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与教学案例分析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
Why:为什么要教/学 What:教/学什么 How:怎样教/学
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分析学习对象 分析学习内容 制定教学目标 选择教学策略 确定教学媒体 设计教学过程 设计教学评价
摘自《初中新课程信息技术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
教学设计的方法
学习对象分析
一般特征:生理、心理、文化、社会、经济 学习特征: 学生是否已具有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基础知识/技 学生是否已具备相关的其它学科知识和技能
——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
学习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指导纲要对教学内容的描述 教材的具体学习内容 内容之间的关系 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的选择
媒体的种类:实物、录像、多媒体学习资源、 网络学习资源、网络教学平台等 媒体的使用:
辩证看待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充 分发挥两者的优势。 实验教学不能用多媒体代替 使用超媒体与网络教学不能忽略老师的主导作 用
教学过程的设计
通常有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演示操作,叙述讲解 3、学生观察,动手实践——模仿 4、提出问题,引导思考 迁移 5、自主任务,合作探究 运用 6、开展交流,评价反思
教学评价的设计
作用:诊断、反馈、调控、评定 评价内容全面性 评价方法多样性 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学实施的主要原则
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
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 以发展的眼光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设立多级学习目标 设计多种学习任务 给予不同教学指导 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成 贴近学生生活 整合日常学习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
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和学习结合
教学案例分析
Windows: 课例 PowerPoint: 课例 程序设计初步:课例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 教学方法与教学案例分析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宗旨 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教学策略与方法: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能力: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丛书
一是有意义,是一节扎实的课; 二是有效率,是一节充实的课; 三是有生成性,是一节丰实的课 四是常态性,是一节平实的课; 五是有待完善的课,是一节真实的课。
教学目标的制定
知识性目标:了解、理解、迁移应用 技能性目标:模仿、独立操作、熟练操作 情感性目标:经历(感受)、反应(认同)、领悟(内 化)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例子
信息素养
美国图书馆协会(ALA)
Information Literacy Independent Learn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信息意识 信息能力 信息品质
国内
教学策略的选择
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 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 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 的总体考虑。 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范例教学 法、基于问题的学习、WebQuest教学法、计算机游戏教 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