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ppt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ppt课件
…… (《史记•循吏列传》)
11 醉翁亭记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课堂用语辑录(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1. 说得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 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 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 某某同学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5. 让我们一起为某某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表扬类 1. 你真让人感动,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 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是我们班的小爱因斯坦。 3. 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4. 哎呀.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四、提醒类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是( )。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 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 “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 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 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 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对虚词的解答,应以识记为主,牢记课文中常见虚词的意义、 用法及例句,在解答时注意比较分析。常考虚词的用法一般有以 下几种: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等;起组合作用 的,如“以”“为”“与”;起连接作用的,如“乃”“则” “而”;表语气的,如“也”“乎”“哉”“焉”等。
11 醉翁亭记 真题演练
文中共出现了10个“乐”字,其中有7个集中在最后一段。 归结起来,这些“乐”有:①山水之乐;②宴饮之乐;③禽鸟之 乐;④滁人之乐;⑤太守之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 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以 及捉笔成文的自负。
11 醉翁亭记 命题点
(1)考点解说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5、读得很好,记
第2段写山中朝暮、四时景物变化之美,第3段写滁人 游、太守宴,第4段写游归,主要探讨了几种乐的境界, 点明太守是谁,收束全文。这三段是按照写景——写人— —写“乐”的顺序写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11 醉翁亭记
三、本文多处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 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九年级语文上册
11 醉翁亭记
11 醉翁亭记
思考探究
11 醉翁亭记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说一说第1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 “推出”醉翁亭的,体会这样描写的效果。
第1段,以“环滁皆山也”总起,仿佛是一个航拍的全景 镜头。然后再逐层拉近,渐次推出“西南诸峰”、琅琊山、山 行之路、酿泉之水。最后定格在“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 这样如层层剥笋,最后亮出主景,既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 位置,又给人以移步换景、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
解答这类题,就要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了解:①时代 和社会背景;②作者的写作动机;③文本的表达目的;④文 本的表达方式;⑤文本提示的背景资料;⑥文本的隐含意义 等方面内容。
11 醉翁亭记
1.依本探源。就是依据文本中或显或隐的有效信息,如 主旨句、过渡句、点睛句,含有作者情感倾向、暗示作 者生平经历、暗示社会环境的词句等,解读作品的主题, 从而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11 醉翁亭记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对提问思考学生激励性语言(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1、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2、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4、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5、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6、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7、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8、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9、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10、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11、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12、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 13、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14、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15、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16、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17、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18、××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19、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20、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21、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22、你的办法真好!考虑的真全面! 23、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24、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 25、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为”;A项的“以”解释为“因为”;B项的“以”解释为 “用,把”;C项的“以”解释为“来”;D项的“以”解释 为“拿、向,用”。故选A。
11 醉翁亭记
五、《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中有些短语已经变成了成语,
在后世流传,找出来,说说它们在文中的含义及在现代汉语中
语义的变化。
《岳阳楼记》中的成语: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没有变化) 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在现代汉语中,多写作“浩浩荡荡”, 意思没有变化)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没有变化)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多种多样,非常壮观。(在现代汉语中,也用以形 容事物多样、壮观) 百废具兴: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在现代汉语 中,“具”写作“俱”,也说“百废俱举”,意思没有变化)
11 醉翁亭记
例句: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B.卷石底以出
·
C.属予作文以· 记之 D.咨臣以· 当世之事
(《送东阳马生序》)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出师表》)
11 醉翁亭记
【参考答案】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的“以”解释为“因
2.内引外联。就是利用命题人在题干中提供的作者及相 关背景资料等信息,筛选辨析,调动知识储备,探寻创 作背景,解读写作意图。
11 醉翁亭记 真题演练
墓志铭是刻在墓碑上,叙述死者生平事迹并表达追思的铭
文。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写这篇墓志铭的用意。
姚长子墓志铭 [明]张岱
姚长子者,山阴王氏佣也。嘉靖间,倭寇绍兴,由诸暨掩至鉴湖铺。长 子方踞稻床打稻,见倭至,持稻叉与斗。被擒,以藤贯其肩,嘱长子曰: “引至舟山放侬。”长子误以为吴氏之州山也。道柯山,逾柯岭,至化人坛。 自计曰:“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乃私语乡人曰: “吾诱贼入化人坛矣,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 及抵化人坛,前后桥断,倭不得去,乃寸脔姚长子,筑土城自卫。困之数日, 饥甚。我兵穴舟窒袽以诱之。倭夜窃舟为走计,至中流,掣所窒舟沉,四合 蹙之,百三十人尽歼焉。乡人义姚长子,葬于钟堰之寿家岸。
第1、2、3、4句表示判断,语气更为肯定;第5、6句表示陈述, 语气较为和缓。
(1)考点解说
命题点
虚词辨析
11 醉翁亭记
虚词是文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 数量不多,但在文言文的语法和表意中起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 重点内容。
11 醉翁亭记
(2)考查形式 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②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不同)的一项是( )。 ③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3)答题技巧
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所谓“写作意图”就是指作者希望通过文 章表达出的某种想法或情感。作者的写作意图 直接影响到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以及文本的结构 安排等,知人论世,是我们阅读的重要方面。 “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中考文言文阅读 考查的重点之一。
11 醉翁亭记
(2)考查形式 ①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②分析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③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3)答题技巧
11 醉翁亭记
二、课文第2、3、4段开头的“若夫”“至于”“已而”等词 语有什么作用?这三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课文第2、3、4段开头,分别用了“若夫”“至于”“已 而”等表示转接的词语,起到了标记语意转变的作用。“若夫” 是表示转接的连词,含有假设和例说的意思;“至于”同样表 示转接,却含有进层的意思,表示描写的进一步深入;“已而” 是表示时间的副词,是时间短暂的诗意表述,表示时间的推移、 暗示场景的转换。
11 醉翁亭记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精彩课堂用语(听说读问写)(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