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机与控制》教学大纲概要

《电机与控制》教学大纲概要

《电机与控制》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开课系:电气工程系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总学时:90 其中理论学时:58 实践学时:22 机动:10学分:二、课程性质和任务《电机与控制》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本课程适用于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学制三年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工科专业的培养目标,电机与电气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是:第一,使学生获得各种变压器与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的基本知识;第二,掌握常用低压电器及其应用的基本知识;第三,能熟练掌握以电动机或其他执行电器为控制对象的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基本原理、线路及分析方法,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

第四,了解起重机基本结构及其基本控制环节。

最后为通过全国高级电工考评及走向工作岗位学习新的电气控制技术打下较好基础。

结合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事实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教学要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和迫切性。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交、直流电动机与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

2.掌握交、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起动、制动和调速方法。

3.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原理、型号规格及其选择。

4.掌握电动机的起动、制动与调速控制环节;掌握电动机的保护环节和电气控制电路的连锁环节。

5.掌握车床、钻床、磨床、铣床、镗床典型电气控制电路及其分析。

6.掌握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的基本控制环节。

7.掌握交流桥式起重机控制电路基本控制环节。

(二)能力培养目标1.具有查阅产品样本与手册,合理选择电动机与常用低压电器的能力。

2.具有阅读并分析常用生产机械电气原理图和接线图的能力。

3.具有常用生产机械电气故障分析的能力、具有改造一般的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的能力。

4.具有本专业知识再学习的能力。

(三)素质教育目标1.养成负责地执行技术规程的习惯,形成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

2.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为迎接未来社会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形成和保持对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愿望,具有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4.增强质量意识、效益意识,新技术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服务社会责任感和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奉献的精神。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本课程包含变压器基本知识、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常用控制电机、常用低压电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基本环节、常用机床电气控制、交流桥式起重机电气控制八部分。

要求学生了解交流桥式起重机电气控制,重点掌握基本控制环节和典型设备的电气控制。

第1章直流电机基本理论及结构1.1 直流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1.2直流电机的结构及铭牌1.3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1.4直流电机的磁场1.5电枢绕组的感应电动势与电磁转矩1.6 直流电机中的换向1.7直流电动机的分类1.8习题第2章直流发电机2.1他励直流发电机稳态运行的方程式2.2他励直流发电机的运行特性2.3并励直流发电机2.4习题第3章直流电动机3.1电力拖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3.2负载的机械特性3.3电动机的机械特性3.4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起动和反转3.5他励电动机的制动3.6他励电动机的调速3.7习题第1、2、3章教学要求:1明确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掌握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起动、反转、制动和调速方法。

第4章变压器4.1 变压器的结构及其分类4.2 单相变压器4.3 三相变压器4.4 变压器参数的测定4.5 变压器的运行特性4.6 特殊变压器4.7 变压器的铭牌4.8 习题第4章教学要求:1掌握变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作用2 了解其他用途的变压器第5章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理论及结构5.1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理论5.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与铭牌5.3 交流电动机定子绕组的基本知识及分类5.4 绕组的感应电动势5.5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空载运行5.6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负载运行5.7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和转矩关系5.8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5.9 习题第6章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力拖动6.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6.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6.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6.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6.5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反转与制动6.6 习题第5、6章教学要求:1明确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起动、制动和调速方法。

第7章交流电机绕组的嵌线与连接及单相异步电动机7.1 绕组嵌线与连接7.2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绕组7.3绕组嵌线工艺7.4 单相异步电动机原理与起动7.5单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与运行7.6 习题第8章常用低压电器及基本控制电路8.1 低压电器的基本知识8.2 熔断器8.3 刀开关和自动开关8.4 继电器、接触器8.5 主令电器8.6习题第8章教学要求: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原理、型号规格及其选择。

第9章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基本环节9.1 常用电气控制系统的图形符号9.2电气控制系统图9.3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全压起动控制电路9.4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减压起动控制电路9.5 三相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起动控制电路9.6 三相异步电动机电气制动控制电路9.7习题第10章常用机床的控制线路10.1 普通车床的电气控制线路10.2 平面磨床的电气控制线路10.3 摇臂钻床的电气控制线路10.4 铣床的电气控制10.5 镗床的电气控制线路10.6 习题第9、10章教学要求:1 掌握电气控制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2掌握车床、钻床、磨床、铣床、镗床典型电气控制电路及其分析。

