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复习提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复习提纲

……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 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 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 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 做好的事情做好……。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 且还要继续发展。
——《邓小平文选》
④八大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依据材料 四,指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八大路线之间的关 系。(2分 )
②理论认识不成熟 ③对国情认识不足
14
(三)、纠正错误:
★调整什么?
①开始: 纠正农村中“左”倾错误 ②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③成效: 1965年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四)、十年探索成就:
(1)基础工业建设: (2)交通建设: (3)能源建设: 1965年石油全部自给
15
曲折发展的十年(56-66)
邓小平理论继承了八大路线,同时又有所发展和 创新。
明天见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1953年)
(1)内容:①规定“过渡时期”的含义…… ②规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过渡时期总任务:“一化三改造”) (2)特点:改造与建设并举
实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工业化建 设同步进行 (生产关系变革与生产力发展同步进行) (3)两者关系:
意义: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中共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各种经济并存;社会主义革命势在必行。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宪法的制定
1、思想上: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制定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 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
正确:
中共八大 1956
启示一:社会主义 建设必须从国情出
发,正确分析国内
主要矛盾。
国民经济的调整 (八字方针)
1960
失误:
“大跃进”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启示二:社会主义
启示三:生产关系
建设必须实事求是, 尊重客观规律。
三年经济困难
59-61
的变革必须与生产 力水平相适应。
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原因:周、邓主持工作 (自主阅读)--李先念
3、“文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①给经济建设造成极大破坏,直接损失5000亿元 ②更为严重的是20世纪70年代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极
其宝贵的发展机会,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了
18
【试试你的判断力】 ★哪一幅最能反映“文革”期间我国生产总值变化趋势?
A
B
年代 66 73 75
高级(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概念解释
国家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专政下的国 家资本主义,资本主 义国家政权直接控制 某些企业。如官办或 官商合办的银行、铁 路、公用事业,工人 受国家为代表的整个 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 迫。
主要 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 的农业国变成先进 任务 的工业国。
经济 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 方针 稳步前进。
C、意义
八大路线是正确的,符合国情的,成为探索中取 得的初步成果。
(二)、探索中的失误:
(1)表现: 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特点:①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 (指导思想)
三大改造中一刀切的做法,违背了生产关系必须 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规律。
合作探究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确立的?
基础的奠定
政治上,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巩固政权,取得和平的环境
经济上,国家财政经济的根 本好转
社会主义制度 在中国的确立
路线、计划指 导,法律保证
过渡时期总路线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4年宪法
途径:三大改造
农业,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社会
政治
经济
资本 国体 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主义 政体 君主立宪制、民主共
和制、独裁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
新民 国体 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几个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主主
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农民的个体经济、合
政体 民主集中制的共和国 作经济、国家资本主
②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标志) (3)实质:19“5左7年”,倾苏冒联进提错出误15年赶上和超过美国,毛图幻灯片 33 (4)泽影东响也:①提国出民中经国济用比15例年严左重右失时调间,生主产要力工极业大产破品坏
产量赶②上导英致国1,95但91—95189年61先年改严为重7的年经,后济改困为难3年 (5)赶原上因英:①国。缺乏实践经验
(2007江苏卷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
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 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 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 治报告》 材料二 中共 )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 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 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
工业化是主体(核心),三改造为工业化建设服务
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一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
经济前提 物质基础
必要条件
“三改” 对农业、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
总路线的核心 总路线的主体
实质是发展生产力和变 革生产关系有机统一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方针: 国家资本主义 政策: 赎买 过程: 初级(统购统销、加工订货)
材料三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 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 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 ------《邓小平文选》
③材料三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
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 表现及原因。(4分 )
D.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956—1966)
(一)成功的探索 1、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依据、内容、意义)(自主阅读) 2、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1956
A、背景 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内容 主要 无产阶级
矛盾 资产阶级
先进的社会制度 落后的社会生产力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
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100分) 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80分) 经济上:只能是零分 ( 0分)
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
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作出了这样的回答: 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我们还
将善于建设一个新的世界!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56年)
(一)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基 (1949—1952)
C
年代
66 73 75
年代
66 73 750
D 年代
66 73 75
“文革”十年,留给我们哪些重要的教训?
①实事求是,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
②社会主义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抓住发展机遇
④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
2006.12
LYM
20
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⑴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不可片面 追求高速度; 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⑷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⑸抓住发展机遇。 (6)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
地球人都知道
(1969年的)7月21日,美国 宇航员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全世界 都通过电视广播关注着这一重大事 件的时候,大多数中国人对此一无 所知。60年代末期,中国周边国家 和地区出现了经济振兴迹象,后来 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香港、台 湾、新加坡和南朝鲜正是在这时开 始起步,日本也摆脱战争的阴影, 开始了经济的复苏。然而,在世界 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的脚步 却停滞了整整十年。
——陈晓卿《百年中国》
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1、国国民“民文收经化入济大(就1陷革9损6入命6失-混”-人-乱动1民9:乱7币6十年50年)00,在亿经元济。上这,个只数是 ①④企经字业济相管计当理划于混废建乱置国;;⑤②30物经年质济全供工部应作基紧瘫本张痪投;;⑥③资人交的民通80生运%活输,超下阻降塞; 2、过19了73建、国193705年年全经部济固复定苏资:产的总和。
②1956--1966年:十年探索,成就巨大,失误严重 ③1966--1976年: “文革”动乱,社会主义建设严重破坏 ④1978—今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92年十四大召开,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阶段
2006.12
LYM
2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一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具体表现: 掀起了“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 失调;发动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农民建 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原因: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答出对国情认识 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的意思亦可)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
羊(5卖)存牛在,的不问积题极:生产改,造甚后至期出,现急破躁坏和农粗具糙的(急现于象求。成)
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大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合作探究
在三大改造中,中国政府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 造成社会主义工商业,到了改革开放时期,为什么 政府又允许发展私营企业呢?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特征,就是必须实行以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并存的经济结构。 私营经济是对公有制经济有益的补充。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53--1956年)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956--1966) “文革”中社会主义建设严重受挫(1966--197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