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时训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时训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时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字词书写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琅琊..(____)觥.筹(____)林霏.(____)..(____)环滁.(____)晦.明(____)伛偻二、选择题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蔚.然(茂盛)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辄.醉(就)B.林霏.(雾气)佳木秀.(茂盛、繁茂)醉翁之意.(情趣)C.晦.明(暗)岩穴暝.(昏暗)寓.之酒(寄托)D.负.者(失败)伛偻..白发(脸色苍老)..(腰背弯曲)苍颜3.下列与“行者休于树”中“于”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负者歌于途C.多会于此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4.下面的“而”字表修饰的一项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5.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日出而林霏开”是早晨的景色。

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是说酒宴上人人都在欢乐,唯独太守精神不振,自饮自醉。

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中的“丝竹”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意思相同。

D.“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三、语言表达6.全篇共21个“也”字,所表述的语气有三种:A.陈述(用于描写景物);B.肯定(用于介绍人名);C.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试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也”字各表现了哪种语气。

(1)环滁皆山也。

(____)(2)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____)(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____)(4)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____)(5)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____)(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____)四、课内阅读古诗文阅读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2)四时之景不同(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9.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五、文言文阅读(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锦鳞.游泳(____)(2)佳木秀.而繁阴(____)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2.下列句中停顿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A.而或/长烟一空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13.范仲淹“此乐何极”,欧阳修“乐亦无穷”,请分析两者“乐”的不同之处。

六、对比阅读(甲)⑴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⑵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有风飒然而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乐矣!”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注释)①共:共同(享受)。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杂然而前陈.者(______)⑵宴酣.之乐(______)⑶有风飒然而至.者(______)⑷庶人安.得共之(______)15.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⑵玉之言,盖有讽焉。

16.乙选文中楚襄王所谓的“与民同乐”与甲选文中欧阳修的“与民同乐”有何不同?参考答案1.lánɡ;yá;chúhuì;yǔ;lǚ;ɡōnɡ;fēi【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其中“琅琊”的“琊”应读“yá”,不要拼成“xié”,“觥”读作“gōng”,不要拼成“guāng”。

2.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D项中的“负”是“背着(东西)”的意思。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3.A【解析】【详解】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

A中的“于”是“向”的意思,而其他三项“于”都是“在”的意思。

故选A。

4.D【解析】【详解】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

A项“而”表示并列关系;B项“而”表示顺承关系;C项“而”表示转折关系;D项“而”表示修饰关系。

故选D。

5.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在能够翻译全文的基础上对段落的内容、人物的品质性格、情节之间的关系、写作的思路都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的分析。

B项表述错误,根据课文的内容可知,太守是因为高兴才喝多了,而不是“精神不振,自饮自醉”。

6.(1)A(2)B(3)C(4)C(5)A(6)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1)句意:环绕滁州城都是山。

“也”表陈述语气;(2)句意:太守是谁?是庐陵欧阳修。

“也”肯定语气;(3)句意: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间。

“也”感叹语气;(4)句意:四季的景色不同,而乐趣也无穷无尽呀。

“也”感叹语气;(5)句意:不久夕阳下山,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呀。

“也”陈述语气;(6)句意:醉了能同百姓一同享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的人,是太守呀。

“也”肯定语气。

7.(1)命名,取名(2)助词,的。

8.(1)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9.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积极意义: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解析】【分析】试题分析:7.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之,结构助词-的。

8.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

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乐”“寓”“负”“行”,都是课本注解中的重点字,分别译为“乐趣”“寄托”“背着”“行走”。

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9.首先要理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这句话是写与民同乐的。

联想《岳阳楼记》中的内容,可以看出文中的乐为怀济安民的,因此,两者的乐均具有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同时这种情怀也将对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和翻译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