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医学论文: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相关护理进展

护理医学论文: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相关护理进展

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相关护理进展摘要: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现代生活节奏以及人口老龄化等社会的变化,便秘现象在现代人中越来越常见,并且成为了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

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很多种,例如全身疾病、神经源性疾病等等,这种便秘类型也被称为继发性便秘。

如果便秘不存在器质性病变则将其称为功能性便秘。

在实际情况中,很多患者会滥用激活泻药,进而引发结肠黑变病和泻剂性肠病,且前者与结肠癌的发生有较大关系,因此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也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

本文首先分析了引发老年人便秘的原因,其次就护理措施展开详细阐述,包括心理状态,物理方式改善胃肠功能,药物指导,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老年人;功能性便秘;护理措施;危险因素;危害;分析1老年功能性便秘的危险因素1.1心理因素对于老年人来讲,其中大部分均会存在很多慢性疾病,且随着这些慢性疾病病情的发展,病程逐渐变长,也导致老年人出现多种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例如焦虑、抑郁等。

车彩娥[4]的研究表明,当老年人患有功能性便秘时,机体直肠对容量刺激的反应性会明显降低,造成便意缺乏。

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的进一步加重也会提高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直肠感觉阈值[5],致使患者盆底肌群的紧张度进一步增加,大大增加了排便困难。

功能性便秘患者存在明显的负面情绪时也会加重病情,二者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舒卫丰等[6]研究发现,功能性便秘患者会改变自主神经活动,造成胃肠分泌异常和胃肠运动失常等多种症状。

1.2药物因素崔立娜[7]研究发现,影响老年人便秘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钙离子拮抗剂,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患者使用药物之后引发功能性便秘的风险几率将高出没有使用药物的患者,左甲状腺素钠和布洛芬[8]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便秘发生。

对引发便秘的药物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抑酸药、安定类药物、抗胆碱药、抗抑郁药以及精神病药等[9],这些药物的过量和长时间使用将导致机体肠道内水分减少、脱水,进而引发功能性便秘。

1.3生理因素老年人的胃肠吸收和消化能力下降,各个组织器官都处于衰退状态,当食物长时间停留在胃肠时,将会吸收水分,导致粪便干燥[10]。

另外,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机体的肌力也会逐渐减弱,胃肠道蠕动进一步减缓,造成粪便运动缓慢,进而引发便秘。

1.4生活因素由于咀嚼功能下降、牙龈萎缩、牙齿脱落等多种因素,老年人也会改变饮食结构,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大大降低,变成食物残渣少、比较精细的食物[11]。

这也造成老年人膳食纤维不足,对其排便造成很大影响。

另外,由于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以及老年人多种慢性疾病的原因,大部分老年人都没有充足的运动量,大多喜静懒动,减慢了肠道蠕动,导致便秘[12]。

2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护理措施2.1调整心理,降低直肠便意感觉阈值据相关研究认为,抑郁和焦虑情绪对便秘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13]。

护理人员应努力与患者创建一个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认真耐心倾听患者倾诉,掌握其内心真实想法[14]。

还应该与患者家属多交流沟通,使其掌握和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多强调便秘的可治疗性;此外还可以对患者及家属讲解成功病例,减轻其心理负担,消除疑虑,树立能够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15]。

2.2物理方式改善胃肠道功能2.2.1局部按摩在黄冬梅[16]的研究中,采用了仰卧起坐、便秘医疗操、腹部按摩等的运动疗法对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护理,其结果显示患者的便秘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从右下腹开始沿着结肠蠕动方向进行腹部按摩,逐渐增加力度,达到腹部下陷1~2cm,按摩时间在餐后30min为宜,10~15min/次,2~3次/d[17]。

2.2.2适当运动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应该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腹肌力量,避免久卧久坐[18]。

比较适合其运动的项目包括保健操、太极拳、散步等等,这些运动都可以促进食物代谢,刺激胃肠蠕动,增强肌力,减少食物滞留,起到预防和改善便秘的效果。

2.2.3定时排便护理人员应该帮助老年患者形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可以在每天清晨起床或早餐之后进行排便。

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应要予以充足的时间并做好隐私保护[19-20];在排便时也要尽量让患者保持蹲的姿势。

2.2.4合理膳食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制订出富含营养的饮食方案,多嘱咐其摄入含有膳食纤维的食物,例如韭菜和芹菜等[21]。

对于牙齿不好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指导家属将水果切成小块薄片,将食物切细煮烂,保证患者的饮食规律性,做好家属的饮食指导工作,在患者饮食习惯基础上为其搭配富含营养的食物,还要确保拥有足够的食物摄入量,对肠壁神经加以刺激,进而促进肠蠕动和排便[22]。

2.3药物指导护理人员应告知老年患者如果出现便秘症状,应该及时就诊,并且严格按照医生指导服用药物,不能滥用泻剂。

通常情况下尽量不要使用泻剂,如果必要可以采用盐水灌肠或选用缓泻药对患者进行治疗。

林鹏瑛等[23]的研究中,采用中药、开塞露等不同灌肠方法对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加以治疗,由研究结果发现开塞露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灌肠液,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因为开塞露不仅具有较强的润滑作用,而且很难被肠道吸收,加上作用时间较短,对患者身体没有较大负面影响。

