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聚合物的凝聚态结构

聚合物的凝聚态结构

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
极性高聚物如PVC、PMMA、PVA以静电力为主
诱导力: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与其它分子上
引起的诱导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诱导力作 用能量为6.3-12.6kJ/mol
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
色散力:分子瞬时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存在于一切分子中,作用能为0.8-8.4kJ/mol 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

MZ ρc NAV
M — 结构单元的分子量 NA—阿佛加德罗常数
晶胞密度可视为聚合物的晶区密度,但由 于晶体存在缺陷,晶区密度略小于晶胞密度。
链在晶胞中的构象
平面锯齿形构象: PE、聚对苯二甲酸 乙二醇酯、尼龙6、 尼龙66等。 螺旋形构象:全同 PP、聚甲醛、聚四 氟乙烯。

CH3
CH3
PE的条带球晶(左图为 正交偏光显微镜照 右图为球晶切片表面 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5) 球晶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球晶的大小 --直接影响聚合物的力学性能,球晶越大, 材料的冲击强度越小,越容易破裂; 对聚合物的透明性也有很大影响。通常, 非晶聚合物是透明的,而结晶聚合物中 晶相和非晶相共存,由于两相折射率不 同.光线通过时,在两相界面上将发生 折射和反射,所以.呈现乳白色而不透 明。球晶或晶粒尺寸越大,透明性越差。
本章主要内容
2.1 2.2 2.3 2.4 2.5 2.6 聚合物分子间的作用力 晶态聚合物结构 非晶态聚合物结构 高分子液晶 聚合物的取向结构 多组分聚合物
2.1 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内聚能
1、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力(次价力):包括范德华 力(静电力、诱导力、色散力)和氢键。 1)范德华力 静电力: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 引力。静电力的作用能量在12.620.9kJ/mol
2、内聚能与内聚能密度
1)内聚能与内聚能密度
内聚能:把1mol液体分子或固体分子 移到分子引力之外所需要的能量。 (kJ/mol重复单元) 内聚能密度(CED):内聚能与该液体 所具有的摩尔体积的比值。(J/cm3) 对小分子物质,内聚能可由摩尔蒸发 热或摩尔升华热计算:Δ E=Δ Hv - RT
第二章 聚合物的凝பைடு நூலகம்态结构
凝聚态为物质的物理状态
固体 液体 气体
晶态
相态为物质的热力学状态
液态
气态
液体
晶态
非晶态
高分子凝聚态是指高分 子链之间的几何排列和 堆砌状态
固体
液晶态 取向结构 织态结构
链结构
加工条件
凝聚态结构
聚合物材料的性能
应用
聚集态结构与加工条件
尼龙6:尼龙6的甘油溶液加热至260℃ , 倾入25℃甘油中,则为非晶态,若缓慢冷 却,得片晶。 聚丙烯:双向拉伸薄膜(晶区细化,结晶度 下降 ),聚丙烯注件(球晶)。
2. 晶态高聚物的结晶结构
高聚物晶体结构(如表2-3所示)一般通过X 射线衍射图来计算。 多晶样品的纤维图:入射X射线垂直于多 晶样品拉伸方向得到的衍射花样,称作 “纤维图”。 晶胞密度的计算:由晶胞参数计算晶胞 的体积,再根据晶胞内的结构单元数来 计算。

PE的晶胞密度计算
晶胞属正交晶系:a=0.7417、b= 0.4945、 c=0.2547 晶胞中的结构单元数为2, 晶胞密度:
BACK TO 3
(1) 最早出现的单晶--聚乙烯单晶片
1957年,Keller 等人首次发现浓度约0.01% 的聚乙烯溶液极缓慢冷却时可生成菱形片状的 (电子显微镜)片晶,其边长为数微米到数十微米。 其电子衍射图(电子束代替x射线)呈现出单晶所特 有的典型的衍射花样。
(2) 分子链在单晶中的排列
2) 高聚物内聚能密度的计算
(1)最大特性粘数法:
假定高聚物的内聚能密度与良溶剂 的内聚能密度相等,则高分子在该溶剂 中充分伸展,其特性粘数最大。用一系 列具有不同内聚能密度的溶剂溶解某种 高聚物,然后测溶液特性粘数,特性粘 数最大的溶液所对应的溶剂的内聚能密 度即为该高聚物的内聚能密度。
(2)溶胀度法:用轻度交联的高聚物,测 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胀度,溶胀度最大的 溶剂中的内聚能密度即可做为高聚物的内 聚能密度。
晶核少,球晶较小时呈现球形;晶 核多并继续生长扩大后,成为不规则的 多面体,如右下图所示。
(4) 链在球晶中的排列

结晶聚合物分子链通常是沿着垂直于球晶半 径方向排列的微束(细聚焦)x射线图像。
可通过微束(细
聚焦)x射线图像 和电子显微照片 来证明
PE的偏光显微照片

电子显微照片表明球晶是由径向发射的微纤 (fibnil)组成,而微纤为长条状扭曲的片晶,如 下图所示。正是由于片晶的协同扭曲造成了偏 光显微镜所见的同心消光圆环。
4.聚合物的晶态结构模型
5.结晶度
晶体结构研究方法—X射线衍射
X射线射入晶体时, 晶体中按一定周期 重复排列的大量原 子产生的次生X射线 会发生干涉现象当 光程差等于波长的 整数倍时,干涉增 强,即衍射 。 条件(布拉格方程):2dsinθ =nλ
X衍射图象

