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衡水金考卷五答案

衡水金考卷五答案

选择题
1B 2C 3A 4B 5B 6C
• 1B 解析:我国近百年的自由体新诗缺少传 诵的耐力,不讲韵律的是自由体新诗,而 不是所有的近代诗歌。 • 2C 解析:原文表述“便误以为外国诗歌一 律是没有任何格律的自由体诗”以问句形 式出现,只是猜测。 • 3A 解析:章太炎先生借“樵歌小曲”是说 明其有韵律,才得以流传的。
• (3) “母亲”是一个存在着畸形之爱的人。 (2分)在对待孩子回乡下的问题上,她有 两个担心,一是担心乡下不卫生,会影响 孩子的健康,二是担心孩子到处跑会发生 危险。(2分)在对待孩子和外婆 的态度上, 她都很苛刻,并且对孩子的爱远远超过了 对母亲的爱。(2分)
• (4)小说反映了现在对孩子教育中出现的 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吸取这些教训。不要 过于溺爱孩子,要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 要鼓励孩子亲近自然,让他们回到自然之 中,有自由自在的童话般的童年;要放开 手脚,让孩子自由成长,培养孩子的独立 意识。
• 4B 解析:嗣 动词 接续 继续做 • 5B 解析(5)韦弘机迎合皇帝的做法。(6) 是传主做官被武则天皇后排挤。 • 6C 解析 狄仁杰责备的是韦弘机说的“我 是机)回来后,唐太宗询问外 国的情况,他就呈上这本书。皇帝大为赞 赏,升任他作朝散大夫。(比 即 上 擢 各一分 ,大意一分) • (2)天下有道,百官奉行自己的职守,作 为辅佐的人,就考虑诤言进谏之事。(奉 职、辅弼、献 、替各一分,整体句意一分)
• 杜甫涂鸦现象,也给当下社会一个善意的 提醒:当下的教育如果能用孩子更容易接 受的方式来进行,才可能在他们心目中播 种下“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而不是无聊 感。对于李白、杜甫诗歌这样支撑起中华 民族传统文化的巨石,人们或许还是应该 教育孩子学会“仰望”,而不是视如玩物。
• • • • • • •
• 13 C 行色匆匆:形容出行时急急忙忙的 样子。A引火吹风:利用风来吹火,使火越 烧越旺。比喻从中煽动,挑起事端。应改 为“如火如荼”。B口诛笔伐:从口头和书 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贬义词, 语义重复。D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 14 D 解析:A成分残缺,在后面加上“--的作品”。B 句式杂糅,删去“的发生”, C 成分赘余,“提出”与“质疑”重复。 • 15 A • 16 “粉丝经济”和“明星经济”是相互依 存、不可分离的,没有粉丝就没有明星, 反之亦然。 • 17 我总会面对困难选择坚持,所以我就能 得到成功的收获;我时常想到朋友,所以 我从不觉得孤独。
• 12 (1)AD 解析 B日本人对茨威格的评 价和他作品中塑造女性形象之间没有因果 关系。C 原文中的“祭酒”只是个比方, 并不是高尔基实际担任的职务。E这篇传记 并没有记述茨威格一生的经历。 • (2)为下文写茨威格的魅力作铺垫;(3 分)衬托茨威格与古城堡和莫扎特同样伟 大。(3分)
• (3) • 一)茨威格让各年龄档次的读者都能找到 自己的影子。二)茨威格笔下生花,创作 出一大批丰美多姿、感情奔放而又命薄缘 悭的女性形象。三)茨威格最了解读者, 但又不曲意取悦读者。四)茨威格建立并 拥有稳定而又不断扩大的读者群。(6分) 每点2分。
• 8 首联中“绿”字用得好,一个“绿”字, 看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见作者驾轻 就熟的炼字功夫。(2分)首联两句以平易 质朴、明白如话的诗句,表现出在不知不 觉之间,春风悄然而至,带给漫山遍野一 片春色盎然的景象,为后面农家的春忙提 供了背景。(3分)
• 9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恬淡宁静的春日农村 风俗画。在社会安定时期,农民“日出而 作日入而息”的宁静生活正是诗人所向往 的生活。(3分)从诗题和内容看,诗人是 以一个旁观者的欣赏态度来赞美农家生活 的,表现了诗人与世无争的心态,和对宁 静生活的追求。
10 名句默写
• • • • 其恕乎 勿施于人 绿云绕绕,梳晓鬟也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建议同学们从今天起一天熟读两篇文言文 (必考的),一定注意名句默写的重点词。
• 11 (1) BD 解析 A 这个开头是为了表 现小说中的“母亲”畸形的爱,而不是为 了表现其对亲情的淡薄。C孩子到处跑是天 性的表现。E小说中并没有表现外婆的主张。 • (2)稻草人是全文的线索,小说围绕孩子 给稻草人穿衣展开了情节;(2分)稻草人 是乡下田间特有的事物,以此为题,点明 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背景;(2分)稻草人 有象征含义,象征了孩子对童话世界的向 往和爱玩、喜欢自由等天性。(2分)
立意参考 恶搞文化名人,就是拿民族未来开玩笑 尊重历史文化名人 以谦卑的心态传承传统文化 娱乐的底线 提高国民素质,教育有责 凝重的传统文化与浮躁的国民心理
• (4) • 示例一:茨威格是寂寞的。(1)他受到各 年龄档次的人们的崇拜,享有最多读者, 是“被翻译出版得最多的作家”,但在萨 尔次堡却没有他应有的位置,相比之下, 他是寂寞的。(2)他一生奔波流离,备受 迫害,他的灵魂是寂寞的。
• 示例二:茨威格并不寂寞。因为他一生创 作丰富,各年龄阶层的人们都读过他的作 品,为此他拥有一大批稳定的读者群,他 们都注视着他的作品。他和读者息息相关, 所以他并不寂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