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教育学把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行为规范和职业行为要求称为()A、教师的道德形象B、教师的人格形象C、教师的文化形象D、教师的政治形象7、师生关系通常可分为社会关系、教育关系和()A、契约关系B、人际关系C、心理关系D、合作关系8、“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这是()的观点。
A、存在主义课程论B、学科中心课程论C、后现代主义课程论D、经验主义课程论9、布鲁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在教学目标上强调()A、学生行为的改变B、发展学生的智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C、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与基本技能D、培养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人10、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有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A、法制教育B、心理健康教育C、生态教育D、通识教育11、在文化教育上重要特征表现为“学在官府”的朝代是()A 商代 B夏代 C西周 D东周12、在教育对象上实行“有教无类”主张的教育家是()A、荀子B、孔子C、孟子D、庄子13、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A、王充B、郑玄C、贾谊D、董仲舒14、民国时期积极倡导和支持“教育独立”的教育家是()A、杨贤江B、陶行知C、鲁迅D、蔡元培15、主持1929-1936年河北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的教育家是()A、陈鹤琴B、梁漱溟C、晏阳初D、黄炎培16、《理想国》的作者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智者派17、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专门研究教育理论的著作是昆体良写的()A、《爱弥尔》B、《教育论》C、《忏悔录》D、《论演说家的培养》18、在《教育漫话》里提出“白板说”的著名教育家是()A、斯宾塞B、洛克C、杜威D、卢梭19、夸美纽斯从“泛智论”出发,提出了()A、补偿教育思想B、回归教育思想C、终身教育思想D、普及教育思想20、下列不属于杜威教育思想的观点是()A、教师是中心B、教育即生活C、学校即社会D、从做中学21、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马斯洛B、斯金纳C、阿特金森D、班杜拉22、()是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对儿童认知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认知的本质就是适应,即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A、维果茨基B、皮亚杰C、艾里克森D、柯尔伯格23、学生为了获得老师的赞许而努力学习,这种动机被奥苏泊尔称为()A、附属内驱力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C、认知内驱力D、主导内驱力24、儿童在学会了写“石”字后,有助于学会写“磊”字,这是()A、负迁移B、具体迁移C、一般迁移D、逆向迁移25、关于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于1959年提出了著名的“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A、巴浦洛夫B、皮亚杰C、加里培林D、奥苏泊尔26、根据访谈是否有严格设计的访谈提纲,可将访谈分为()A、结构性访谈和非结构性访谈B、一次性访谈和重复性访谈C、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D、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27、在自然情景下的较灵活且适用范围较广的观察方法是()A、教育实验观察B、严格控制的观察C、全结构式观察D、教育现场观察28、教育科学文献中品种最多、数量最大、历史最长的一种情报源是()A、书籍B、报刊C、年鉴D、教育档案29、以下哪一点不符合选择研究对象的要求()A、明确规定总体B、取样的随机性C、样本容量大D、取样的代表性30、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中()原则,是教育研究工作的保证,关系到研究目的能否真正实现。
A、创新性B、客观性C、伦理性D、理论联系实际二、辨析题:第31—3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要求判断正误,然后阐明理由。
31、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32、书院是学术研究的场所。
3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不能解释“夫尤饿死,不食嗟来之食”。
三、简答题:第34—38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34、简述科技进步对课程变革的推动作用。
35、简述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36、简述夸美纽斯关于教学原则的主要论述。
37、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38、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有哪些?四、分析论述题:第39—41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39、“一般而言,国家在实施经济追赶战略时,人力资本积累具有明显的超前性特点。
在追赶国人均GDP相当于先行国20%水平的时候,追赶国人均受教育年限已经达到先行国家的40%以上的水平;到人均GDP达到40%水平阶段时,人均受教育年限一般都在70%左右;人均GDP达到80%水平阶段,人均受教育年限已经接近先行国家的水平。
美国对英国的追赶,日本对美国的追赶,韩国对西欧的追赶等印证了这一点。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8页)根据这一段话语提出一个观点,并论证你的观点。
40、述评终身教育思潮的发展历程、主要观点及意义。
41、本题为必选题,请在I、II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道作答。
如果两题都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1、I、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对教育的启示。
II、分析下列研究设计,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项名为“高中数学自学辅导实验”的研究,选择了某重点中学的高一(3)班为实验班,高一(6)班为控制班,两班教材不同,教师水平相当。
在实验班采用学生自学后尝试自己解题、谈论释疑、教师点拨等教学方式,并规定教师一节课上的讲解和讲述不得超过10分钟;在控制班则采用教师教授、学生练习巩固的方法。
实验周期为一个学年,根据实验前后两班数学测验成绩的差异比较,判断自学辅导有无效果。
(1)请写出该实验设计类型的名称和格式。
(2)该实验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措施是什么?(3)该实验设计的优点和局限性有哪些?11、一般地说,在班级管理中存在专制型、放任型和()等三种风格类型的班主任。
