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本概念与原理:溶液

基本概念与原理:溶液

基本概念与原理:溶液主要考点:1.常识:温度、压强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① 一般固体物质....受压强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

而绝大部分固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也逐渐升高(如:硝酸钾等);少数固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变化不大(如:氯化钠等);极少数固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反而降低的(如:氢氧化钙等)。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升高而升高。

② 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过滤、蒸发、结晶过滤法用于分离可溶物与不溶物组成的混合物,可溶物形成滤液,不溶物形成滤渣而遗留在滤纸上;结晶法用于分离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有差异的可溶物混合物,主要包括降温结晶法及蒸发结晶法降温结晶法用于提取受温度影响比较大的物质(即陡升型物质),如硝酸钾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蒸发结晶法用于提取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即缓升型物质),如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2.了解:溶液的概念;溶质,溶剂的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判断、转换的方法;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① 溶液的概念就是9个字: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不一定是液体的,只要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物质,都可以认为是溶液。

② 一般简单的判断方法: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当溶液中有水存在的时候,无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

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在同一个溶液中,溶质可以有多种。

特别容易判断错误的是,经过化学反应之后,溶液中溶质的判断。

③ 概念: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某溶质的饱和溶液只是说明在该温度下,不能够继续溶解该物质,但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比如说,在20℃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钠晶体,但还可以溶解硝酸钾固体。

判断:判断是否是饱和溶液的唯一方法:在一定温度下,继续投入该物质,如果不能继续溶解,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物质的质量减少,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当溶液中出现有固体时,则该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该固体的饱和溶液。

转换: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换:改变溶解度,实际一般就是指改变温度,但具体是升高温度还是降低温度,与具体物质溶解度曲线有 ④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增加溶剂,增加溶解度 减少溶剂,增加溶质,减少溶解度(1)表示某物质在相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2)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3)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4)表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⑤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 判断某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2) 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3) 判断不同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趋势(4) 确定混合物的分离、提纯的方法(5) 判断析出晶体量的多少⑥ 溶液中有关的计算公式:(1)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解度=g 100⨯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饱和溶液中)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100100g⨯+溶解度溶解度 典型习题: 1. 以下是一些关于溶液的说法:①无色,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均一的,⑤稳定的,⑥各部分的性质相同。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③④⑤B. ②④⑤⑥C. ①②④⑤D. ①③⑤⑥2. 在25℃时,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钙.恢复到25℃时,关于该溶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质的质量不变B. 溶质的质量减少C. 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D. 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3.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 。

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有关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A.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1:10B.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21C.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11:10D.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21:104.饱和食盐水在室温下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的氯化钠固体析出,这是因为( )A. 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B. 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C. 溶剂质量变小D.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5.通常情况下,欲将一杯不饱和食盐水变成饱和溶液,最适宜的方法是( )A. 往食盐水中加入食盐B. 往食盐水中加入水C. 往食盐水中加入饱和食盐水D. 把食盐水放入冰箱中6.在一定温度下,在下列物质足量混合并充分振荡,其中肯定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 A. 氯化钠与水 B. 硫酸钡与水 C. 氢氧化钙与水 D. 酒精与水7.在一个南瓜上挖一个大孔,向其中注入饱和的硫酸钠溶液,一段时间后,将硫酸钠溶液倒出,在相同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可以溶解少量的硫酸钠,这说明( )A. 倒出的溶液是饱和溶液B.倒出的溶液不是饱和溶液C. 硫酸钠的溶解度增加D. 硫酸钠的溶解度减小8.将6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不发生变化的是( )A. 硝酸钾的溶解度B. 溶液中的溶质质量C. 溶液中的溶剂质量D. 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B. 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 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有晶体析出D. 凡是均一的、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10.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甲和乙均不含结晶水)。

下列关于甲、乙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A. 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B. 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C. 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D. 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大11.有关溶液(溶质为固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对于同一溶质的溶液而言,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B. 只要温度不变,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C. 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D. 不饱和溶液中转换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12.下列各组物质分别溶于足量的水后,只能形成澄清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 FeCl 3、KOH 、NaClB. HCl 、BaCl 2、CaCO 3C. KCl 、CuSO 4、ZnCl 2D. KNO 3、MgCl 2、Na 2CO 313.向盛有Fe 、Cu 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H 2SO 4,所得溶液的溶质有( )A. 1种B. 2种C. 3种D. 4种14.一定温度下,将某硝酸钾溶液蒸发掉100g 水,无晶体析出,再蒸发掉100g 水后,析出20g 硝酸钾固体。

此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 )A. 一定等于20gB. 一定不等于20gC. 小于或等于20gD. 大于或等于20g15.相同温度下,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S )由大到小的顺序为S A >S B >S C ,在等质量的A 、B 、C 三种物质饱和溶液中,其溶剂的质量(m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m A > m B > m CB. m B > m C > m AC. m A > m C > m BD. m C > m B > m A16.在相同的温度下,有甲、乙两份某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为Ag 和Bg (A>B ),现恒温分别蒸发掉a 克水后,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析出的晶体甲中多,乙中少B. 剩下的溶液的质量,甲少乙多C. 析出晶体的质量一样多D. 剩下的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17.一定温度下,将200g 硝酸钠溶液蒸发掉10g 水后,析出晶体6g ,再蒸发掉5g 后,又析出晶体4g ,则该温度下,硝酸钠的溶解度是( )A. 40gB. 80gC. 60gD. 20g18.t ℃时,将ag 物质(不含结晶水,也不与水发生反应)放入bg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①等于%100ba a②小于%100b a a + ③大于%100ba a +( ) A. ①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②③19.下列有关石灰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饱和石灰水是浓溶液B. 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 澄清石灰水一定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D. 加热饱和石灰水有沉淀生成,溶液变浑浊20.在25℃时,向100g 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g 氯化钠固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氯化钠固体不能溶解B. 硝酸钾的溶解度将变小C. 氯化钠固体能溶解D. 硝酸钾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不变21.一份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的氯化钠溶液,蒸发掉40g 水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则原溶液的质量为( )A. 50gB. 100gC. 150gD. 200g22.60℃时,将36g 硝酸钾溶于204水中,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现将此溶液均分为三等份:(1) 取第一份溶液A ,将温度升高到9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2) 取第二份溶液B ,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需加入______g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3) 取第三份溶液C ,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少一半,需加入______g_________。

23.碘酒是一种常用的外科消毒剂,其溶剂是________。

欲把60℃的KNO 3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

24.右图是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1) 在________℃时,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 在t 2℃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3) 将t 2℃时,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t 1℃,不能析出晶体的是___________;(4) 图中M 点所代表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如图所示,是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t 1℃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序号);(2) t 2℃时,A 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3) 要从B 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B 物质的晶体,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___方法,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t 1℃时的C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可以使其转变为饱和溶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