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无土栽培草莓操作规程1 品种选择选择耐低温、弱光且休眠浅的品种,如丰香、女峰、宝交早生等。
2 培育壮苗无土栽培选用的壮苗标准一般为:成龄叶5~7片;新茎粗1cm以上;苗重30g以上;根系发达,一级侧根25条以上;叶柄粗短,长15cm左右,宽3cm左右;花芽分化早,发育好;无病虫害。
2.1 母株选择选择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无毒原种苗、一代苗或二代苗为繁殖生产苗的母株。
2.2 苗期管理5月下旬至6月匍匐茎抽生期,母株抽出匍匐茎后,定期检查,疏理匍匐茎蔓使其伸展均匀,保证通风透光,去除后期抽生过密的匍匐茎。
育苗钵育苗一般用口径10~12cm、高10cm塑料营养钵,内装疏松、保水性透水性均佳、不带病菌的基质(如树皮堆肥:蛭石:草炭= 3:6:1)。
匍匐茎苗2~3叶时,将营养钵放在植株旁,不剪断匍匐茎将小苗压入营养钵内,每天浇水,保持基质湿度60%~80%使其生根。
20天后,剪断匍匐茎,集中管理。
假植后用遮阳网遮光,中午不萎蔫时即可撤掉(大约3~5天)。
撤掉遮阳网后即浇营养液,营养液配方可采用山崎草莓配方,初期用1/2剂量(EC=0.4),假植成活后10天营养液EC提高到0.8(1个剂量)。
8月下旬至9月初(假植1个月左右),停浇营养液改浇水。
2.3 病虫害防治假植成活以后,定期(一般7~10天)喷药预防病虫害。
主要防治对象为炭疽病、蚜虫及夜蛾类害虫等。
炭疽病可用60%炭必灵1200~1500液,50%多菌灵、溴菌腈、福美双800~1000倍液等;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乐斯本2000倍、三氯杀螨醇1500倍等;防治夜蛾可用90%晶体敌百虫1.2~1.5kg/hm2、10%氯氰聚酯乳油450~600ml/hm2、75%拉维因可湿性粉剂450~600g/hm2等。
注意轮换使用药剂以防害虫产生抗药性。
3 定植9月下旬定植,株行距15×20cm。
定植后1周内浇清水。
10月中下旬扣棚。
4. 定植后环境管理4.1定植初期白天温度25℃~28℃,夜间温度10℃~15℃,最低不低于8℃。
当植株第二片新叶展开时用5mg/kg~10mg/kg赤霉素处理,每株喷5ml,隔周再喷一次,结合人工补充光照,使光照强度不低于1 500lux,光照时间8h~10h,补光时间15d~20d。
4.2现蕾期白天温度20℃~25℃,夜间10℃左右,此时夜温不宜过高,否则雌雄蕊生长发育受影响,畸形果增多。
4.3开花期适宜温度20℃左右,最低温度不低于10℃。
如果温度低,花药不能散发,室内温度不能过高过低,否则影响受精。
花粉发芽适宜温度为25℃~30℃,开花授粉受精时白天23℃~25℃,夜间8℃~10℃。
采取蜜蜂辅助授粉,每栋温室(300m2)养一箱蜜蜂,利用蜜蜂传粉可提高座果率。
放风时室内温度应掌握在13℃~20℃,这时温度也适合蜜蜂活动,如温度高要适当放风。
温室内湿度控制在70%以内,如湿度过高,晴天中午适当通风散湿。
4.4 果实膨大期此期间温度要求低些,这样可使果重增大,一般白天应掌握在20℃~25℃,夜间6℃~8℃为宜。
4.5果实采收期白天20℃~25℃,夜间5℃~7℃。
日光温室的温度增加是靠白天日光透过薄膜射入室内,增加室内温度。
室温的高低要通过揭盖棉被等覆盖物和打开放风口的大小来调节。
具体做法是当室外温度低时,室内需增温和保湿,棉被等覆盖物要晚揭和早盖,放风口要小;温度过低,甚至不打开放风口。
当外界温度高时,棉被等覆盖物要早揭晚盖,打开放风口要大些,放风时间长些。
注意要根据具体情况来掌握。
保证草莓正常生长的最低气温要5℃以上,地温10℃以下会抑制根系的生长。
5 营养液管理营养液配方见下表。
5.1 配制方法①水质与营养液配方:在配制营养液前要对当地水质进行测试分析,根据其中的离子浓度对营养液配方进行调整。
②据营养液槽大小,按上述配方用量乘以所需配制的营养液体积,即为所加入的肥料量。
5.2 肥料量营养液的配制程序①配微量元素母液。
Fe在pH值高时易变成不可溶的沉淀物,可用ED-TA二钠与硫酸亚铁混合配制成螯合铁,单独保存。
其它微量元素分别溶化后混在一起保存,每次配量可供10t营养液使用的螯合铁和微量元素母液。
②加水,调酸,在营养液槽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浓硫酸调节水的pH值到5.5~6.5。
③称取含大量元素的各种肥料,分别溶解后倒入营养液槽中。
④按比例加一定量的螯合铁和微量元素母液,搅拌均匀。
⑤用酸度计和电导仪测定营养液的pH值和电导率,鉴定是否符合要求。
5.3 营养液的管理①配方管理:缓苗期(1周时间)为促进发根浇清水即可。
缓苗至开花结果初期,水耕栽培用1/3配方2营养液,结果盛期~采收末期用1/2配方2营养液;基质栽培用全量配方1营养液。
②浓度管理:电导率代表营养液中离子的总浓度,要定期测试。
