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护理体会

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护理体会

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4-08-15T15:27:39.2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6期供稿作者:陈艳[导读] 主要护理问题排便异常:便秘;焦虑与病情反复、影响生活质量有关;知识缺乏:缺乏与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

陈艳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 154100)
【摘要】目的:浅谈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护理体会。

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8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细心护理,37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1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

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对患者早日痊愈,恢复正常的生活起关键作用。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6-0276-01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排除肠道、全身器质性病因的功能性疾病,是由于生活规律改变、情绪抑郁、饮食因素、排便习惯不良等因素所致的原发性、持续性便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便秘类型,又称其为习惯性便秘或单纯性便秘。

随着现代化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逐年增多,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某些心脑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的诱发因素。

据流行病学统计,老年人的功能性便秘患病率约为20%,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平均患病水平,其中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患病率高达80%。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功能性便秘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而在儿童便秘中,功能性便秘占90%以上[1]。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患者资料,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收治功能性便秘患者38例,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14岁~48岁。

1.2结果:38例患者经过护理后康复率高,已经有37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满意出院,1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继续留院接受观察护理。

2 护理
2.1主要护理问题排便异常:便秘;焦虑与病情反复、影响生活质量有关;知识缺乏:缺乏与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

2.2护理目标患者排便型态基本正常,能描述预防便秘的措施和治疗便秘的方法。

患者焦虑程度减轻,配合治疗及护理。

了解本病的有关知识。

2.3护理措施
2.3.1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自卑心态;加强心理健康宣教,建立积极应对策略;缓解负性情绪,重建康复信心;优化医疗环境,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2.3.2饮食护理
(1)充足的水分摄入:多饮水,尤其每天清晨饮1杯温开水或盐开水可有效改善便秘,但应注意饮水技巧,即饮水宜大口多量,晨起空腹饮温开水300~400ml,分2~3次饮尽,每日摄入充足的水分2000~3000ml。

(2)摄取足够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具有亲水性,能使食物残渣膨胀并形成润滑凝胶,达到增加粪便容积、刺激肠蠕动的作用。

因此,便秘患者可增加干豆及粗粮类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的摄入[2]。

(3)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定时进餐,且饮食要冷热适当,不可过冷过热,不可进食高盐食物,不偏食,避免过食辛辣、煎炸、甜食、零食、浓茶等饮食,勿暴饮暴食。

合理搭配食物,增加食欲,适当增加花生油、芝麻油等摄入以润滑肠道。

苹果和柿子含有较多鞣酸可导致便秘,不宜多食。

2.3.3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规律的排便习惯有助于预防便秘。

功能性便秘的患者,应指导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即无论有无便意,每天均应定时排便,排便时注意力集中,排便最佳时间是早餐后,蹲厕时间一般10~20min为宜。

便秘者应避免过久无效排便,以免导致脱肛、痔疮等。

2.3.4用药指导指导或协助患者正确使用简易通便法,如使用开塞露、甘油栓等。

并在药物注入直肠内后尽量保留药物,观察用药后疗效。

向患者解释长期使用缓泻剂的后果及可能会引起便秘的药物,让患者尽量避免使用。

2.3.5记录大便的次数、性状及颜色
2.3.6并发症处理及护理功能性便秘可能对全身健康状况有影响,甚至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

过度用力排便,可引起心脑血管意外,如心绞痛、心肌梗死,需要积极医疗干预抢救;较长时间蹲位排便后站起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而晕厥和跌倒,重在预防跌倒发生;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可因粪便滞留压迫致排尿困难和尿潴留,需及时导尿;严重便秘者可使老年人已薄弱的腹壁发生各种类型腹壁疝或加重疝的病情,需手术治疗;长期严重便秘后肠腔内毒素过多吸收能够引起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下降,以及头痛、头晕、食欲不振、失眠等[3]。

3 讨论
诊断要点:病史分析及辅助检查:详细的病史分析,明确发病原因,同时需排除肠道或全身器质性病变以及药物因素所致的便秘。

全胃肠道钡餐检查和电子结肠镜检查对排除器质性病变,确立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是必要的。

结肠通过时间检测对诊断有帮助,同时还能对功能性便秘进行分型判断。

诊断标准:一般采用罗马标准,即在过去的1年里至少3个月连续或间断出现以下2个或2个以上症状:至少25%的时间内有排便费力;至少25%的时间内有粪便干结;至少25%的时间内有排便不尽感;至少25%的时间内排便时有肛门阻塞感或肛门直肠梗阻;至少25%的时同内排便需用手法协助;至少25%的时间内每周排便少于3次。

同时要求不存在稀便,也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参考文献
[1] 李桂荣;王英凯;唐岚;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12期
[2] 张小蓉;功能性便秘的护理现状[J];吉林医学;2010年27期
[3] 陶红;王君俏;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06年05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