3结语综上所述,功能性便秘已经逐渐成为影响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症,其发病因素包括负面情绪、药物因素、生理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因此必须加强和重视对患者的综合护理措施,不仅要使其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也要保证患者饮食的合理搭配,还要嘱咐患者进行适量运动,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老年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幽默风格关系分析摘要:通过对240名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幽默风格的关系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个体心理健康与幽默风格的相关关系以及性别、学科类型、年级对幽默风格的影响。

结果,性别上有差异的是嘲讽型幽默风格(t=-3.86,P<0.01)和自贬型幽默风格(t=0.04,P<0.01);亲和型幽默风格在学科类型上有显著差异(t=-2.03,P<0.05);嘲讽型幽默风格在年级上有差异(F=4.595,P<0.01);在心理健康得分情况上有差异的是在嘲讽型幽默风格(t=3.47,P<0.01)和自贬型幽默风格(t=5.59,P<0.01);亲和型幽默风格与心理健康存在正相关,自强型、嘲讽型和自贬型幽默风格存在负相关。

关键词:心理健康;幽默风格;相关;研究大众眼里常常把幽默看成有益的,然而,支持这一观点的理论却少之又少。

近年来有研究者指出并非所有的幽默都对身心有益,像敌意、挖苦、嘲讽或者黑色幽默以及病态笑话的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值得令人怀疑[1]。

有亲和型、自强型、嘲讽型和自贬型四种幽默风格。

亲和型幽默风格能够增强群体的凝聚力,是用来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幽默。

表现为亲和型幽默风格的个体是以一种可容忍或者可接受的方式与人开玩笑并娱乐他人;自强型幽默风格是指个体在生活中保持幽默,即使面对困境也会以乐观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嘲讽型幽默风格是指讽刺、批评和嘲笑他人的,个体在表达幽默时不会顾及对方感受,一味通过贬低他人来提高自己,会引起他人不满的情绪,不利于产生良好的交往,从而影响心理健康;自贬型幽默风格是指个体过度自嘲和贬低自己以及负面情绪的防卫性否认倾向[2]。

提升自己的幽默感,可以有两种后果:一种包容自己并且对他人无害,增强了吸引力,也提升了健康水平;另一种是以伤害与他人关系为代价的幽默。

大学生的性别、专业、年龄不同思考问题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思维不同采用的幽默方式会不一样。

研究可以关注不同的性别、专业、年龄的大学生在幽默感上存在的差异。

研究大学生的幽默风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让个体正确使用幽默,从而达到真正的心身健康,为大学生能够培养健康积极的幽默风格提供依据。

幽默可以给他人带来欢乐,更容易和别人相处,可以很好避开交往中与他人的矛盾。

幽默还可以使人产生积极情绪,使个体更愿意接纳自我。

培养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使学生保持乐观情绪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工作。

将大学生从不良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点。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待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从各个方面寻找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在认知心理学的领域中,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可的就是Martin,PuhlikDior,Gary等人的理论。

他们将幽默分为四种风格:亲和型幽默风格、自强型幽默风格、嘲讽型幽默风格和自贬型幽默风格。

前两个幽默风格具有积极意义,后两个幽默风格对健康具有潜在危害[3]。

因为东西方在文化上是有差异的,所以东西方的人对幽默的理解会有不同,所以有中国的学者对幽默风格量表进行了修订,使幽默风格量表本土化。

幽默对心理健康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取决于幽默风格。

幽默可起到心理的调节作用,能够正确认识并使用幽默尤为重要。

倾向于亲和型幽默风格与自强型幽默风格的个体会更受人们欢迎,使人们内心真正愉悦,降低孤独感。

在与他人交往时嘲讽型幽默会使对方感觉到敌意或者是给对方留下负面印象。

个体在不知不觉中就树敌不少,会产生人际关系问题。

自贬型幽默风格的个体由于过度贬低自己,导致自己不自信,提高了抑郁水平,产生负面情绪。

身体、心理健康相互影响,心理健康状况不好会导致身体出现问题,身体出现问题,心理会越发不健康,恶性循环,导致个体持续处于消极状态。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而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又因为不同的幽默风格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不同影响。

所以研究了幽默风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引导人们正确适当使用幽默,不要使幽默感成为自己的短处,从而促进心理以及身体的健康。

大学生随着年纪的增长,经历也会更加丰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

个体的生活环境有不同,所遇到的事情也是大有不同的,那么面对问题的处理方法也会不同。

关于心理健康与幽默风格关系的研究,心理学学者们对被试幽默风格的研究主要是在年龄、性别、专业、地区等方面,对被试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是在生源方面研究。

以上研究均有显著差异。

此次研究的被试主要集中于中国的西南地区,对陈国海等人的理论进行验证。

幽默可以调节心理健康状况,重视对幽默风格的研究,正确认识幽默,是否能够进一步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

心理健康与幽默风格之间的关系是此次研究的主要内容。

1方法1.1被试在乐山师范学院在校大学中,随机选240名大学生。

对这240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与幽默风格关系的研究,问卷共发放240份,收回有效问卷23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7%。

其中男生107人,女生127人;文科122人,理科112人。

大一学生77人、大二学生69人、大三学生46人、大四学生42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