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本位

文学本位


第四节 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 神话历史化、神话发展为 仙话是中国神话散失的原因。 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很 大。
思考题: 思考题 1.文学艺术是怎样起源的? 2.什么叫神话?古代神话是怎样 产生的? 3.怎样认识神话的文学意义?
第二章 《诗经》 第一节《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诗经》的编写过程,历史上 有“献诗”、“采诗”、“删诗” 之说。《诗经》按风、雅、颂为 分三类。 《诗经》有多方面的社会功用。
第三节 先秦文学作者的身份随 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 由巫到史,到贵族,再到士。 其演变过程,与文学繁荣的 趋势是一致的。
第四节 先秦文学伴随着历史的 发展,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 不同的特点,大致上可分为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 时期。
阅读书目: 1.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 注:《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中 华书局 2.褚斌杰、谭家健主编:《先秦 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3.陆玉林著:《中国学术通史 先秦卷》
第五节 先秦叙事散文对后 世文学的影响 先秦叙事散文的叙事传 统和语言艺术对后代史传文 学、散文和小说创作,都有 着深远的影响。
思考题: 一、解释: 1.春秋笔法 2.春秋三传 二、分析:1.简述先秦叙事散文 的产生、发展、流变过程。 2.春秋战国时期散文勃兴的原 因。
3.《左传》一书表现了哪些 进步思想? 4.《国语》是怎样一部书? 以《召公谏弭谤》说明《国 语》一书的艺术特点。 5.举例分析说明《战国策》 在刻划人物上的艺术特色。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 《诗经》作品深刻反映了 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 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 面。《诗经》是我国最早的 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 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点 《诗经》的创作方法是现实 主义的,赋比兴是其最基本的创 作手法。《诗经》句式以四言为 主,语言形象生动、丰富多彩。
4.试述《孟子》散文的艺术特 色。 5. 5.举例分析《孟子》的论辩艺 术。
6.庄子思想与其散文风 格有何联系?试以《逍 遥游》为例分析《庄子》 散文的主要特色。 7.《荀子》和《韩非子》 散文各有何艺术特色。
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 第一节 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第三节 《离骚》
第二节 文学演进的因素既有外部的, 也有内部的。文学发展是不平衡 的,俗与雅的相互影响、转变和 推动,也促进了文学演进。各种 文体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复古与 革新两者的互动,都是中国文学 演进的途径。
第三节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有三古 七段说。三古指上古期、中古期、 近古期。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情 况,可以分解为九个方面来考察
第四节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 地位和影响 从《诗经》开始,就显示 出我国抒情诗特别发达的民族 文学特色。《诗经》的风雅精 神和艺术手法对后代文学有很 大影响。
思考题:
一、解释: 1、《诗经》、“六 义” 2、笙诗 3、四家诗 4、 《毛诗序》 二、分析: 1.什么是《诗经》中的“风”、 “雅”、“颂”?是怎样划分 的? 2.《诗经》是怎样编订成书的?
第五节 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地位
宋玉是屈原之后的楚辞 作家,代表作为《九辩》。 屈原的人格力量的垂范,楚 辞的艺术形式,都对后世文 学有着深远影。
思考题: 一、解释: 1.楚辞 2.骚体 3.屈宋 二、分析问答: 1.什么是楚辞?试述楚辞体的 来源和它的主要文体特点。 2.试举例比较《诗经》与楚辞 的艺术特点。
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 色。 4.摘录《离骚》中有关“美人香草” 的诗句,并归类解释其象征意义。 5.试比较《逍遥游》与《离骚》的浪 漫主义。 6.概述《天问》、《招魂》的基本思 想内容。
课外思考题及课程讨论 1.中国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成因。 2.文学发展过程中几种因素的互 动。 3.神话的思维特征是什么? 4.《诗经》的分类与表现手法。
第三节 《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 表现
《庄子》是先秦说理文中最有文 学价值的一部著作。《庄子》以寓 言为主的创作方法、意出尘外、怪 生笔端的想象和虚构、形象恢诡的 论辩、富有诗意的语言,使其哲理 散文具有明显的文学特质。
第四节 《荀子》和《韩非子》 的议论文
荀子继承了孔子的礼乐学说。 荀子继承了孔子的礼乐学说。 荀子》以其说理的清晰, 《荀子》以其说理的清晰,论辩的 透辟,逻辑的周密, 透辟,逻辑的周密,在先秦诸子说 理文中别具一格。 韩非子》 理文中别具一格。《韩非子》文风 冷峻,论辩透彻,逻辑严密。 冷峻,论辩透彻,逻辑严密。
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第二节 《左传》的叙事和记言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 的简称,大约成书于战国早期。 《左传》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 的成熟。《左传》的叙事和记 言的文学成就很高。
