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实证分析

我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实证分析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8(1):64~68R eview of C hina A 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收稿日期:2005211202;修回日期:2005211229。

 作者简介:高雄伟,(1973—),男,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理论与农村金融政策、农业经济管理。

 3通讯作者:董银果。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增长方式与监督保障体系研究”(项目编号:70073025)和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项目“西部生态环境重建中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效率评估与宏观监督体系研究”(项目编号:02JA79004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农业经济】我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实证分析高雄伟, 张立勇, 董银果3, 罗剑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摘要:通过我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规模与结构的实证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财政对农业投资,加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政策建议: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教育与技术推广、质量标准与市场信息等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采取积极措施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实施区域援助计划,对受灾或贫困地区农业进行大力扶持;结合国家开发战略,实施环保农业,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关键词:财政农业投资;实证分析;政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864(2006)0120064205D e m on stra ti on Ana lysis of F i n anc i a l Funds to Agr i culture i n Ch i n aG AO Xi ong 2wei,Z HANG L i 2y ong,DONG Yin 2guo,LUO J ian 2chao(College of Econom ics and Manage ment,Northwest Sci 2Tech University of Agriculfare and Forestry,Shaanxi Yangling 712100,China )Abstract:I n this paper,the scale and structure of financial invest m ent t o agriculture were analyzed,and s ome counter measures are given t o p r o mote agriculture econom ic devel opment:continue t o enlarge the invest m ent on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educati on and technol ogy extensi on,quality standardizati on and infor mati on services syste m constructi on t o i m p r ove the p r oducti on conditi ons and agricultural comp rehensive ability;Adjust agriculture p r oducti on structure aggressively,support the agriculture modernizati on devel opment;I m p le ment assistant p lan t o support the agriculture on poverty area or the area be hit by a natural cala m ity .;Combine nati onal devel op ing strategy and i m p le ment envir onmental friendly agriculture t o i m p r ove agricultural p r oducing conditi ons .Key words:financial invest m ent t o agricultural;substantial evidence analysis;policy suggesti on 世界农业发展的实践表明,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资及其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是各国宏观经济政策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资,对保障农民生产和生活、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业效率与竞争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财政对农业投资在运行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些特征和问题却不利于财政对农业投资的长期增长。

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使中国农业不可避免地进入到国际分工与竞争体系中,扩大与优化财政对农业投资的规模与结构,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1 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规模的实证分析 我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资金包括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村水利气象部门的事业费、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农村救济及其他。

长期以来,我们在衡量财政农业投资规模或国家对农业的支持程度时,习惯使用以下几个指标:①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②财政农业投资支出占农业G DP 的份额;③1993年我国颁布的图1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情况(1978—2003年)[1]Fig .1 Govern ment expenditure f or agriculture (years 1978—2003)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80—2004年)Source:《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years 1980—2004)《农业法》中规定:“国家逐步提高农业投入的总体水平。

国家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国家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这个指标使国家对财政农业投资的增长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它是一个动态衡量指标。

下面我们分别用以上3种指标,对改革以来我国财政农业投资规模的变化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

1.1 财政对农业投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呈波段性下降趋势从绝对量来看,1978—1984年间,财政对农业投资基本呈下降趋势,从1985年起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增长较快,2003年是1990年的5.70倍,年均增长36.15%(见图1)。

从相对量来看,农业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在1978—2003年间,一直呈波动性下降趋势,最高时的1979年这一比重为13.60%,最低时的2003年这一比重为7.12%,下降了6.48个百分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高年份1998年的这一比重也只有10.69%,相对于1979年的13.60%,也下降了2.91个百分点(见图2)。

这说明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且不稳定。

1.2 财政对农业投资支出占农业G DP 的比重呈下降趋势1978—2003年财政农业投资支出占农业G DP的比重由14.79%下降到10.26%。

同时,由于农业G DP 比例变化的不均衡,年际间变化较大,但总体上是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大大超过财政农业投资支出比例的下降幅度(见图2)。

1.3 财政对农业投资支出增长低于财政收入增长如果我们将《农业法》中所指出的“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总投入”理解为预算内财政对农业投资的支出,那么,财政对农业投资支出增长除个别年份外,均未超过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1990—2003年,财政对农业投资支出年均增长36.15%,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年均增长46.87%,后者较前者高出10.72个百分点(见图3)。

综上所述,财政对农业投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份额逐年下降,同时财政对农业投资占G DP 的份额也在逐年下降,并且2个份额的比值也在逐年下降;财政对农业投资支出增长低于财政收入增长,这表明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支出规模的下降快于农业G DP 份额的下降,因而财政对农业投资支出的相对规模在减小。

2 我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支出结构的实证分析 从广义上讲,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可分为两大块,即间接性财政支农与直接性财政支农。

但实际上,农业科技和救济两大块非常关键,在支持“三农”问题上从来都十分重要,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愈来愈显示出突出地位,因此决不可忽略。

2.1 关于间接性财政农业投资间接性财政支农即运用财政价格补贴办法,在极短时间内大幅度地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

我国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一个重要的政策特征是“放权让利”。

在财政支农上,则表现为越来越多地倾向于采用间接性财政支农措施。

1979年,国家开始对农副产品收购价格进行了大幅度调价,并以此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补贴。

18种主要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平均提高18%,其561期我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实证分析图2 国家财政支农结构(1978—2003年)[1]Fig .2 The structure of govern ment expenditurefor agriculture (years 1978—2003)图3 财政支农支出与财政经常性收入比例(1991—2003年)[1]Fig .3 The rati o of agricultural expenditure t o thet otal regular income (years 1991—2003)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80—2004年)Source:《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years 1980—2004)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80—2004年)Source:《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years 1980—2004)中粮食提价20%,棉花提价15%,油料提价23%。

1980年,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继续提升,18种主要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上升7.1%。

以后,国家又多次调整农副产品价格,而且还通过改革价格管理形式,缩小统购比重、扩大议购范围等方式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总水平。

1986年与1978年相比,我国农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提高了77.5%,平均每年递增7.4%,其平均增幅为1950—1978年间的2.6倍。

1991—1996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用于粮棉油在流通环节的补贴达到1866亿元,占整个财政补贴总额的50%[2]。

其中绝大部分用于城镇居民的消费补贴。

农民从中间接获得补贴利益。

严格地讲,这种补贴不属于财政对农业直接的补贴,而是对城镇居民的生活补贴。

2.2 关于直接性财政农业投资直接性财政投资是人们平常所确认的那种财政农业投资行为,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两类资金投入和农业基建投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