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单元测试1(学生版)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单元测试1(学生版)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测试卷教师版【满分:100分时间:35分钟】1.(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届模拟)《尚书·益稷》所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是摹仿群兽体态动作的歌舞。

“击石拊石”的“石”,即石罄,是狩猎生活的产物。

这说明()A.文化源于社会实践活动B.文化是日常生活的形象表达C.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D.文化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活动2.(浙江省衢州一中2019届质量检测)电影《红海行动》中的“勇者无畏,强者无敌”“别怕我们是中国海军,我们带你们回家”等台词,既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又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自信。

这体现了()①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③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④人们创造文化又享用文化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浙江省温州市九校2019届高三10月联考)迫于饥饿,先民遍寻充饥之物并改进其可食性,由此不断衍生出各种烹饪技艺,也改善了国人的饮食生活。

这一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①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文化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③人在社会实践中享用着文化④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届调研)在唐诗里,我们可遇见忧思中的李白,登上凤凰台一抒惆怅;在宋词里,我们可跟随辛弃疾的步伐,感受沙场秋点兵;在元曲里,我们可在关汉卿的锐利目光下,观察世间百态。

由此可见()①文化具有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功能②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③文化能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④文艺作品中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联考)某学校在学习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时,很多同学对教材涉及到的知识脉络感觉混乱,特别是对各种文化之间的关系更是觉得无的放矢。

学生小明认为文化、中华文化与传统文化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图形表示。

其中合理的是()A.B.C.D.6.(山东省枣庄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2019年春节期间,北京多家博物馆举办新春民俗文物展,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吉林110家博物馆举办159项己亥猪年文化题材展览,开展各项活动1337场次;成都武侯祠博物馆7天接待观众83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30%……“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老百姓欢度新春的重要选择。

这表明()①博物馆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精神载体和创新平台②博物馆通过创意来挖掘展示其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③博物馆的开放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④博物馆活动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好生活时代相融相通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7.(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期中)漫画《手机信访》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②手机信访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有力保障③政治是文化的集中表现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江西省上饶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双11快乐!买买买,卖卖卖!”美国纽约的一家鞋店,早早挂上了这样一幅中文标语;撒哈拉沙漠以西400公里的加那利群岛,“双11”也已成为当地居民期盼的购物节日。

其实,“双11”早已超越简单的买卖关系,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一个缩影。

材料表明()①融合统一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②文化没有国界之分,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③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河北省承德第一中学2019届模拟)目前,我国是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但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非遗”仍不断消失。

“非遗”传承困难,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及其传播途径严重缺乏B.现代社会的娱乐内容和方式多样化的冲击C.现代社会对非遗内容和技艺的需求日益萎缩D.非遗项目赖以生存的社会实践基础发生变化10.(安徽省江南十校2019届第二次大联考)歌唱家李谷一始终将自己的艺术实践与改革开放进程紧紧相连,用歌声见证改革开放的豪迈壮举,用作品抒发祖国的豪情、民族的豪迈、人民的心声。

演唱歌曲近800首《乡恋》被誉为“改革开放后第一首流行歌曲”,《难忘今宵》给千万个中国家庭送去欢乐和祝福,《我和我的祖国》倾诉了对祖国的真情挚爱。

这说明()①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亦步亦趋的②社会变化必然推动文化的发展③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社会发展进程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江苏省常熟中学2018届第二次调研)一名南京小伙设计的《茶典》被评为2018“世界最美的书”。

该书的设计将东方传统的阅读习惯与设计的审美视觉相融合,挖掘纸张“创意的温度”,唤起读者亲身体验传统纸张的魅力。

这说明()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颠覆传统是文化创新的方向③包装设计是文化传播的关键④继承基础上实现文化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2.(浙江省金华十校2019届模拟)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

众多动听的歌曲通过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走进了千家万户,陶冶了人们的性情。

这表明()①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③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创造的功能④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3.(广东省2019届高三百校联考)某校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活动、以“仁者爱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活动、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活动,并通过实践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滋养青少年成长的充足养分和精神食粮,该校的这一做法是基于()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②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9届模拟)文明交通是文明城市的重要表征。

为提高市民文明交通素质,改善通行秩序,减少交通事故,云南省昭通市深入开展“我参与,我遵守”活动,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共创文明交通环境。

该市的做法是基于()①文明礼仪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对人的综合素质产生深远影响②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是文明风尚的践行者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④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只能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形成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5.(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模拟)研究表明,同样一篇文章,从网络上阅读和从书本上阅读都能充实人的精神世界,但给人的感受不同。

纸质阅读更多指向深度思考,数字阅读更侧重于资讯与知识的获取。

这说明()①不同传媒在文化传播中作用不同②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④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16.(江苏省海安市2019届质量监测)“小文化”即家庭文化和学校文化,“小文化”的影响因素包括父母个性、家庭交往朋友圈及学校文化环境等。

要重视“小文化”,是因为()①参加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②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③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决定着人的全面发展④生活环境对主观世界的改造有着重大意义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7.(河南省郑州市八校2018-2019学年联考)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万州公交车坠入长江致15人死亡。

11月2日,重庆公交车坠江原因公布,事发当天,48岁女乘客刘某因错过下车地点与司机发生争吵,两次持手机攻击正在开车的司机,司机右手放开方向盘还击,之后,车辆失控,导致坠江。

惨痛教训再次提醒我们,公交司机、广大乘客要懂得管理情绪,也需要在全社会培育健康的汽车文化。

这是因为()①驾驶员和乘客的文明素养都需要自觉培养②汽车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③汽车文化是广大驾驶员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④健康的汽车文化能丰富司乘人员的精神世界、提升文明行车素养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8.(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期中)茶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

茶不仅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也给饮茶者带来了身心健康和精神享受。

专家建议,应在青少年中普及和推广茶文化。

在青少年中普及茶文化教育是基于()①茶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而持久②茶文化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茶文化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之魂④茶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物质支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陕西省宝鸡中学2019届模拟)《2018年度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已接近5亿,市场规模达到18亿元左右,人均阅读电子书达12.1本,纸质书达到8.5本。

数字阅读正在加速助推全民阅读时代的来临。

由此可见()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文化塑造人生,数字阅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④数字阅读正在取代传统阅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20.(安徽省蚌埠市2019届质量检查)小岗首创“大包干”后,在一段时间里发展却滞后了。

“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

如今,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小岗人再度开启改革新局面。

“国家5A旅游景区、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国内知名特色小镇、皖北乡村旅游典范”,这是小岗村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蓝图。

这说明()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②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文化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③优秀文化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们深受震撼、力量倍增④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