对粉末晶体,每个微晶具有不同的晶面取向, 可得到样品中心为共同顶点的一系列衍射线束, 而锥形光束的光轴为X射线方向,锥形光束的 顶角是4θ ,

因此研究掌握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与性能的 关系,对选择合适的加工成型条件、改进 材料的性能,制备具有预期性能的聚合物 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聚合物的各种凝聚态结构(晶态、非 晶态、液晶态、取向和织态结构)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全面掌握高分子链之间的 各种排列方式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凝聚态结构,弄清 高分子链结构条件和外部条件与凝聚态结构之间的关 系,了解各种凝聚态结构的表征和应用,初步建立凝 聚态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 重点和难点:各种凝聚态结构(晶态、非晶态、液晶 态、取相态、高分子合金的织态)的结构特点、形成 条件和性能差异。
聚苯乙烯(306J/cm3),PMMA (348J/cm3),聚醋 酸乙烯酯(368J/cm3),PVC (381J/cm3)
CED>400
J/cm3:用作纤维,PET (477J/cm3),
尼龙66 (775J/cm3),聚丙烯腈(992J/cm3)
2.2 聚合物的晶态结构
1.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 2. 聚合物的结晶结构 3. 高聚物的结晶形态
3. 高聚物的结晶形态
单晶:即结晶体内部的微粒在三维 空间呈有规律地、周期性地排列。 或者说晶体的整体在三维方向上由 同一空间格子构成,整个晶体中质 点在空间的排列为长程有序。单晶 的特点为:一定外形、长程有序。
多晶:无数微小的单晶体无规则地聚集而 成的晶体物质。 影响晶体形态的因素:是晶体生长的外 部条件和晶体的内部结构。 外部条件包括溶液的成分、晶体生长所处 的温度、粘度、所受作用力的方式、作 用力的大小。
特例: 但是,如果结晶聚合物中晶相和 非晶相密度非常接近,如聚4-甲基-1戊烯,则仍然是透明的;如果球晶或 晶粒尺小小到比可见光波长还要小时, 那么对光线不发生折射和反射,材料 也是透明的。
球晶的多少—结晶度
3)树枝状晶
树枝状晶: 溶液中析 出结晶时,当结晶温 度较低或溶液浓度较 大或分子量过大,聚 合物不再形成单晶, 结晶的过渡生长将导致较为复杂的树枝晶 (图右),在树枝晶的生长过程中.也重复发 生分叉支化--在特定方向上择优生长的结果。
(1)球晶的形成条件 (2)黑十字消光图像 (3)球晶的生长机理 (4)链在球晶中的排列 (5)球晶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BACK TO 3
(1)球晶的形成条件
结晶性聚合物从浓溶液中析出或从熔 体冷却结晶时,在不存在应力或流动的情 况下,都倾向于生成这种更为复杂的结晶 形态。 未拉伸前PE、IPP薄膜的结晶形态为球 晶;尼龙纤维卷绕丝中存在着大小不等的 球晶;不少结晶聚合物的挤出或注射制件 的最终结晶形态也是球晶。
非极性高聚物如PE、PP、PS以色散力为主
2)氢键
氢键:极性很强的X-H键上的氢原子与 另外一个键上电负性很大的原子Y上的 孤对电子相互吸引而形成的一种键(XH•••Y) 氢键的特点:饱和性与方向性。 氢键可存在于分子内或分子间,其作 用能一般在20.9-41.9kJ/mol。

聚酰胺、纤维素、蛋白质
高聚物没有气态
分子量很大,使分子间作用力的加和超 过化学键。 如:PE,聚合度为1000,-CH2-CH2-与 另一链上的-CH2-CH2-的相互作用力为 4kJ/mol,链间作用力则为4000kJ/mol, 而C-C化学键347kJ/mol。

2、内聚能与内聚能密度
1)内聚能与内聚能密度 2) 高聚物内聚能密度的计算 最大粘数法 溶胀法 3) 内聚能密度与高聚物的用途关系
晶态聚合物-德拜环
衍射曲线
1.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
1) 晶体、空间点阵与晶胞
晶体: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或离子)在三维 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 (氯化钠或金 属) 一般晶体具有规整的几何外形,这种 外形是重复排列的直接反映。
空间点阵:把组成晶体的原子、分子等抽 象为几何点,由这些等同的几何点集合 形成的点阵。
晶胞:在空间点阵中可以找出一个具有周 期性排列的、大小与形状相等的体积最 小的平行六面体。晶胞是晶体结构最基 本的重复单位。
晶体示意图
空间点阵与晶格
2) 晶系
晶胞参数:晶胞的三个边长和三个边长的夹角。 晶胞的类型共有7种,即立方、四方、 斜方(正交)、单斜、三斜、六方、三方,构 成7个晶系。 不同晶系的晶胞及其参数如表2-2,它们 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方法求得。其中,立方、 六方为高级晶系,正方(四方)、斜方为中级 晶系,三斜、单斜为初级晶系。
(3) 单晶形成条件
极稀溶液(质量浓度小于0.01wt%) 结晶温度高(接近结晶熔点,缓慢结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