A、企业型B、传统型C、浪漫型D、民主型12、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君子,主张“学而优则仕”的教育家是()。
A 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13、我国古代选士制度中比较科学的、对亚洲和欧洲发生过较大影响的是()。
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4、我国书院发展史上一个纲领性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的制定者是()。
A、王阳明B、朱熹C、陆九渊D、颜元15、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校训的学校是()。
A、西南联合大学B、西北联合大学C、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D、国立中央大学16、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奠基人是()。
A、黄炎培B、梁漱溟C、晏阳初D、陈鹤琴17、主张“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的教育家是( )。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西赛罗18、世界近代史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德国D.意大利19、英国第一次从国家角度阐明中等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儿童思想的文献是()。
A.《巴尔福教育法》B.《费舍教育法》C.《哈多报告》D. 《斯宾塞报告》20、推动法国统一学校运动与学制改革的法案是()。
A. 富尔法案B. 阿斯蒂埃法C.教育改革法D. 费里教育法21、1971年,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主张实施以职业和劳动为中心的()。
A.生计教育B. 有机教育C. 进步教育D. 回归教育22、兼具敏感、细心、情感体验深刻等积极品质和多疑、孤僻等消极品质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23、若问小明“为什么偷东西是不对的?”他的回答是“抓住了会挨打”。
据此可以判断小明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准习俗水平24、强调复杂情景和真是学习任务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A.联结理论B.认知理论C.建构主义理论D.人本主义理论25、某学生因对“必须坚持每天一定量的运动达半年以上”的要求感到自己落实困难放弃了瘦身计划,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这表明其对瘦身的()。
A.结果期望低B.结果期望高C.效能期望低D.效能期望高26、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观点,儿童学习游泳主要属于()。
A.连锁学习B.信号学习C.规则或原理的学习D.解决问题的学习27、以所掌握资料中的参考文献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
这种检索文献的方法是()A.顺查法 B.逆查法 C.引文查找法 D.综合查找法28、使于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研究的观察类型是()。
A.全结构式观察B.准结构式观察C.半结构式观察D.非结构式观察29、“学会如何学习”的实质是()。
A.学会在适当条件下使用适当策略B.掌握科学概念与原理C.掌握大量言语信息D.形成学习兴趣30、测量工具的评价指标包括信度、难度、区分度和()。
A.效度B.清晰度C.准确度D.分层度二、辨析题(共计45分,每小题15分。
要求判断正误,然后阐明理由。
)31、夸美纽斯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
32、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
33、定量研究比定性研究更科学。
三、简答题(共计75分,每小题15分)。
34、简述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35、简述美国《国防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36、试分析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37、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38、简析创造性的认知品质。
四、分析论述题(共计90分,每小题30分)。
39、“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简称)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请叙述这一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基本内涵,并对这一思想做出评价。
40、日本学者小原国芳提出:全人的教育应该由六个方面,即学问,道德,艺术、宗教、身体和生活组成。
全人教育体系包括:以真为理想的学问教育,以善为理想的道德教育,以美为理想的艺术教育,以圣为理想的宗教教育,以健为理想的身体教育,以富为理想的生活教育。
而真、善、美具有绝对价值,健和富具有手段价值。
试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并分析其对当下中国教育的启示。
41、本题为必选题,请在I、II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道作答。
如果两题都答,只按第一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I.试用建构主义的理论分析中国教育教学改革。
II.某校进行了一项通过反思活动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实验。
研究者将高中一年级的5个自然班,用抽签的方法决定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是对照班(控制班)。
实验前对两个班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进行了统一测试。
实验开始后,两个班级使用同样的材料、保持同样的进度。
对照班以常规方式进行教学,但对实验班每节课提供5分钟的反思练习,并布置一定量的课外反思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持续一个星期后,用统一测试的方法测出实验班的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班。
请回答:(1)该实验采用何种设计类型?(2)该实验的研究假设是什么?(3)该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是什么?(4)该实验设计的优缺点是什么?(5)该类型实验报告应该包含哪些基本要素?2017年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招生自命题科目试题科目名称及代码: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611适用专业(领域):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考生需带的工具:考生注意事项:①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②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