和 高效率、高技术。后现代主义则遵循人性经验的主导作用,时空的统 一性与延续性,历史的互渗性及个性化、散漫化、自由化。
设计语言上:现代主义遵循功能决定形式,“少就是多”,“无用的 装饰就是犯罪” (洛斯语);后现代主义遵循形式的多元化、模糊 化、不规则化,非此非彼,亦此亦彼,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的双重译 码,强调历史文脉、意象及隐喻主义和“少令人生厌”(less is bore)。
勒·柯布西耶接受这个重建朗香教堂的工程之后,采用了一种雕塑化而且奇特的设计方案。他突破 了,于是好像是飘浮在墙面上一样。南面的墙被称之为“光墙”,这个墙体很厚,上面留有一些 不规则的空洞,室外开口小,而室内开口大,比例奇特,靠外墙的部分装上教堂里常用的彩色玻 璃,同时,墙体和屋顶的连接并不是无缝的,而是有一定间隙的,她的三个弧形塔把屋顶的自然 光引入室内,这些做法使室内产生非常奇特的光线效果,而产生了一种神秘感。主礼拜堂位于东 面,这是符合基督教义的。这个礼拜堂可以容纳50个人。
后现代主义的经典作品 欣赏
1976年,在美国俄 亥俄州建成的奥柏 林学院爱伦美术馆 扩建部分与旧馆相 连,墙面的颜色、 图案与原有建筑有 所呼应。在一处转 角上,孤立地安置 着一根木制的 、变
了形的爱奥尼式柱 子,短粗矮胖,滑 稽可笑,得到一个 绰号叫“米老鼠爱 奥尼”。这一处理 体现着文丘里提倡 的手法:它是一个 片段、一种装饰、 一个象征,也是 “通过非传统的方 式组合传统部件” 的例子。

(图3)。在书中他首先肯定了现代主义对人类文明进程做出的 伟大贡献,同时,他又指出现代主义已经完成成为设计的思想桎梏。一切都 变成平庸无奇,千篇一律的空白设计。而风格混乱、含义模糊 的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将引导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发
展方向。
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比较
筑史上一次全面,剧烈的革命性变化的产物,而后现代主义只 是现代建筑在形式和艺术风格方面的一次演变。后现代主义建 筑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现代主义建筑的“消亡”。现在看来,可

以认为后现代主义建筑也是对2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的部分修正 和扩充,是现代主义建筑多样发展的又一种表现。其中心是反

对米斯·凡·德罗的“少则多”)减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手
萨伏伊别墅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 和空间布局自由,空间相互穿插,内外彼此贯 通。别墅轮廓简单,象一个白色的方盒子被细 柱支起。水平长窗平阔舒展,外墙光洁,无任 何装饰,但光影变化丰富。别墅外形简单,但 内部空间复杂,如同一个内部精巧镂空的几何 体,又好像一架复杂的机器,萨伏伊别墅是勒. 柯布西耶提出的新建筑五个特点的具体体现, 对建立和宣传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影响很大。

法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提倡满足心理需求,而不是仅仅以单调 的功能主义为中心。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大量采用各种历史装

饰,加以折中处理,以打破国际主义风格多年来的垄断。20世 纪60年代美国建筑家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y)出版的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被视为后现代主义的最早宣言
仿佛一只诺亚方舟,带着一个失落后的小世界。事实上,一方 面马塞公寓拥有绝对的个人私密性,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拥有像修 道士那样的小私室,每一个公寓单元都是隔音的,也都像住在山 洞里一般。另一方面它与周围的山光水色保持直接的接触,同时 社交的机能又被大大夸张,实际上设计了多达二十六种不同的社 交空间。
德国斯图加特的马塞公寓
在德国的斯图加特,设计师勒·柯布西耶设计的马 塞公寓,不但成为自己野性主义设计风格的代表作, 更是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中的经典,这所原来可容纳 1600名马塞工人居住的公寓楼,如今已是许多德 国中产阶级向往的居所,这幢公寓,就是外形方正, 似乎略显沉重,但是外观钢筋水泥土的裸露的毛糙, 展现了一种男人的力量。这是设计史上一个著名的 化腐朽为神奇的范例。
费 城 富 兰 克 林 故 居
伦 敦 国 家 美 术 馆
费城母 亲之家
巴德学院
新泽西 Sainsbury Wing国家美 术馆
美国电话电报大楼是 1984年落成的,建筑 师为约翰逊,该建筑 坐落在纽约市曼哈顿 区繁华的麦迪逊大道。 约翰逊把这座高层大 楼的外表做成石头建 筑的模样。楼的底部 有高大的贴石柱廊; 正中一个圆拱门高33 米;楼的顶部做成有 圆形凹口的山墙 ,

朗香教堂的屋顶东南高西北低,显出东南转角挺拔奔昂的气势,这个坡度很大的屋顶有收集
雨水的功能,屋顶的雨水全部流向西北水口 ,经过一个伸出的泻水管注如入地面的水池。教堂的
三个竖塔上开有侧高窗。它以一种奇特的歪曲的造型隐寓超常的精神。教堂要求简单造价不高,
是一个表意性建筑。

朗香教堂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勒·柯布西耶设计的一件最引人注意的作品,它代表了勒·柯
布西耶创作风格的转变,并对西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巴黎圣母院,法国天主教大教堂。位于巴黎塞纳河中城 岛的东端,始建于1163年,1320年落成。该教堂以其哥
特式的建筑风格,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 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 名于世。
凡尔赛宫原是一个小村落,是路易十三1624年在凡尔赛 树林中造的狩猎宫。1661年,由路易十四改造成一座豪 华的王宫。是著名建筑师勒·沃·哈尔都安和勒·诺特尔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