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菜的加工工艺研究
酸菜的腌制在我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蔬菜通腌制,产品具有咸淡可口、鲜香嫩脆、较耐保藏等特点。
采用乳酸菌接种方式加工酸菜,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乳酸菌素、酯类芳香物质等多种成分,且缩短发酵周期,生产的酸菜风味好、质地佳,同时乳酸菌可降解亚硝酸盐,使酸菜品质明显优于自然发酵。
食用乳酸菌发酵的酸菜,有利于调节人体胃肠微生态平衡、降低胆固醇、增强免疫力。
本实验主要采用人工接种菌种的方法研究酸菜的制作工艺。
1.材料、菌种:
1.1材料:
1.1.1酸菜发酵液、大白菜(市售),食盐(市售,食品级)
1.1.2培养基:
1.1.
2.1分离培养基:
MRS培养基蛋白胨10g,肉膏10g,母提取物5g,K2HPO4 2g,柠檬酸二铵2g,乙酸钠5g,萄糖20g吐温80 1ml,MgSO4·7H2O 0.58g,MnSO4·4H2O 0.25g;
SL培养基酪朊水解物10g,葡萄糖20g,酵母提取物5g,檬酸二铵2, 吐温80 1ml,KH2PO4 6g,FeSO4·7H2O 0.03g,CH3COONa•3H2O 25g, MgSO4·7H2O 0.58g, MnSO4·4H2O 0.15;
1.1.
2.2 液体培养基:牛肉膏0.5g,蛋白胨1g,酵母膏1g,VB6 10mg,赖氨酸10mg,西红柿汁10mg,吐温80 0.5ml,白菜煮汁50ml,水40ml,PH自然。
1.2.实验方法:
1.2.1 菌种的富集为了达到良好的分离筛选效果,在分离筛选前可以用MRS培养基进行增殖培养,接种量为10%的发酵液,30℃厌氧培养48h,增殖培养2-3次。
1.2.2菌种的分离和纯化以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样品,涂布于分离培养基平板上(含2%碳酸钙),在涂布好的平板上铺上一薄层同样的培养基,夹层厌氧培养(30℃,48h),然后挑取透明圈最大的菌落,在分离培养基上进行画线纯化,获得纯培养物,对菌种进行鉴定。
2.发酵条件的优化
2.1 温度实验分样品和对照两组进行,将白菜与食盐水(2%)按1:1的比例,入缸压石,样品组接入6%的混合菌液,对照组按自然发酵的条件不接入菌种,其余条件相同,将两组在不同温度下发酵,测其成熟时间、PH和乳酸含量,见表1。
表1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温度℃
成熟时间d PH 乳酸含量g/1000ml 样品对照样品对照样品对照
20
25
30
35
40
2.2接种量实验分样品和对照两组进行,将白菜与食盐水(2%)按1:1的比例,入缸压石,每缸接入不同的接种量,30℃培养发酵,测不同时期的乳酸含量,见表2。
表2 接种量对发酵的影响
接种量(%)
12h 24h 36h 48h 60h 72h 乳酸含
量%
乳酸含
量%
乳酸含
量%
乳酸含
量%
乳酸含
量%
乳酸含
量%
1
2
4
6
8
2.3 盐水浓度的选择将食盐配制成不同的盐水浓度,按菜于盐水1:1的比例加入缸中压石,接入6%的菌种,30%进行发酵,发酵72h测其不同发酵时间的PH,及不同时间乳酸含量,见表3。
表3 盐水浓度对发酵的影响
盐水浓度(%)
12h 24h 36h 48h 60h 72h PH
乳酸
含
量%
PH
乳酸
含
量%
PH
乳酸
含
量%
PH
乳酸
含
量%
PH
乳酸
含
量%
PH
乳酸
含
量%
1
2
3
4
5
2.4 发酵时间将白菜与2%的盐水按1:1的比例,加入缸中压石,接
入6%的菌种,与30℃下发酵不同时间测其乳酸含量,并以色泽、口感为项目测其品质,见表4。
项目12h 24h 36h 48h 60h 72h
乳酸含量%
色泽
口感
3 生产工艺的对比
实验分为五种工艺进行,第一种为自然发酵,第二种接入菌种,第三种接入菌种后加入400mg/kg的Vc,第四种接入菌种后在接入发酵牛奶的混合菌种,第五种加入菜重0.5%的蔗糖,接入菌种。
除自然发酵外,接种量均为6%,菜
于2%盐水按1:1入缸,压石后30℃发酵,其结果见图1、图2、图3、图4、
图5。
(产酸、PH、菌体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