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湛师附中诗惠一、说教材(一)、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这条标准可以得出以下几点:1、学习应该落实在地图上2、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洋流基础知识,从而理解归纳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在掌握了关于洋流的基础知识以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从而分析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节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
第三章分别讲述了地球上的水循环及其过程与意义,世界表层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本节容是在学习完第一节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后,进一步对海水运动的研究,同时在洋流模式的学习上又结合了前面所学的气压带风带等知识以及初中区域地理的知识,具有一个承上的作用;同时,掌握了洋流的基本知识、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是为选修模块二海洋地理中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知识,所以本节容还有启下的作用。
2、容结构教材容主要为三个方面: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课外拓展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主要分为两课时讲授,世界表层洋流分布为第一课时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课外拓展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为第二课时容。
二、说学情教学对象是普通高中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区域地理以及前面两章容的学习,学生基本具备地球气压带风带、世界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为学习洋流形成和分布规律奠定了基础。
但由于地球气压带风带的部分容难度大,学生掌握程度差距较大,世界洋流的分布图较为复杂。
因而在课堂上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同时重视对学生进行实际生活的启发,创设情境,同时要适当引导学生读图,帮助其养成自主学习和动手参与的习惯。
由于学生平时很少接触洋流,难以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提供大量的案例信息,使其从信息中提取归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同时引导学生多关注地理时事新闻,体会地理与生活的联系。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素质教育以及课标要求,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结构特点,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为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能说出洋流的概念;2、根据给出的一些已知条件,能够区分寒流暖流;3、能够结合气压带风带画出洋流分布模式,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4、说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其对气候、海洋生物、污染物、航运等的影响。
5、理解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以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利用气压带和风带图,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分析全球洋流模式,归纳三大海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洋流分布规律。
2、通过案例学习,理解并掌握洋流对气候、海洋生物、污染物、航运等的影响,理解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以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习得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同时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
2、通过大量新闻案例素材的学习,学生形成关注地理新闻的意识,提高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洋流形成以及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依据:依据课程标准,其重点部分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但是要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必须先清楚了解洋流的形成及以及分布规律,在这基础上再去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同时考虑到“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教材中的地位,故确定其为重点。
2、教学难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依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这部分容呈现的地理空间围大,涉及到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学生对于风带的有关旧知识掌握不牢,风带本身即为难点知识,部分学生存在知识缺陷;知识点难理解、难记忆,洋流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知识。
故确定其为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节重点难点容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法指导。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本节容信息量大,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根据不同知识点的特点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相结合。
讲授法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案例教学法的结合,又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由于本节世界洋流等地理事象的广远性、复杂性、综合性,学生难以进行广泛的观察和深入的体验。
而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像、视频、动画将本节教学涉及的地理事物、形象、情景、过程、分布、联系等直接展现于课堂,使学生可以生动、形象、直观、具体地感知和认知地理事象,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
[学法指导]俗话说,“导之有方”,才能“学之有法”,本节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学法指导。
1.比较法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在本节课中,比较法主要应用在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学习中,通过理想洋流模式图与世界洋流分布图各海区的对比,找出相同与不同之处,总结规律,寻找不同的原因,从而达到学习的效果。