五、学时分配建议序号教学内容(标题)教学方式及课时分配讲课实验习题课复习课设计大作业参观其它小计1. 直流电机基本理论及结12 2 122. 直流电动机8 4 10 3. 变压器8 4 14. 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理 6 65.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力 6 4 86. 单相异步电动机 2 2 27. 低压电器 4 48.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 6 4 69. 常用机床的控制线路 2 2 210 . 总复习 4 411 . 机动11合计5422 4 19六、教学质量标准能够分析电气控制原理图;能对电气设备进行故障分析、故障排除;能设计基本的电气控制线路。

七、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课程组织形式方面在整体组织上,吸取项目驱动的特点,以问题或任务为导向、围绕每一个单项行动(任务),展开相关技能的教学,一步一步,环环相扣,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

使学生掌握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才必备的电气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为从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作以及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知识水平打下一定基础;同时,结合本课程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教学中,应遵守如下原则:(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的教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2)以应用为主旨的原则。

课程内容改革要突出应用性,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既要精选理论教学内容,又要设计足够的时间教学环节。

帮助学生做到“学其所用,用其所学”。

(3)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原则。

要围绕学生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实践操作能力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尤其要注重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充分的实践机会。

2.教师指导方法方面(1)根据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现场教学、示范教学。

(2)自学指导法:对那些比较简单的技术,采用“自学指导法”处理。

通过布置自学纲要,指出重点难点和学习检查等途径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现场讨论法:在现场教学时,针对技术细节充分运用讨论法激起学生对问题的争论,活跃学习气氛,并使学生处于一种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自然教学效果也最佳。

(4)学生演示法:在课堂实验或现场教学时,提供某些小的技术操作问题,让部分学生自己亲自演示并向其他学生解说,使学生产生自我能够解决技术问题的自信心。

(5)任务驱动法:提供一些实际的技术问题,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期限内给出最恰当的解决方案。

(二)教案编写建议教案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和学生实际设计、编写的施教方案。

它可以帮助教师理顺教学思路,巩固备课成果,指导教学实施,保证教学质量。

编写教案要以指导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原则,并力求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

为进一步规范教案编写,提出以下建议:1.教案最好用计算机书写2.教案格式必须统一3.填写教案首页(1)序号、授课日期用阿拉伯数字填写;(2)课程名称:必须与授课计划一致,并且一律使用全称或简称;(3)基本课题:要完整书写章、节标题和课题名称:(4)课堂类别:根据不同类别可选写:理论讲授、实验课、习题课、现场教学、实训课、电教、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综合练习)、毕业设计(论文)、复习、测验等;(5)授课目的要求:说明要求学生对本次课所学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可分为了解、掌握、熟练掌握等;(6)重难点:重、难点应尽量分开写。

如(7)教具及挂图:如课件、××模型、××挂图等,若没有教具及挂图,应填写无;(8)课后作业:①教材或练习册的页、题;②教师自拟题时,填写“自拟”,并于正页内写出题目内容;③没有课后作业填写“无”。

4.教案正页(1)教案书写目的明确,内容符合大纲要求,重点突出,解决难点措施得力,疑点分析清晰,字迹清楚、规范,书写工整;(2)教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①组织教学;②复习旧课:简要写出复习内容;③新课内容;应包含主要内容、重难点、板书及教学方法和手段;④新课小结:对本次课主要内容作简明扼要小结;⑤布置作业:⑥下次课有上机进行单项技能实训,须写出上机实训具体内容。

组织教学根据课堂纪律情况可从简,复习旧课时间不宜太长,要抓住前面讲述内容的重点进行简明扼要地复习,要保证新课内容的时间,新课小结要重点突出,布置作业和实训要清晰明确,可操作性强。

5.新课必须编写教案首页和正页;老课教案首页必须重新编写,正页可以重复使用,但必须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有所完善、补充和调整。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议1.资料资源:要注重教材建设,为学生提供教材、实训指导、习题指导、试卷样题库等多种学习资料,补充课堂及实践教学。

同时应该为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录、现场总线技术网站、论坛等自主选择学习资料的资源。

2.技术资源:要注重电子课件的建设工作,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视听体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能力。

3.实践资源:要充分发挥机电一体化实训设备的作用,通过课内实践、专题训练、业余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