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被子植物门菊科
Ⅱ.舌状花亚科 Cichorioideae Kitam.
l2.菊苣族Lactuceae Cass.
31
1.苍耳属 Xanthium L. 苍耳属
一年生草本,粗壮.根纺锤状或分枝.茎直立,具糙伏毛,柔毛 或近无毛,有时具刺,多分枝.叶互生,全缘或多少分裂.有柄. 头状花序单性,雌雄同株,无或近无花序梗,在叶腋单生或密集成 穗状,或成束聚生于茎枝的顶端,雄头状花序着生于茎枝的上端, 球形,具多数不结果实的两性花;总苞宽半球形,总苞片1—2层, 分离,椭圆状披针形,革质,花托柱状,托片披针形,无色,包围 管状花,花冠管部上端有5宽裂片;花药分离,上端内弯,花丝结合 成管状,包围花柱;花柱细小,不分裂,上端稍膨大.雌头状花序 单生或密集于茎枝的下部,卵圆形,各有2结果实的小花;总苞片两 层,外层小,椭圆状披针形,分离,内层总苞片结合成囊状,卵形, 在果实成熟变硬,上端具1—2个坚硬的喙,外面具钩状的刺,2室, 各具1小花;雌花无花冠,柱头2深裂,裂片线形,伸出总苞的喙外. 瘦果2,倒卵形,藏于总苞内,无冠毛. 本属约有25种,主要分布于美洲的北部和中部,欧洲,亚洲及非 洲北部.我国有3种及1变种, 32
10
向 日 葵 花 解 剖
11
蜡菊
12
应用概况: 应用概况:
本科植物入药历史悠久,《神农本草 经》,有菊科药用植物14种,《本草纲目》 有41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 版)收载36种,由此看出在菊科药用植物中 大量的是民间中草药.我国已知药用155属, 778种,占我国菊科植物的近1/3.菊科药 用植物的功效具多样性,从族和属的水平 看,大致可以看出疗效与植物分类系统的 关系:
19
化学成分类型
菊科是有花植物进化最高级种之一, 植物种类多,化学成分复杂,包括了很多 种天然产物类型.
20
1.黄酮类 1.黄酮类
除金盏花族和帚菊木族未见报道含这 类成分外,其余各族普遍含有.这类成分 多有消炎,止咳,保肝和抗癌等作用.水 飞蓟素治疗肝炎,即使长期服用也无不良 反应,野马追(Eupatorium lindleyanum) 总黄酮有止咳作用,同属植物所含泽兰黄 素(eupatorin)和泽兰叶黄素(eupafolin) 等多种黄酮则有较强的抗癌活性.
24
5.香豆素 5.香豆素
目前仅发现存在于泽兰属,香青属, 旋覆花属,鬼针草属,蒿属.母菊属,橐 吾属和大丁草属.香豆素也是一类活性成 分,蒿属多种植物均含蒿属香豆素 (scoparone),有降压,镇静和抗惊厥作用, 并能促进胆汁分泌,茵陈色酮 (capillarisine)有利胆作用,脱肠草素 (herniarin)有保肝作用.
26
7.多糖类 7.多糖类
菊糖(inulin)广泛分布于菊科是重要 的化学分类特征,但对科内分类则无多大 价值.蒲公英多糖成分Tof-CFr有宿主调节 抗肿瘤作用,是一种免疫促进剂.红花多 糖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对抗强的松龙的 免疫抑制作用.
27
8.有机酸 8.有机酸
菜蓟(Cynara scolymus)所含朝蓟酸 (cynarin)有利胆和保肝作用,近年发现蓍 草(Achillea alpina)的有机酸有抗炎,镇 痛和镇静作用.
23
4.挥发油 4.挥发油
主要存在于管状花亚科,尤其集中于 胜红蓟属,泽兰属,蒿属,苍术属和艾纳 香属.舌状花亚科菊苣族末见挥发油报道. 挥发油有抗菌和抗病毒活性,例如佩兰挥 发油能抑制流感病毒.怀菊(Cyathocline purpurea)挥发油能驱怨虫和钩虫.艾叶挥 发油有怯痰作用治疗气管炎.
3
种类与分布
菊科是被子植物第一大科,约1000属, 25,000—30,000种,占有花植物的1/10,全 球广布,热带较少,主产温带地区.我国 约有220属2300种,全国均有分布.
4
Senecio
5
6
7
8
向日葵花序
9
菊科的花车菊) 夭车菊
2
6. 萼片常变成冠毛,或成针状(鬼针草属), 鳞片状(胜红蓟属Ageratum)或缺(红花属); 7. 花冠合瓣,通常分为管状花,舌状花, 假舌状花(先端3齿),二唇形花(如人丁 草),漏斗状花; 8. 雄蕊常5枚,为聚药雄蕊,花丝分离着 生花冠管上, 9. 雌蕊由2心皮合生,1室,子房下位,具 1倒生胚珠,柱头2裂. 10.连萼瘦果(与瘦果区别在于有花托或萼管 参与果实形成).
22
3.炔烃类 3.炔烃类
主要存在管状花亚科,但千里光族, 帚菊木族和舌状花亚科菊营族未见报道. 这类成分常与挥发油共存或者就是挥发油 的组分,如苍术炔(atractylodin),茵陈 二炔(capillene),茵陈素(capillarin). 又如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挥发 油有抗霉菌作用,其中以茵陈炔酮 (capillin)活性最强.
