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形、天气和气候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地形对我国影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由于地势西高东低,因此我国西部主要地形是高原,东部主要地形是平原
B.地形多种多样,造成我国耕地数量很少
C.因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所以我国东西之间交通非常不便
D.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附近的大河河段落差大,水流湍急,蕴藏着巨大的水能
答案 D
(2009·大连测试)读图,回答2~5题。
2.山脉①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
A.东侧为华北平原,西侧为黄土高原
B.东侧为东北平原,西侧为内蒙古高原
C.东侧为内蒙古高原,西侧为东北平原
D.东侧为黄土高原,西侧为华北平原
3.山脉②两侧地形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A.东侧为水稻,西侧为谷子
B.东侧为水稻,西侧为冬小麦
C.东侧为春小麦,西侧为水稻
D.东侧为冬小麦,西侧为谷子
4.山脉④两侧分别属于
()
A.东侧属长江水系,西侧属闽江水系
B.东侧属海河水系,西侧属黄河水系
C.东侧属珠江水系,西侧属长江水系
D.东侧属闽江水系,西侧属长江水系
5.关于四条山脉共同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条山脉都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B.四条山脉都位于两省交界处
C.四条山脉的东南侧降水比较丰富
D.四条山脉两侧的农业类型都不同答案 2.B 3.D 4.D 5.C
(2009·珠海模拟)下图为“沿106.5°E的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①地形区为
()
A.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渭河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 B
7.关于②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B.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答案 B
8.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
()
A.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C.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D.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答案 B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中。
请根据下列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回答9~10题。
9.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10.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共主要原因是
()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答案 9.D 10.A
读“我国西南部分地区7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造成①地和②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差异
B.海陆分布
C.地势高低
D.环流形势
12.③地气温可能为
() A.16℃ B.17℃ C.19℃
D.18℃
答案 11.C 12.B
(2009·汕头质检)读“我国110°E以东地区的月降水量(毫米)分布图”,完成13~
14题。
13.如果以月降水量大于100毫米为进入雨季的重要参数,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华南地区雨季开始得比江南地区早
B.6月淮河以南地区进入雨季
C.8月江南、华南降雨量少于黄河流域
D.9月我国雨季结束
14.分析我国降水分布特点,不可能由此图得出的结论是
()
A.东多西少
B.夏秋多冬春少
C.南多北少
D.降水季节变化北方大于南方
答案 13.B 14.A
读“山东丘陵地区等温线分布图”,完成15~16题。
15.造成等温线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季风
16.此时期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
A.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B.全国气温的极端值开始出现
C.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全国东西向温差达到全年最大值
D.我国在山东同纬度的西部地区出现极端最高气温
答案 15.B 16.A
二、综合题
17.读下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1)以及图中B点所在地区的气候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A处地形区的名称是,它在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义是(至少答出三项)。
(2)B处地形区的名称是,其成因是。
根据图1和图2所示资料,分析B所在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3)C处地形区名称是。
C所在地形区目前面临的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分析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4)C所在地形区工业结构按其优先重点发展的顺序是
()
A.有色金属冶炼、煤化学工业、电力、煤炭
B.煤化学工业、煤炭、有色金属冶炼、电力
C.煤炭、煤化学工业、电力、有色金属冶炼
D.煤炭、电力、有色金属冶炼、煤化学工业
答案(1)秦岭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800 mm等降水量线等
(2)渭河平原地层断裂下陷形成的地堑有利条件:①地势较为低平(多数地区海拔在500米左右),有河流经过(河谷地区),灌溉便利,土壤肥沃;②暖温带,夏季气温较高,雨热同期。
限制性因素:①冬季气温较低(最低气温低于0℃);②年降水量较少。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育;夏季多暴雨;气候干旱。
②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露天开矿等。
(4)D
18.读下图及表,回答问题。
图中各点的相关资料
(1)说明造成①、②两地年均温差异及①、③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2)分析④地降水量高于⑤地的原因。
(3)分析⑥、⑦两地年均温接近,但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
答案(1)②地纬度比①地稍低,但其地势高,故年均温较①低;③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非季风区),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故降水量小于①地。
(2)④地地处我国西南,由于季风的影响,可接受部分来自太平洋的水汽,也可接受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⑤地处于内陆,水汽来源少,所以④地降水量远高于
(3)⑥、⑦两地纬度及海拔均接近,故年均温接近。
但⑥地位于面向太平洋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⑦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雨影区),降水量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