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考与司法考试之刑法概述真题与解析

法考与司法考试之刑法概述真题与解析

(单选题)老板甲春节前转移资产,拒不支付农民工工资。

劳动部门下达责令支付通知书后,甲故意失踪。

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后,立即抽调警力,迅速将甲抓获。

在侦查期间,甲主动支付了所欠工资。

起诉后,法院根据《刑法修正案(八)》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认定甲的行为,甲表示认罪。

关于此案,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刑法修正案(八)》增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体现了立法服务大局、保护民生的理念
B.公安机关积极破案解决社会问题,发挥了保障民生的作用
C.依据《刑法修正案(八)》对欠薪案的审理,体现了惩教并举,引导公民守法、社会向善的作用
D.甲已支付所欠工资,可不再追究甲的刑事责任,以利于实现良好的社会效果
【参考答案】D
【考点】罪刑法定原则: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解析】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仍应追究刑事责任,只是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换言之,并不能因为行为人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报酬,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就对其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A、B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法,是对作为弱势群体的劳动者的合法财产权的保护,的确有保障民生的考虑;公安机关积极破案解决社会问题,发挥了保障民生的作用,故AB项说法正确。

C项法院的判决,体现了对罪犯甲的惩罚、教育,有助于实现一般预防的刑罚目的,因此,依据《刑法修正案(八)》对欠薪案的审理,体现了惩教并举,引导公民守法、社会向善的作用,故正确。

D项,根据刑法规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本案中甲只是支付了劳动报酬,而没有承担相应赔偿责任,所以,不能适用上述“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规定。

故D项错误。

综上,本题选D。

(单选题)关于刑法解释,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学理解释中的类推解释结论,纳入司法解释后不属于类推解释B.将大型拖拉机解释为《刑法》第116条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汽车”,至少是扩大解释乃至是类推解释
C.《刑法》分则有不少条文并列规定了“伪造”与“变造”,但不排除在其他一些条文中将“变造”解释为“伪造”的一种表现形式D.《刑法》第65条规定,不满18周岁的人不成立累犯;《刑法》第356条规定,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节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

根据当然解释的原理,对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刑法》第356条。

【参考答案】A
【考点】罪刑法定原则
【解析】
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与学理解释的不同仅仅在于解释的主体和效力不同,在解释方法和技巧方面没有差别。

因此,学理解释中的类推解释结论,纳入司法解释后仍然属于类推解释。

A选项说法错误。

由于破坏大型拖拉机也会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的危害结果,故从结论合理性上来说,可以将大型拖拉机解释为破坏交通工具罪中的“汽车”。

但“汽车”一词的核心含义通常并不包含大型拖拉机,故上述解释结论至少是扩大解释乃至是类推解释。

B选项说法正确。

刑法用语的含义具有相对性,在不同的上下文或者语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

在刑法条文明文规定了“伪造”与“变造”的场合,二者当然具有不同含义:“伪造”在有些条文中不能包括“变造”,如刑法规定了伪造货币罪与变造货币罪,伪造不能包括变造;在有的场合,尤其是法律只规定了“伪造”的时候,这里的“伪造”就可能包括“变造”,例如信用卡诈骗罪、伪造有价票证罪、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中的“伪造”就包括“变造”这一表现方式。

C选项说法正确。

刑法第356条规定的是毒品犯罪方面的特别再犯制度。

特别再犯可适用缓刑、假释,而累犯不可以适用缓刑、假释。

所以,累犯制度比再犯制度在处罚上更严厉。

按照当然解释“出罪时举重以明轻”的原则,法律明确规定更严重的情形不得认定为犯罪,那么,对于法律没有规定的较轻的情形更不得认定为犯罪。

相比较毒品犯罪中的特别再犯制度,累犯是更严厉的量刑情节(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不得缓刑、不得假释,而特别再犯只是从重处罚)。

为了更好地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按照当然解释的原理,既然《刑法》明确规定累犯制度不适用于不满18周岁的人,那么,较累犯制度更轻的特别再犯制度(第356条)更不能适用于不满18周岁的人。

D选项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择A项。

「17-02-01」
(单选题)关于刑事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司法解释也是刑法的渊源,故其时间效力与《刑法》完全一样,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B.行为时无相关司法解释,新司法解释实施时正在审理的案件,应当依新司法解释办理
C.行为时有相关司法解释,新司法解释实施时正在审理的案件,仍须按旧司法解释办理
D.依行为时司法解释已审结的案件,若适用新司法解释有利于被告人的,应依新司法解释改判
【参考答案】B
【考点】刑法的概念;刑法的时间效力;刑法的适用范围
【解析】
刑法的渊源是指刑法的表现形式,我国刑法包括《刑法典》、十个《刑法修正案》与一个单行刑法。

司法解释是对法律的解释,属于发现法律含义的活动,并不创设新的刑法内容,故司法解释不属于刑法的渊源。

关于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有司法解释予以专门规定,也即2001年12月7日两高《关于适用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问题的规定》。

其中规定:
(1)司法解释的实施,效力适用于法律的施行期间。

这是因为,司法解释只是解释条文的含义,只要条文有效力,关于该条文的含义的解释也就有效力。

(2)司法解释实施前发生的行为,行为时没有相关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施行后尚未处理或者正在处理的案件,依照司法解释办理。

这表明,
司法解释具有溯及力。

这是因为司法解释不是立法条文,只是对立法
条文的含义的解释。

时间效力只针对立法条文而言。

(3)司法解释实施前发生的行为,行为时有司法解释,依照行为时的
司法解释办理。

如果适用新的司法解释对被告人有利,适用新的司法
解释。

这肯定了司法解释仅在特定情况下才具有溯及力,因此,司法解释的
时间效力与《刑法》的时间效力存在差异。

据此,A项错误,B项正确。

行为时有相关司法解释,新司法解释实施时已在处理中的案件,原则
上依旧司法解释办理,但适用新司法解释对被告人有利时除外。

C项错误。

《刑法》第12条第2款规定:“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
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依行为时司法解释已审结的案件,意
味着案件是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了生效判决,因而自然继续有效。

所以,即便适用新司法解释有利于被告人的,也不能依据新司法解释
改判。

即讨论时间效力的问题的案件,都是就未决犯(未审结的案件)
而言的。

我国《刑法》第12条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具体言之:(1)当新法和旧法的规定相同时,应适用旧法的规定;(2)当新旧法规定不同时,适用新法的基本条件是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虽
认为是犯罪,但新法处刑较轻。

这表明“从旧兼从轻”原则实际上体
现了有利于被告人的准则。

需要指出的是:刑法溯及力的适用对象只能是未决犯,即未决的案件,包括一审裁判的上诉和抗诉案件。

依行为时的正式解释已审结的案件,即判决已经生效了的案件,其判决的既判力应当得到尊重,即使适用
新的正式解释有利于被告人的,也不能依新的正式解释改判,否则将
有损原判决的权威性。

故D项错误,不当选。

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
答案是B。

相关主题