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艺术细节在电影中的作用

浅谈艺术细节在电影中的作用

浅谈艺术细节在电影中的作用
人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看过很多电影,往往故事的基本情节、主人公,甚至连片名都忘了,唯独对有些细节念念不忘。

比如《战舰波将金号》中的“敖德萨阶梯”,《复活》中妓院掌班透过钥匙孔窥视,《红菱艳》中那双鲜红发光的舞鞋等,这些细节至今还烙印在脑海里。

观众在欣赏影视作品时都有这样的经验: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在看过很长时间之后,具体情节可能忘记了,但是片中的精彩生动的细节却让人永远记忆犹新。

艺术细节在电影中有以下作用:
(1)细节刻画人物性格。

影片《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憨厚笨拙,一口的陕北腔,这些细节活灵活现的显示出陕北农妇的真实形象。

后来她上告官府,不屈不挠要讨个说法的种种细节,她倔强的内心和困惑的神情,真实的刻画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

(2)表现人物命运变化和成长。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偷自行车的人》中,一个失业两年的工人,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张贴广告的工作,但做这个工作必须要有一辆自行车。

于是他把妻子陪嫁的被单送进当铺,赎回了早先当出去的自行车,但第一天工作自行车就被人偷了。

他同儿子找了整整一天也一无所获。

情急之下,他决定也去偷一辆自行车,结果被人抓住,遭了一顿打。

(3)结构剧情,贯穿全局,推动剧情的发展。

台湾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情节简单,但却拥有很高的卖座率。

片中“世上只有妈妈好”这一首歌在影片中反复出现,震撼了无数观众的心。

不仅成为了剧情的组成部分,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起到了强调内容的作用。

电影《居里夫人》中有一处很有趣的细节,这就是居里对吹口哨的态度。

居里本来是一个相当刻板的人,在他的实验室里,不能弄出任何噪声,不能说话。

后来教授想把玛丽介绍到他的实验室,他很不情愿。

因为在他看来女人和科学研究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只会干扰了研究。

但碍于面子,他还是同意了。

玛丽来到他的实验室以后,果然,他的助手开始向玛丽吹起了口哨(干扰了科学研究)。

然而慢慢地,事情发生了变化,他爱上了玛丽,他开始给玛丽送鲜花,在实验室里,他也吹起了口哨。

他整个人都变了。

由厌恶轻松愉快的口哨到自己也吹起了口哨,这个让人发笑的变化揭示了和玛丽的爱情给他的生活和他的性格带来的深刻变化。

(4)比喻、象征。

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导演大量运用了红色和绿色。

其中马小军,米兰,刘忆苦的服装,父亲的服装,军车、坦克、飞机等都是绿色。

因为绿色代表了那个时代。

而红色的标语和红旗在绿色的海洋中显得格外醒目耀眼。

红色是鲜血的颜色、革命的颜色,红色代表一种昂扬向上,激情澎湃的理想主义精神。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一部彩色电影,但在影片的尾声部分却是已黑白片的形式出现的,与整部影片的耀眼夺目,五彩缤纷的彩色相比较,这里的黑白部分,是对少年时光的留恋和对成人世界的无奈做了形式上的对比。

也许这就是他的态度,青春流逝是成长的代价,留下的却是美好的灿烂。

再比如《花样年华》中反复出现的挂钟的空镜头,很容易让观众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无情。

(5)细节创造真实。

英格玛·伯格曼的电影《魔术师》的开场戏里,音响细节给马车驶过的森林增加了“气氛”——嘎嘎发响的树木,呱呱叫的青蛙,奇怪的鸟叫声,风声,马蹄敲打潮湿的地面的声音,这一切都传达出影片的情调,加深了观众的感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