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衡水金卷四答案

衡水金卷四答案


7.1
沙班说:“您说的话当然正确,粮草 官饷不足怎么办?”余阙说:“您只 管前往,这些东西不难获得。”
7.2
当初,余阙去世后,贼人认为他忠义,在 塘中寻找尸体,准备棺材把他收殓安葬在 西门外。
1、风波:指人世间的是非沉浮纠葛。 2、利锁、名缰:喻为名利所控制。柳永《夏云峰》词:“向 此免名缰利锁,虚费光阴。” 3、沧浪:这里代避世隐居。《楚辞· 渔父》:“渔父莞尔而笑, 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 兮,可以濯吾足”。王逸章句:“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 欣然自乐。” 4、伴赤松”句:赤松,指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史记· 留 侯世家》:“(张良)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 谷,导引轻身,”子房,即张良。 5、]“赋寒梅”句:何郎,指何逊,南朝梁的著名文学家。他 有《咏早梅》诗:“冲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是这首诗的 佳句。清江昉刻《何水部集》此诗下有注运云:“逊廨舍有梅 花一株,日夕吟咏其下,赋诗云云。后居洛思之。再请其任, 抵扬州,花方盛开,逊对花盘醒终日不能去。”瘦却:因日夕 吟咏而瘦。 6、“东风暗香”二句: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 浅,暗香浮劳月黄昏”。这里是从林诗中翻新出来的。
11.4 (1)特点:社会迅速发展,许多年轻人离开家乡,即使过 年都不回家,而家里的老人为了摆脱孤独,只好雇人与自己 团圆。 (2)看法:A这是时代特定的产物,从一个侧面表现城乡差 距缩小之后人们观念的变化,以及带来的影响。 B通过对老人行为的描写,表现关爱空巢老人的主题。当今 社会,空巢老人已经成为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希望乡村人 能够站在亲情的角度,多给老人一点关爱,给家庭多一点温 暖。 C乡下人去城里打工,城里人去乡下打工,是时代发展的正 常现象。
他稍微闲暇一点,就注释《周易》,率诸生 到郡学去参加讲学,让军士在门外听,使他 们知道尊君亲的道义,有古代良将的风范。 有人想拉余阙进入翰林院,余阙因为国家危 急,推辞没有去,他忠于国家的忠心,一向 就是这样不变的。他死时年五十六岁。这些 事被朝廷知道了,追封豳国公,谥号忠宣。
余阙重视经学,《五经》他都有传注。他写文 章很有气魄,能完全表达他想说的东西。当时 文风崇尚江左文风,轻视鲍照、谢灵运,庾信 和徐陵以下就更不要说了。当初,余阙去世后, 贼人认为他忠义,在塘中寻找尸体,准备棺材 把他收殓安葬在西门外。等到安庆归附朝廷, 皇上赞赏他的忠诚,下诏书在忠节坊立庙堂, 让官员每年按时祭祀。
12.2
(1)主线是“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的思想。 (2)儒家提倡“德治”“仁政”“中庸”,法家崇尚法 治,两者各有优点和缺点,在相互碰撞、融合的过程中, 最终形成了“儒法兼容”的思想体系。
(3)具体阐述主要运用对比手法。通过两种思想的对比, 表现出各自的长处和不足,突出了两种思想的本质特征。
12.3 (1)孟世凯对李尚师的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就作出整体 的概括。 宫长为则从李尚师的学术地位进行评价。 (2)从侧面突出了传主的贡献及其在学术界的地位,也 包含评价者及作者对传主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11.2 (1)作者运用衬托的手法。 (2)通过他周围的人对他的批评和嘲讽,从侧面表现出董阳 对当前的形势不了解,缺少生活实践。
(3)写乡村那些回家过年的人,从侧面印证了老人的话,表 现出这些“进城务工者”的鲜明特征。
11.3
(1)老人的笑容包含着一种无奈和遗憾。
(2)他将只有过年才回来的人叫“进城务工者”,这些人,在 老人眼中,已经是城里人,心里想的只是工作,却很少能够想 到家人。而且家里有活干,只能高价雇别人。 (3)作者的态度:“进城务工者”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无可厚 非;但因进城者而产生的种田问题和空巢老人问题等需要妥善 解决。
余阙号令严信,能与属下同甘共苦,但是,属下 稍微有一点违抗军令,就斩首来示众。余阙曾生 病不能料理事务,将士们都请求上天用自身(生 病)来代替他(生病),余阙听到(这件事), 硬是穿好衣戴好帽出来了。正值打仗,箭和垒石 如雨乱下,士兵都用盾牌遮蔽着余阙,余阙拒绝 说:“你们自己也是有生命的,为什么遮蔽我 呢?”