2.读图分析法本节容的课标有一前提“运用地图”,可知在本节课中地图的一个重要性,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世界渔场分布图”“世界气候分布图”等,在地图上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3.综合归纳法在学习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时,会呈现大量的实例,学生必须通过对材料综合分析,归纳出洋流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
在这过程中,学生必须结合前面学习的知识,综合考虑。
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实际是对学生综合知识的考验。
五、说教学过程[教学流程以及时间安排]第一课时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1、情境导入设计:播放鸭子漂流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将落到海洋里的鸭子送到各地去?里面提到的“洋流”是什么意思?2、认识洋流设计: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洋流?”海水的流动?并结合视频,分析怎么的海水运动才叫洋流。
依据:中学生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根据这一心理特征,利用生动的影片,能够迅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快速进入新课堂。
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地获得地理知识,并获得了情感体验,这情感体验是促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3、洋流的性质分类设计:利用课本世界洋流分布图,提出问题:①图上红、绿两色箭头各代表什么洋流?②这两种洋流有什么区别?依据:主要是根据课标要求以及结合地理学科这一特点,让学生多接触地图,养成多读图的好习惯,创设问题主要是让学生更有目的地去读图。
4、探究世界洋流模式设计:结合实际生活,以一简单词语“风平浪静”,来引出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同时引导学生去理解海陆轮廓、地转偏向力对洋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回顾气压带风带的知识,并让学生画出理想洋流模式图洋流流动的方向。
绘图设计在右图中绘出全球不同纬度的风带的风向,在左图中绘出相应风带洋流的流向。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建构的过程,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辅助条件,去构建新的思想和概念。
在这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过的气压带风带、地转偏向力等知识,去构建世界洋流模式图,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5、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设计:引导学生看世界地图,让学生明白现实中的海陆分布并不是一半是陆地一半是海洋,而是海洋被陆地分成了很多海域。
从而提出问题:那现实的世界洋流的存在是否有规律可循?与理想洋流模式有何异同?将全班学生分为两个大组,让其分别结合洋流模式图画出太平洋海域和大西洋海域的洋流分布。
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对洋流模式图及各大洋洋流分布特征,可联想为中间视为赤道,上面“8”按笔顺代表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下面的“0”,按笔顺代表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
补充介绍南印度洋海域的季风气候,引导学生通过季节风向的变化,总结出洋流的季节变化,从而理解季风环流这一概念。
最后,将完整的洋流分布图展示出来,引导学生阅读,认真观察中高纬度大陆两岸的洋流的性质,并总结规律。
依据: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因此在这部分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手画各海域的洋流分布,而教师为主导,给予引导,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二课时世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过渡设计:同学们都知道,地球表面71%的面积都是海洋,那么如此巨大的洋流网络会给地理环境乃至我们人类活动带来什么影响呢?依据:开门见山,问题导入,引发思考,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课堂。
2、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案例一“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提问:这两股不同性质洋流给流经地区的气温和湿度带来什么变化?根据学生的回答,再结合案例进行补充分析。
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寒流经过-降温减湿,进而促进高低纬间热量和水汽的交换。
3、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设计:提供案例二:是世界上四大渔场之一,鱼产丰富,种类繁多,年平均捕获量30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捕获量的5%,鲱鱼和鲐鱼几占总捕捞量的一半,其他有鳕鱼、鳘鱼和比目鱼等。
还盛产龙虾、牡蛎和贝类,附近各国沿海人民均以渔业为主要工业。
引导学生阅读案例并读“世界渔场分布图”,找到渔场,通过合作学习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上找到渔场的位置进而找出附近的洋流。
引导学生分析渔场的成因,再引导学生找出其他三大渔场及其附近的洋流,验证结论。
同时补充秘鲁渔场的成因。
4、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设计:展示案例三:材料一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用了37天才到达大洋彼岸;1493年,哥伦布再次作环球旅行,从欧洲出发后,他先向南航行了10个纬度,然后再向西横渡大西洋。
结果,只用了20天就完成了横渡的全部航程。
(附图)材料二北大西洋西北部从加拿大北极群岛与格陵兰岛附近海域南下汇聚成的拉布拉多寒流,在纽芬兰岛东南海域同墨西哥湾暖流相遇。
冷暖海水交汇,使这里经常存在一条茫茫的海雾带。
它还从北冰洋或格陵兰海每年带来数百座高大的冰山,漂浮市下,有许多进入湾流或北大西洋暖流中,给海上航行带来严重的威胁。
思考问题:洋流给航行带来哪些有利以及不利的影响。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总结。
5、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设计:播放视频:“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升级污染区域6天登陆美国东海岸。
”(容介绍: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升级,污染区域6天登陆美国东海岸,2010年4月20日,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东南约82公里处海面的一座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
这一平台属于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由英国石油公司租赁。
火势持续大约36小时后,平台沉入墨西哥湾,其底部油井自4月24日起漏油不止,造成大面积原油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