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原创参赛】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本帖最后由 werous6 于 2010-6-30 18:30 编辑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原创洮南市万宝镇煤窑中学:李淑芬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汉武帝推行大一统的条件,措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结果。

(2)通过探究“汉武帝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对比秦皇汉武的主要政策,谈谈为什么秦很快亡了国,西汉却出现了鼎盛局面?”等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3 )思想教育目标: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适应社会历史的发展。

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教材重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为主
学习方法:以表演法、讨论法为主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秦朝的暴政表现在那几个方面,结果如何?
导言上节课秦朝的暴政令我们触目惊心,为了使今天这节课你和我轻松的走过,我先邀请同学们观看一段音乐电视好吗?
播放汉武大帝主题曲《最后的倾诉》,提问:这是哪部电视剧的恢宏场面?
生答:略
师:这部电视剧展现了汉武帝刘彻长达54年的铁腕统治,由于他的文治武功,是西汉王朝出现了大一统的鼎盛局面。

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大一统的汉朝。

新课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师:我记得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那么汉武帝的丰功伟业又是站在哪三位巨人的肩上取得的呢?下面同学们找出这三位巨人。

(一) 学生讨论:
屏幕展示:三位巨人即三位皇帝在位时期,西汉面临着一种怎样的经济形势呢?这种局面又是怎样造成的呢?
师:这三位皇帝面对这种局面是怎样做的呢?
生:略
师:历史上把这种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社会生活,恢复元气的政策,叫做休养生息政策。

(二)学生讨论:
我国现在是否依然执行这一政策?举例说明。

生:略
师:汉初统治者实行的这一政策,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呢?同学们齐读。

屏幕展示:《秦始皇河汉文帝的陵墓》
结论:成由俭,败由奢。

师:汉初六七十年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屏幕展示:《汉武帝》像有学生简介
师:汉武帝刚一上台就面临一个非常棘手的诸侯国问题,那么汉初的诸侯国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呢?
西汉初年,刘邦为了确保六十天下,分封一些同性子弟到各地做诸侯王,随着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受封的诸侯王实力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中央集权的巩固。

汉文帝时为了解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采取了一些软弱措施,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

汉景帝时开始着手削躲诸侯国的封地,但引发了“七国之乱”。

视频“七国之乱”片段。

虽然被平定了,但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困扰。

汉武帝时王国问题更加严峻了。

请同学们看书举例说明。

生:略
师: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是怎样做的呢?
生:略
师:我们用一幅图来表示刚才同学们的叙述
展示:
作图示意:假如一个诸侯王拥有封地是这么大:
他有四个儿子,根据汉朝的推恩令,他的封地就变成了如下图:
(阴影部分)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诸侯王的封地和以前相比有何变化?
生:诸侯国的势力削弱了,没有力量与中央抗衡了。

师:除此之外汉武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生:略
共同总结政治上的措施:削弱诸侯国的势力,诸侯国越分越小
(三)学生讨论:这种做法有何作用呢?
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从而巩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师:汉武帝通过这种不流血的方式就解决了汉初以来一直存在的诸侯国问题,从而体现出汉武帝时怎样的一个人呢?
生:雄才大略。

师:但是汉武帝的这一做法却招来了诸王门下诸子百家的百般责难,他们批评皇帝的政策,诽谤朝廷,对加强中央集权很不利,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时怎样做的呢?请欣赏历史短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四)学生表演
师:学生们表演得很精彩,不知同学们是否看明白了,下面请同学们说出汉武帝统一思想的措施。

生: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师:讲解
但,汉武帝所推行的“儒术”,于春秋战国时期一孔孟为代表的日家思想有所不同,他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从汉朝以来所有的封建统治者,秒面上采用儒家的仁义道德来麻痹人民,实际上用发家的残酷手段来统治天下,汉武帝退从的儒术,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所以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至今我们的某些思想仍受孔子的影响。

谁能举例说明?
生:略
因此,有人称孔子为东方的耶稣,他的家乡山东曲阜被称作东方的耶路撒冷。

师:同学们想一想秦始皇统一思想的措施是什么?
生:焚书坑儒
(四)学生讨论: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有何异同?
在屏幕上以表格的形式组织学生讨论,然后给出正确答案。

师:通过对比又体现出汉武帝时怎样的一个人呢?
生齐答:雄才大略。

师:汉武帝除了在政治和思想上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外,还哪些方面采取了措施呢?生:军事上,经济上。

师:通过这些措施的采取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读:略
(五)学生讨论:汉武帝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讨论后在屏幕上打出答案)
师: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西汉历史上四位有作为皇帝,是那四位呢?各有何作为呢?从
而总结本课。

生答:略
师:在这四位皇帝中汉武帝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颗耀眼的巨星,后世往往把秦皇汉武相提并论。

那么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又是怎样评价他们的呢?
屏幕展示:《沁园春雪》生读后几句。

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是的,西汉从建国到汉武帝时期出现了四位有作为的皇帝,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也出现了四位有座位的国家领导人。

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富起来,江泽民继往开来的领路人,站在这三位巨人的肩上,胡锦涛总书记宏图大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了国富民强,今年国庆60周年庆典的盛大阅兵场面以见证了中华民族的雄姿。

下面就让我们再重温一下那难忘的旋侓
视频阅兵场面。

师:作为中华儿女,你有何感受呢?
生:谈略
师:作为90后的你们是未来的风流人物,你们将如何打祖宗交给你们的宏伟基业发扬光大呢?
生:谈略
附件1:小品表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画外音)上朝!
(武帝)(大怒)是谁又在以古非今?
(董仲舒)还不是那些受诸子百家思想影响的学者。

(武帝)百家争鸣鼎盛于战国,已过去两三百年了,中间还经历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现在,难道还有影响吗?
(董)人的思想岂是一次焚书坑儒就能禁得了的,现在在社会上,诸子百家的学说仍然很活跃。

思想上不统一,绝对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要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思想上也必须大一统。

因此,臣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武帝)众爱卿有什么看法?
(道家)何必统一,还是顺其自然吧,无为而治最好。

(董)顺其自然?国家每颁布一道法令,总有人会不满意,如果总是顺其自然,就有可能总遭来非议?这难道不会影响政策法令的推行吗?
(法家)还是用严刑峻法比较好,一次“焚书坑儒”不够,就再来一次。

(董)这种方式太粗暴,必然激起反抗,秦的灭亡就是前车之鉴。

臣认为,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改造后的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其他各家学说都受到排斥,这样既可统一思想,又采取了比较文明的方式。

(武帝):怎样独尊儒术呢?
(董)通过推行儒学教育来达到目的。

在长安兴办太学,作为全国的最高学府。

学校教材一律以儒家的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为主,不允许学习其他各家
的学说。

上行下效,全国必然会掀起学习儒学的热潮,那时又何愁思想不统一呢?
附件2 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客观:汉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

1、原因
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大一统政治:下令诸侯王将自己领地分给子弟
2、措施削夺大批王侯的爵位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
3、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板书设计:大一统的汉朝
汉高祖汉大
汉文帝措施文景之治武一鼎盛
汉景帝帝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