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智能交通工程项目一般流程及深度认识
智能交通项目流程
1 现场勘查
智能交通工程设计前,应进行现场勘察。
1.勘察内容和要求: 1) 调查了解被防护对象周围地形地物、交通情况、房屋状况及民风、治安情况。
2) 调查现场一年中气候变化情况,了解当地雷电活动情况及所采取的防雷措施。
3) 调查被防护对象周围电磁辐射情况,必要时实地测量其电磁辐射的强度和辐射规律。
4)防区勘察勘察检测位置、目的及数量 5)施工现场勘察确定立杆位置,杆子的长度,车道长度,打孔位置确定,现场供电,拟定线缆、管、架(桥)敷设线路. 终端设备布置与安装位置,线缆进线接线方式,接地确定
2 技术交流
一、原则始终掌握多问的原则,问的越细越好,尽可能的从用户那里得到更多的信息。
二、技术交流的目标:(六个了解) l 了解用户的决策链; l 了解用户的技术链; l 了解用户的投资预算;l 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 l 了解中介单位的情况; l 了解专家的情况。
三、终极目标:让用户最终采纳我们的方案。
3 方案设计
一、设计目的尽量建议用户选用我们所建议的产品,说明产品的性能及优势。
二、设计依据智能交通工程设计严格按照执行。
三、设计步骤(1)对项目做草案(2)进行方案论证(3)征求
用户论证意见(4)对方案进行修改。
对以上步骤反复进行,直到用户对方案设计同意。
四、设计格式(参考) 1. 用户需求:包括项目概况、用户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等。
2. 设计原则、依据:根据用户需求制定设计原则及依据。
3. 解决方案:设计最佳方案。
4. 方案特点:对所设计方案的总体综述,突出方案的特点。
5. 售后服务及培训:根据项目内容制定。
6. 典型案例:跟项目有关的典型。
7. 公司及厂家简介:跟项目有关的简
4 工程实施
5 竣工验收
6 售后服务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ITS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因而,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智能交通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大数据、云计算,已逐渐为互联网企业广泛应用,而将这种理念应用在交通管理服务中的,并不多见。
烟台市交警支队从2010年开
始建设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到2013年底基本建成,在不断完善中,大数据、云计算的智能交通系统在交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智能交通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分析当前我国交通发展现状和技术生产力发展情况,可以认为应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特征一:交通要素泛在互联
包括道路、桥梁、附属设施等交通基础设施,车辆、船舶等运输装备,以及人和货物在内的所有交通要素,在新的传感、自组网、自动控制技术环境下,能够实现彼此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自动控制,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将具备多维感知、智慧决策、远程控制、自动导航等功能,实现主动预测、自动处置。
特征二: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配合
未来的交通运输系统将由用户在网络上提出客货运输需求,运输系统在接收网上运输需求以后,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在网络上解析运输需求,提出运输策略,制定运输计划,然后再交由线下的交通运输设备设施去完成实际的运输生产。
特征三:门到门一体化综合运输
对用户而言,未来的交通运输系统就是一个整体的运输服务提供商。
用户无需了解交通运输系统内部的构造与运作方式,只需要提供从A到B的运输需求,系统自然会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包括票务的“一票制”,运输组织的多式联运、无缝衔接、连续性和全程性。
特征四:应需而变为用户提供适应性服务
在全面感知、实时通信、海量数据分析能力不断提升的前提下,用户与系统平台交互更加频繁密切,使交通运输系统更加具有类人的智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应需而变,为各类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多样化的、以人为本的运输服务。
特征五:运输生产组织和管理高可靠性和高效能
智慧交通包含智能化的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的交通运输装备、智能化的运输组织服务等。
生产组织和管理者对各种运输要素的掌握更加详细、及时、准确,对各种风险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和应对,并能够通过智能技术使得运输生产的策略更加科学,运输生产组织和管理可靠性更高、效能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