第三节 《国语》的文学成就 《国语》是一部国别史,以记 言为主记事为辅,文学成就逊 于《左传》。
第四节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战国策》最后由西汉刘向 编校整理成书。《战国策》突 出表现了纵横家思想。《战国 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人 物形象的塑造上,其次表现为 “辩丽横肆”的说辞。
本章阅读书目及材料: 1.张岱年、方克立主编: 《中国文化概论》 2.袁行霈著:《中国文学概 论》 3.陆玉林著:《中国学术 通史先秦卷》
思考题: 1.中国文学史的各发展阶段应 如何划分? 2.文学自身的发展变化主要体 现在哪些方面? 3.中国文学发展的不平衡主要 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编
先秦文学
思考题: 思考题: 1.你如何理解中国文学的起源 你如何理解中国文学的起源? 1.你如何理解中国文学的起源? 2.先秦文学的形态有何特点 先秦文学的形态有何特点? 2.先秦文学的形态有何特点? 3.请全面叙述先秦文学作品的作 3.请全面叙述先秦文学作品的作 者是如何变迁的? 者是如何变迁的?
第一章 上古神话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 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 情诗。其主旨是爱国和忠君。 《离骚》塑造了一个坚贞高洁 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香草美 人”手法、“骚体”的语言形 式,是《离骚》的文学特点。
第四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
《九歌》、《九章》、《天问》和 《招魂》。《九歌》是一组风格清新 优美的祭歌。《九章》是一组抒情诗 歌的总称。《天问》全诗几乎都由问 句组成。《招魂》的主题是“外陈四 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
5.《诗经》的艺术特点。 6.名词解释:“春秋三传”、 记言与记事。 (7.《左传》的叙事特点。 8.《国语》与《战国策》表现 8. 手法上的异同。 9.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基本阶 段及其特点。
10.“楚辞”的含义。 11.《诗经》与《楚辞》的影响。
3.《诗经》中的民歌主要反映了古 代哪些方面的现实生活?试举其重 要的代表作品加以说明。 4.各举三例,说说赋比兴的特征和 艺术效果。 5.举例说明《诗经》的艺术成就。 6.《诗经》在文学史上有何地位及 影响
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第一节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中国古代散文的萌芽是甲 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尚书》 和《春秋》是我国记言叙事文 之祖。
第五节 先秦说理散文的历史回响 先秦说理散文是我国散文创 作的典范,它以成熟的说理文体 制,形象化的说理方式,丰富多 彩的创作风格和语言艺术,影响 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思考题: 一、解释: 1.百家争鸣 2.纵横家 二、分析: 1.简述先秦说理散文体制发展 1. 轨迹。 2.简述《论语》语言特色。 3.简述《墨子》散文的特色。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第一节 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 成熟
先秦说理文经历了一个由萌芽 到成熟的过程。儒家和道家的代表 著作《论语》、《老子》以其弘深 的思想、词约义丰的写作特点,对 后世说理散文有广泛的影响。
第二节 《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孟子》七篇主要记 录了孟子的谈话。孟子散 文长于论辩,气势浩然, 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
第一节 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第二节 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 民族精神
第一节 中国在远古时代曾经有过 丰富的神话传说。在所有的古 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 神话学价值。
第二节 神话可分为创世神话、始祖 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等。 中国神话对中国民族精神有着深 远的影响。
第三节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 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 它的特点是史》 总绪论 第一节 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 文化学视角 第二节 中国文学的演进 第三节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第一节 文学史是人类文化成果 之一的文学的历史。文学史 著作应该立足于文学本位。 文学史研究有几个层面。应 该从广阔的文化学的角度考 察文学。文学史史料学是撰 写文学史的基础性工作。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中国文学的源头 先秦文学的形态 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第四节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 发展的轨迹
第一节 传说时期的文学是远古的 歌谣和神话。诗、乐、舞三者紧 密结合,是中国诗歌发生时期的 一个重要特征。 文字的产生,为口耳相传 的文学发展为书面文学提供了条 件。
第二节 先秦时期,文化呈现出 一种文史哲不分的综合形态。 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明显的 发展过程。先秦有些文学作 品,它们或由集体创作,或 经后人加工修改,作者和时 代难以确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