当电导率值高时,要加水稀释,反之要补充肥料保持电导率在标准值范围。
缓苗至开花结果初期EC1.3,结果初期至末期1.6。
③酸碱度管理:草莓要求营养液pH值在5.5~6.5之间,由于根系选择性地吸收阴、阳离子,以及受环境温度等影响,导致营养液pH值变化较大,据测定每周营养液的pH值升高0.8~1.0,同时调节营养液pH的间隔时间不能多于7天。
④营养液更换:由于草莓生长过程中其根系会向外分泌一些化学物质(包括一些有害分泌物),这些物质过多积累会影响根系的正常生长。
为了避免污染和根系分泌的有害物质的积累,营养液每隔一个月更换一次。
6 植株调整每周去一次老叶。
草莓旺盛生长时期,一般除保留主芽外还要保留2~3个侧芽,植株上全部侧芽全部去除,还要及时去除老叶和匍匐茎。
每株着生的花果量要根据植株生长情况来决定。
生长旺时,每株第1序留10~12个果,第2序留3~5个果。
7 果实采收及商品化处理7.1草莓采收期根据不同品种的成熟本色和特征掌握果实采摘期。
长途运输果实可在七八成熟(果面2/3着色时),市场鲜销果实应在九成熟。
7.2草莓采摘在气温较低时进行(一般早晨),用指甲掐断果柄,留柄宜短,勿伤及萼片及果面,轻采轻放,盛放容器壁要光滑柔软,避免机械损伤。
7.3果实分级特等品:果实完整,良好,新鲜洁净,无刺伤、药斑、病虫害,无异味,果形端正,颖片完全,可溶性固形物8%以上,单果重不低于20g。
一等品:果形正常,新鲜洁净,无刺伤、药斑、病虫害,无异味,颖片完全,可溶性固形物8%,果面缺陷面积不超过0.1cm2,单果重在15g以上。
二等品:果形稍不整齐,无畸果,允许轻微缺陷面积不超过0.15cm2,单果重8以上,可溶性固形物8%。
7.4果实包装、运输、贮存包装:采用符合GB6543的瓦楞纸箱包装,箱侧面有通气孔,箱规格可分为2.5Kg、5 Kg、7.5 Kg和10 Kg包装,草莓小包装可用透明PVC盒,规格为0.1Kg、0.25 Kg、0.5 Kg包装。
运输:草莓运输中应轻装轻放,防止碰撞和挤压,运输工具必须整洁,并有防日晒、防冻和防雨淋的设施。
贮存:草莓应贮存在整洁的库房中,在2~4℃的气温下进行预冷,保鲜2~4天。
8 病虫害防治在病虫害防治上要贯彻无公害生产技术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
采用低毒、低残留农药。
白粉病:用25%粉锈宁2 000倍液进行防治。
灰霉病:可用40%速可灵500倍液,50%速可灵800倍液进行防治。
蚜虫:用黄板进行诱杀,或大功臣1 500倍液进行防治。
8.1白粉病从苗期开始,特别是从定植到开花前,要定期喷药预防,7-10天喷一次药。
可选用以下药剂: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2000倍液,10%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0%特富灵1500-2000倍液,灭螨猛可湿性粉剂2500-3500倍液。
草莓花期以后若发生白粉病,可每667平方米用45%百菌清烟剂200-300克,或15%速克灵烟剂100-200克,进行熏蒸灭菌。
8.2炭疽病在现蕾前主动进行预防,或在病害始发阶段进行药剂防治,10天喷药一次。
可选用以下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克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敌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8.3灰霉病从现蕾至花前可喷药防治,7-10天一次,药剂应轮换使用。
可选用以下药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00倍液,10%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敌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抑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等量式波尔多液200倍液,50%施佳乐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0%克霉威可湿性粉剂400倍液。
草莓果实大量成熟时,若发现病害,可用45%百菌清烟剂(每667平方米用200-300克),或20%速克灵烟剂(每667平方米用200-300克),或20%速克灵烟剂(每667平方米用80-100克),进行熏蒸灭菌。
8.4其他病害黄萎病、青枯病、疫病等,发现病株带土清除,然后进行土壤消毒。
叶斑类病害可参照炭疽病防治。
附:草莓无公害生产推荐农药及生长调节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