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题考察知识点一、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学生观(“两独一发”)(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要用发展的眼观看学生。
(潜能的发展过程是全面而有规律的)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自身独特,完整差异)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独立学习,权责主体)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教师观1、.教师角色的转变(社区开放建设和开发,促进了研究)(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合作要尊重赞赏和帮助引导,还要自我反思。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教学观(学习过人/教育者教会学习的过程,是关注人的过程)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1)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2)创设智力操作活动。
(3)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1)知道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2)知道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1)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教学相长。
(2)提倡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的意义。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1)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局限: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
(2)关注人的教学理念的表现: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教育观:有些机构把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统称为教育观,有些则只包括教学观,吕老师则理解为素质教育教育观。
素质教育教育观(全体国民要创新,要实践,个性发展要全面,可持续一生不改变。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学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6、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7、素质教育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教育。
二、教师素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和道德修养、知识和技能修养、心理素质修养。
(思想道德、知识技能、心理素质)(1)思想政治和道德修养包括:(世人爱政道)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修养;②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修养;③政治修养;④道德品质修养。
(2)知识和技能修养包括:(教育科学需要学科技能)①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修养;②广博的普通科学文化知识修养;③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修养。
(3)教师自身心理素质修养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情感情意,自我教育)①高尚的情感,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有培养心理素质的责任心,要追求心理美,对心理现象有强烈的探索欲望;②良好的情绪状态,教师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不感情用事,善于控制消极情绪;③坚强的意志,教师要知难而上,心理素质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要持之以恒;④不断提高自我教育水平,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有效地激励自我,正确地调控自我,不断地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以良好的自身心理素质去影响学生。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确立目标、学习、实践、交流、反思)1.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内省、慎独2.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3.勇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4.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5.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二、教师职业道德(爱学爱教,终身师表):爱国守法、关爱学生、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四、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的三种模式1.专制型的师生关系;2.放任型的师生关系;3.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二、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教尊民心):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了解和研究,热爱、尊重,公平,保护,主动,沟通;对教师自己:学生观,提高素质,发扬民主,处理矛盾)(1)了解和研究学生(2)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4)要发扬教育民主(5)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五、侵权行为学生的权利一、学生的生存权二、学生的受教育权三、学生的人身权1、身体健康权2、人格尊严权3、人身自由权(搜身)4、隐私权作为普通公民权利:(1)学生的人身权(人格权和身份权)1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2名誉权3隐私权4肖像权5人格尊严权6人身自由权(2)学生受教育权(3)发展权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1、参加活动使用设施权2、获得奖励权3、获得公正评价权4、申诉诉讼权5、其他权利。
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以下义务:(遵纪守法、学习)教师的权利:(一)教育教学权(二)学术研究权(三)指导评价权(四)报酬待遇权(五)参与管理权(六)进修培训权教师的基本义务:遵纪守法、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爱护尊重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提高业务水平。
六、教学教学原则(理论直接启发思想,进材巩固力量)1、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2、直观性教学原则3、启发性教学原则4、循序渐进教学原则5、巩固性教学原则6、量力性教学原则7、因材施教教学原则8、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想统一的原则教学过程的四大基本规律:(教师传授知识,直接一巴掌。
/教育发展,间接双边。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间接性规律)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三、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性规律)四、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双边性规律)教学方法:(语言直观,训练情感)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2)谈话法(3)讨论法(4)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参观)(1)演示法(2)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一练三实)(1)练习法(2)实验法(3)实习作业法(4)实践活动法4.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上好一堂课的具体要求(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结构合理(5)语言艺术(6)气氛热烈(7)板书有序(8)态度从容。
为了方便大家的记忆,大家可以调回去看一下标红的语词,我们给大家一个记忆口诀:“方老板的太太气愤的说,结语要分目的与内容”。
备课的实施要求(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计划)1、钻研教材2、了解学生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七、德育德育原则(德育要疏导,要尊重集体,积极进行正面教育,这样才能影响学生的言行。
)一、导向性原则二、疏导原则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四、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五、因材施教原则六、知行统一原则七、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八、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九、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德育的途径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
我国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这是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4、共青团活动;5、班主任工作(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榜样说服我在锻炼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在合作中正确评价,分清角色)(1)说服教育法法(2)榜样示范法(3)实际锻炼法(4)陶冶教育法(5)合作学习法(6)角色扮演法(7)品德修养指导法(8)品德评价法运用奖励与处分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①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②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
③注重宣传与教育。
论述德育过程的四个基本规律:(德育组长长期提矛斗争)(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八、教学突发事件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客可教育冷有效)1.教育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有效性原则4.可接受原则5.冷处理原则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方法1.沉着冷静面对2.机智果断应对3.公平民主处理4.善于总结引导九、班级管理、班主任、课堂管理班级管理功能(作用)(目标效率,班风秩序,自理能力)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如何实行班级民主管理:(学生主体,民主管理,方法作风)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全体学生参与班级全程管理。
2、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
3、班主任采取民主的作风和民主管理方法,这也是搞好班级民主管理的关键。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班级管理机制(学生主体需要自我管理)(一)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二)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三)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班级管理的原则主要有:(方向平行,教管全员,自主全面)(1)方向性原则。
(2)全面管理原则。
(3)自主参与原则。
(4)教管结合原则。
(5)全员激励原则。
)(6)平行管理原则。
良好班集体的特点:(目标一致,关系和谐,班风良好)A良好班集体应具有一致的目标B 良好班集体应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C 良好班集体应具有良好的班风良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如下: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心动风标序)(一)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二)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三)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四)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五)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与方法(心系民风活动\心动风标系)A确定班集体共同的目标B培养选拔班干部以形成坚强的班集体核心C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D树立良好的班风a 制定班集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b 以正确的舆论配合并促进良好班风的树立c 要树立良好的班风,必须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E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简述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执行者是核心,指导者是保障,班主任是桥梁)(1)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