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调查》节目分析

《新闻调查》节目分析

《新闻调查》节目分析
新闻传播学院10广电班黄露1006010138
节目形态
节目类型:深度新闻评论类节目。

《新闻调查》的成立时建立在《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上的。

当年由于《焦点访谈》节目播出时长太短,受客
观原因限制,对新闻的调查不能够太深入,所以为了要成立一档能够
深入调查新闻事实的栏目,《新闻调查》应运而生。

节目时长:45分钟,这较之前的《焦点访谈》多出了十几二十分钟,这使得记者对新闻的采访深度和报道的张度都有所提高。

节目播出时间:(首播)周六21:30-22:15,(重播)周日0:15-1:00、2:45-3:30、4:15-5:00 14:10—14:55
节目播出方式:录播形式。

节目口号: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背后的新闻。

节目定位:比《焦点访谈》更深层次的解剖社会问题的大型深度节目。

它以记者的调查行为为表现手段、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基本内容、以做真正的调
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崇尚理性、平衡和深入的精神气质。

拍摄方式:双机拍摄,一台拍采访对象,一台拍记者。

这样,一方面能够真实地记录下采访对象的行为言语,又能够客观地记录记者的提问和评论。

拍摄后期也可以在两个机位之间相间选取画面剪辑拼接,如此可使得
节目更加真实可信,提高了片子的记录性特点。

节目内容
选题:选题方向:《新闻调查》选取的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节目的选题。

主要有以下类型:1、全面深入的重大新闻事件背景调查2、国计民生改革热点话题难点疑点解惑3、大时代背景下一波三折的新闻故事。

例如,98抗洪三部曲,在《新闻调查》历史上留下了里程碑式的记录。

《保卫荆江》全国收视率排名第六,创下了《新闻调查》的收视纪录。

选题来源:l、观众来信、来电、来访、手机短信、电子邮件。

2、通讯员及固定“线人”
3、自主策划
4、内参资料
5、各部委新闻办
6、各地联动媒体信息通报
7、互联网
8、报纸、电台等其他媒体
叙事方式:1、《新闻调查》的叙事方式是多角度分析一个新闻事件,并进行递进式分析的。

比如当年《新闻调查》做了一期关于《宏志班》的节目,
就将人们的关注点引到了城市贫困的问题上,这对于当时社会只关注
农村贫困的问题是有突破性的,可以说它的叙事角度是很新颖的。


且该期节目的主持人白岩松还就此提出了一个很有突破性的问题,就
是“这些宏志班的孩子将来会不会成为‘明星’?”。

他就是这样一步
步深入到新闻事件的核心的。

2、当《新闻调查》选定一期节目的主题时,它会从中选择出最典型的
事件作为载体来深化主题,并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像讲故事一样去叙
说该事件。

该节目在讲述故事的时候还会把看问题的视角和最终的落
脚点放在事件人物身上,由此形成了“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
事人物化”的叙事方式。

调查记者:《新闻调查》中的调查记者都是有着极高的业务素质和述评能力的。

从早期的白岩松、王志到现在的柴静、杨春、长江等,他们不仅对题
材的把握能力以及现场评述能力很强,而且他们的提问尖锐程度绝不
低于国际水平。

在采访中总是能够不畏权势,勇敢地提出带有挑衅性
的问题。

采访:《新闻调查》采用的是当年《东方之子》的采访方式,强调平视、客观和带有一定之一色彩的访问态度。

倡导真诚、平等的谈话氛围,而不像当时很多节目采访会考虑到采访对象的社会地位而采用不同的采访态度。

节目的出产与运营
节目工种设置:制片人、记者、编导、摄像、录音、策划、秘书、制片、统筹、后期制作等工种。

节目运营制度:2003年9月18日开始,主持人中心制。

以柴静、杨春、长江三个记者为核心,成立了三个制作小组,记者对选题有自己的否决权,记者不想做的选题,编导不能立项,加大了记者在节目中的主导地位和影响力。

制作流程:选题遴选——选题申报——前期调查与拍摄——后期制作——样片送审——节目播出——总结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