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我是1号选手,今天,我的说课课题是:来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
那下面我将从这五个部分来加以分析和说明。
首先看本次说课的第一个部分说教材。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分析
通过研读教材,我发现:本节课位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
本节讲述的主要知识又为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作了一定的铺垫,同时也是学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基础。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过渡)根据上述课程标准和对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能绘制简单的水循环示意图。
2.过程与方法:形象思维,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归纳创造,绘制出水循环示意图简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水循环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说学情分析
学生对自然界的水循环已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基础。
主要问题是还未上升到理性层面上进行分析,而且自然界的水循环属于全球尺度的大尺度地理现象。
学生难以理解,需要教师适当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构建。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我制定如下教学重难点,我把水循环的环节和类型确立为重点。
而水循环的过程这一内容,考虑到学生较难理解,所以我把它确立为难点。
(过渡)那么该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这就需要科学合理的教法和学
法。
下面,说第三部分教法学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将采用以下三个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交流合作能力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会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读图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
(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和学法都具备了,如何把它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呢?下面我为大家详细阐明本次说课的重点部分——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对于本节,我将采用五步走的战略。
分别是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后总结、练习巩固、作业布置。
1.导入新课
首先,导入新课。
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好的导入无疑能使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将展示梅江的图片,从学生最熟悉的乡土地理入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梅江的水为什么可以源源不断流入海洋而不断流?来引入主题。
这有利于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欲望。
2.讲授新课
然后,是新课的讲授,本节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点“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的环节”、“水循环的类型”和“水循环的成因”。
概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先让学生从课本找出水循环的概念,然后,由我来解释水循环的概念。
了解了水循环的概念后,我会展示水循环示意图,让学生找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关于水循环的类型,我会让学生先通读相关内容,接着我会结合板图,具体讲解水循环的
各个类型及其发生过程,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跟着我一起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在讲解完每一个类型,我将播放简单动画,让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水循环的发生过程。
讲解完水循环的过程,我将引出导入新课的第二个问题“梅江的水流到海洋后,会不会流回来?”(重点考察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联系实际的能力)最后我抛从问题:是什么给水循环提供了动力?引导学生找出水循环的成因。
3.课后总结
那学到这里,水循环的过程的内容就全部讲授完了。
但还不够完美,因为学习知识不仅仅只是学,还要善于总结。
因此最后,我将采用结构式总结,使学生所学内容更加系统化。
4.练习巩固
根据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知识的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因此,我惊喜挑选了一道与本节重难点相关的练习题,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5.作业布置
当然区区几道练习题,还不足以让学生完全展现自我,因此我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大展身手,体验成功。
(过渡) 以上是教学过程的全部内容。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当然离不开板书设计,下面说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主要体现简洁明了,并结合板图,图文并茂,让学生有一个更加完整清晰的知识框架。
(过渡)上完一节课,必然有优点与不足。
因此,本次说课的最后一个部分教学反思。
五、说教学反思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教学反思: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反应、板书设计。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