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夫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诵读,涵咏诗句,体会《楚辞》语言的美。
能力目标:1、以意逆志,解读诗歌中的意象,感受此诗表现的凄美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2、分析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
情感价值感受屈原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体会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1、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熟读文章,理解诗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其主旨。
教学难点1、根据文中的感情线索,体会湘君情感变化,感受此诗表现的凄美意境。
2、理解屈赋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比兴特征。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哭,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
二、作者简介(1)芈姓,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约前340—约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杰出政治家,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1953年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2)作品23篇《离骚》:代表作,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具有道家色彩《九歌》(11篇)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是屈原据汉族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过的,诗中有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神人恋歌。
《九章》(9篇)依王逸《楚辞章句》的次序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招魂》:模仿民间招魂习俗写成的,具“九歌”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
《楚辞》的《九歌》,是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
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国殇》一篇,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的将士;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哀伤。
作品特点•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想象丰富、意境神奇•巧用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
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
以佩戴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作品形式:参差错落,灵活多变。
•作品语言:采用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
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三、文体知识《楚辞》:西汉刘向搜集屈原、宋玉以及汉代仿效屈原辞赋的作家的作品共16篇编辑而成。
其中屈原的作品最多,价值最高。
《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
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我国诗歌史上“风”“骚”并称,“风”指《国风》,“骚”指《离骚》。
楚辞体:战国时期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创新的一种新诗体。
因《离骚》是楚辞中最伟大的作品,所以楚辞也称“骚体诗”。
特点:➢篇幅较长➢句式参差灵活➢多用“兮”字四、诵读课文(1)播放朗读视频(2)PPT展示生字词渚(zhǔ) 眇(miǎo)薠(fán) 罾(zēng)蘋(pín)芷(zhǐ) 澧(lǐ) 澨(shì)潺湲(chányuán) 葺(qì) 荪(sūn) 橑(lǎo) 楣(méi)薜荔(bì lì)擗(pǐ) 櫋(mián)庑(wǔ) 嶷(yí)袂(mèi) 遗(wèi)褋(dié) 搴(qiān) 汀(tīng)五、研读文本(一)赏析第一节1、翻译第一段帝子降兮北渚,湘夫人降临在北洲之上,目眇眇兮愁予,极目远看啊,使我发愁。
袅袅兮秋风,萧瑟的秋风啊,徐徐地吹拂着,洞庭波兮木叶下。
洞庭湖扬起微波啊,落叶飘零。
登白薠兮骋望,站在长满白薠的地方啊,纵目远望,与佳期兮夕张。
我与佳人相约啊,今晚张设罗帐。
鸟何萃兮蘋中,鸟雀啊,为何聚集在水草之处,罾何为兮木上?鱼网啊,为何挂结在高高的树梢之上?2、朗读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瑟瑟秋风,浩渺的秋水、萧萧落叶勾勒出一幅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湘君伤感惆怅的心境。
(融情入景,情景交融)2)找出本段中运用比兴手法的诗句,并说说诗句的含义以及作者抒发的感情比兴手法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幻想,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场景:鸟儿聚集在水草上,渔网则被挂在树上。
这是比喻湘夫人终于没来,种种费心都不过是瞎张罗。
表现男主人公的伤心和失落。
(二)赏析第二节1、翻译第二段沅有芷兮澧有兰,沅水有白芷啊,澧水有幽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
荒忽兮远望,深思恍惚啊,放眼远眺,观流水兮潺湲。
只见那流水啊,缓缓流淌。
2、“沅有芷兮澧有兰”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含义?1)比兴2)芷、兰象征高洁的君子,用来赞美湘夫人。
3)沅水有芷的陪伴,澧水有兰的陪伴,可是公子没有如期赴约,表达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
(三)赏析第三节1、翻译第三段麋何食兮庭中?麋鹿为什么来到庭院觅食?蛟何为兮水裔?蛟龙又为何在水边游荡?朝驰余马兮江皋,清晨,我策马驰骋在江边高地,夕济兮西澨。
傍晚,却又渡过西面的水湾。
闻佳人兮召予,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我来相聚将腾驾兮偕逝。
我将飞快的驾车啊,与她同行远去筑室兮水中,在那绿水中,构筑宫室啊,葺之兮荷盖。
修盖房屋啊,用那翠绿的荷叶。
荪壁兮紫坛,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院播芳椒兮成堂。
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
桂栋兮兰橑,桂木作屋梁啊,兰木为房椽,辛夷楣兮药房。
辛夷装饰门楣啊,白芷装饰卧房。
合百草兮实庭,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芳馨兮芜门。
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
九嶷缤兮并迎,九嶷山的众神啊,纷纷出来迎接湘夫人,灵之来兮如云。
神灵们一起降临啊,如云彩满天。
(2)找出本段中运用比兴手法的诗句,并说说诗句的含义以及作者抒发的感情“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自身的尴尬处境。
(3)第三自然段中湘君为湘夫人装饰爱巢的文字,运用了古诗中哪些常用手法,表现了湘君怎样的思想感情?铺陈(赋)1)尽力地装饰爱巢,表现了湘君如痴如狂的心绪及对爱的执着和真诚。
2)香草代表美人,突出湘夫人的美丽高洁。
(四)赏析第四节(1)翻译第四段捐余袂兮江中,我把那衣袖啊,抛到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又把你赠我的单衣啊,扔到澧水旁。
搴汀州兮杜若,我却又到平坦的小洲啊,采摘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将把它馈赠给远方的人。
时不可兮骤得,见面的机会啊,不可轻易得到,聊逍遥兮容与。
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2)湘君为什么要把衣袖、单衣抛向水中呢?这衣袖、单衣本不是湘君自己的,而是湘夫人送给湘君的信物。
因此,湘君把他它珍爱的穿在身上来赴约,但想不到湘夫人没有来赴约。
因而湘君心里对湘夫人有些抱怨,一气之下就把这些信物抛弃了。
(3)那为什么他又要采摘杜若送给湘夫人呢?这是因为抱怨是一时的,挚爱才是根深蒂固的。
所以他很快就回心转意了。
(4)“搴汀州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多香草?表达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六、整体感知1、诗歌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几个?抒情主人公是谁?湘君和湘夫人这首诗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
2、诗歌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讲的是湘君和湘夫人的神恋故事,是由一次约会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出的悲剧。
3、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幽怨、哀婉4、诗歌是如何表现这个幽怨、哀婉的苦恋故事的?①融情入景,以景染情②因情造景,象征寓意③香草美人,寄予理想5、湘君的“愁”源于爱而不见的爱情悲剧。
除此之外,诗歌是否别有寓意?有人认为,《湘夫人》表现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屈原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屈原当时正被楚王流放,心情忧伤,但仍期盼楚王能回心转意。
湘君期约难遇的悲剧情景,可以联想到屈原一再被楚王疏远、流放的遭遇。
湘君身影,叠印着屈原“行吟江畔”的“上下求索”形象。
这首诗隐喻了诗人不被楚怀王所知,不能返回朝廷的不幸遭遇。
明确:湘君与湘夫人约期难遇的惆怅失落屈原一再被楚王疏远流放的哀怨痛苦。
湘君在沅澧两岸徘徊、追寻屈原“行吟江畔”、“上下求索”湘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的执著追求屈原对政治理想、复兴事业的九死不悔;湘君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的“逍遥容与”屈原在人生坎坷路途中的宽解自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