在黄河以南盗贼蜂起,攻陷郡县。至正十二年,到淮 东暂代中书职位,宣慰司改为都元帅府,治理淮西, 提拔余阙为副使、佥都元帅府事,率兵守卫安庆。在 这时,南方和北方音讯隔绝,兵源和食物都匮乏,他 到位才十日敌寇就到了,他抵抗击退了寇贼。于是召 集下属官吏和将领们商议屯田守战的计策,围绕边境 修筑堡垒营寨,选派精锐的士卒在外部保卫,在内部 耕种庄稼。第二年,春夏发生饥荒,人都相互吃人, 于是他捐献自己的俸禄制作粥来赈济灾民,保全性命 活下来的人很多。灾民失业的人有数万,都安抚了他 们。他向中书省请求,得到三万锭银子来赈济灾民。
12.4
(1)这是一种对社会、对历史负责任的生命情怀。
(2)历史是一面镜子,能够让我们在反思中提高自 己,完善自己。修史,可以进一步厘清历史的真实性, 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历史,并在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 (3)李尚师民间修史的事迹,为社会提供了关于历 史的更为清楚的认识,为当代治国与修身带来思想的 启迪。而在修史的过程中,他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 值。
8、(1)急,急忙;顿,马上。
(2)急忙打开名利之锁,马上解脱功名之缰。
(3)一个“急”字,一个“顿”字,充分表达 了作者疏解利锁名缰的急迫心情和急欲归隐 故园的情怀。 9、(1)作者居于山中,借该诗表达急欲归隐,返 回故园的情怀。 (2)前三句直接表达急于归隐的情怀。接着,从回 忆昔日家居生活开始叙理述怀,化用沧浪、赤松 子和何郎的典故,表明归隐和返回故里之心。最 后三句,化用前人诗句,描绘出清幽之境界 ,表 达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4)他的这种生命情怀,反映出新时期的社会心理, 具有积极向上的时代意义。
16
(1)注意保持情绪稳定。 (2)避免过度劳累。 (3)应注意腹部保暖。 17 独立创新是发展之本。
武汉大学也是中国名校之一,独立创新应该是学校 发展之本。在一份通知书上多动脑筋,体现自己的 特色,这也是创新的体现,不需要模仿别人。 相信武大会走出自己创新之路。
余阙,字廷心,唐兀氏人,世代居住在河西武威地区。他的父亲 沙剌臧卜,在庐州做官,于是他就成了庐州人。他年少时就失去 父亲,他教授学生来供养母亲,和吴澄的弟子张恒交往,学识每 天都有长进,元统元年,余阙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处理政 事严明,(连)阅历多的官吏都怕他。不久,被招到朝廷,应诏 担任翰林文字,后又转任中书刑部主事。因为不愿依附权贵,弃 官回家。不久,因为修订辽、金、宋三朝的史书又征召他,又进 入翰林院,担任修撰。(后)授予监察御史的职位,又改任中书 礼部员外郎,到地方上担任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恰逢莫瑶反叛, 右丞沙班担任统帅,坚决不亲自去(平息叛乱),没有敢责备他 的人。余阙说:“右丞应当前去,您接受天子之命成为州郡的重 臣,您不想着亲自带领人讨伐叛贼,竟然想身心安适!您应当 去。”沙班说:“您说的话当然正确,粮草官饷不足怎么办?” 余阙说:“您只管去,这些东西不难获得。”余阙下令取这些物 品,三天就都集中完毕,沙班就出行了。他又凭借集贤院经历的 身份被招入,调为翰林待制。后遭遇母亲去世,他回到庐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