13
l.止咳, l.止咳,祛痰和平喘 止咳
具有这类作用的中草药主要分布在紫菀族, 旋覆花族和千里光族,其中以紫菀属,橐吾属, 狗娃花属和旋覆花属植物最多.紫菀属有中药紫 菀(Aster tataricus),西南和西北地区用的 "紫菀",其原植物有太阳花 (A.diplostephioides),青菀(A.souliei), 太白菊(A.flaccidus)等5种,以及江西的红管药 (A.ageratoides),均作止咳,祛痰药.此外, 称为山紫菀或土紫菀的多为橐吾属植物,约有20 种,亦用于感冒咳嗽和气管炎.
菊 科 的 亚 科 及 分 族
1.斑鸠菊族Vernonieae Cass. 2.泽兰族Eupatorieae Cass. 3.紫菀族Astereae Cass. 4.旋覆花族Inuleae Cass. 5.向日葵族Heliantheae Cass. 6.堆心菊族Helenieae Cass. 7.春黄菊族Anthemideae Cass. 8.千里光族Senecioneae Cass. 9.金盏花族Calenduleae Cass. 10.菜蓟族Cynareae Less. 11.帚菊木族Mutisieae Cass.
15
3.清热解毒, 3.清热解毒,抗菌消炎 清热解毒
具有这类作用的中草药主要分布在菊苣族, 该族有20属药用,其中13属有这方面的作用,尤 其集中在苦荬菜属,莴苣属,苦苣菜属和蒲公英 属,前3属中的山苦荬(Ixeris chinensis),苦 荬菜(I.denticulata),苦碟子(I.sonchifolia), 山莴苣(Lactuca indica)和苣荬菜(Sonchus arvensis)等10多种植物在不同地区作"败酱草" 使用.中药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icum和 T.sinicum)和同属16种植物在民间均作"蒲公英" 药用,治疗阑尾炎,乳腺炎,宫颈炎和痈肿疮毒.
35
菊属 Dendranthema (DC.)Des Moul.
多年生草本,常有香气;叶互生,各 形;头状花序异型,边缘花雌性,舌状, 中央盘花两性管状.总苞浅碟状,总苞片4 一5层;瘦果同形,有5一8条纵脉纹,无冠 毛. 本属约近30余种;主要分布我国以及 日本,朝鲜,苏联.我国有17种.
36
37
14
2.祛风除湿, 2.祛风除湿,通经活络 祛风除湿
具有这类作用的中草药很多,零散分 布在各族中,如豨莶草属,大丁草属等, 比较集中的是凤毛菊属,约有20种.药理 实验表明雪莲(Saussurea involucrata)生 物碱对大鼠裸关节急性炎症有明显的对抗 作用,并能降低家兔血管通透性,雪莲注 射液已试用于临床治疗关节炎.豨莶草属 植物治疗风湿关节痛及四肢麻木亦有一定 疗效.
25
6.倍半萜内酯 6.倍半萜内酯
七十年代发现这类成分具抗癌活性. 天然倍半萜内酯多数存在于菊科,尤其集 中在泽兰属,堆心菊属和斑鸠菊属.苦堆 心菊(Helenium amarum)所含苦堆心菊内酯 (amaralin)的镇痛作用超过吗啡,细叶土 木香内酯(tenulin)有降胆固醇作用.白花 地胆草(Elephantopus tomentosa)所含地 胆草素(elephantopin)有抑制肿瘤生长的 活性.此外,倍半萜内酯还有抗疟,镇咳 和对心脏方面的作用.
16
4.活血, 4.活血,止血 活血
具有这类作用的中草药主要分布在菜 蓟族,其中以刺儿菜属,蓟属,凤毛菊属 和红花属植物最多.中药大蓟,小蓟和旱 莲草均为止血药,红花为传统的活血通经 药,其注射液能减轻心肌梗塞区心肌缺血, 缩小梗塞范围,近年实验又表明红花有抗 炎作用.
17
5.其他 5.其他
尚有治疗心脑血管,泌尿系统,疟疾 和肝炎功效以及具有抗癌活性成分的功用.
62.菊科 .
Compositae Asteraceae
1
形态特征
1. 常为草本,稀木本.有的具乳汁或树脂 道. 2. 叶互生,稀对生或轮生,无托叶; 3. 花两性或单性; 4. 头状花序,总苞1或多层;头状花序再 集成总状,伞房状等复花序; 5. 头状花序上的小花有同型的(全为管状花 或舌状花),有异型的(外围为舌状花,又 称缘花,中央为管状花又称盘花);
蒿属Artemisia L. 蒿属
草本,亚灌木或小灌木,揉之常有香味;叶 互生,常分裂;头状花序小,异性,盘状,常弯垂, 排成圆锥花序,穗状花序或总状花序;花全部管 状;缘花雌性,1列,纤细,2一3齿裂;盘花两 性,结实或不孕;花序托裸露或有托毛;瘦果小, 有沟纹,无冠毛. 约350种以上,广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 欧,亚,北美,少数种分布到非洲,南亚及中美 洲等热带地区,我国有170种以上,各地均产.
苍耳花枝
33
苍耳花解剖
34
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苍耳
苍耳(尔雅) 别名,葈耳(本草经),粘头婆, 虱马头(广州),苍耳子(四川,云南,河南,山东, 山西,东北),老苍子(辽宁,江西,河北),野茄 子,敝子(东北),道人头,刺八裸(河南),苍浪子, 绵苍浪子,羌子裸子,青棘子(江苏),抢子(安徽), 痴头婆,胡苍子(湖南),野茄(河北),猪耳,菜耳 (甘肃) 一年生草本.叶三角状心形或卵形,基出三 脉,糙毛.雄头状花序球状氵雌头状花序椭圆状, 内层总苞片结成囊状.瘦果熟时总苞变硬,外面 疏生具钩的刺.全国广布.生于低山丘陵和平原. 果苍耳子能散风湿,通鼻窍.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